查看: 367|回复: 0

研究生招生“第一学历”歧视,如何才能破除? | 新京报快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9 18:37:3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化“第一学历”的招生招聘,除了刺激学历内卷、导致学历高消费外,并不利于人才培养。

每年研究生招录的相关内容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图/新华社
|熊丙奇
全国两会,又恰逢研究生招生,相关话题引人关注。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唯学校“出身论”的建议。潘复生院士指出,近年来,在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又出现了唯学校“出身论”的现象,强调必须是985、211、双一流或者大学排名多少位,甚至只认“第一学历”出身。这种现象危害很大,亟待破除。


这是事实。不少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考研初试上岸后,对即将进行的复试都很忐忑,担心自己的“第一学历”影响面试评分。而在研究生招生中,一些导师也确实更青睐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因为,一些高校把新招学生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有多少比例,作为评价招生政绩的指标。不仅985、211高校招生如此,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高校,也同样将此作为招生工作的亮点。这就是近年来,舆论关注的“逆向考研”。


与此同时,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近年来也存在强化考研的办学导向,甚至有学校就围绕考研科目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则被边缘化,一些本科院校还因此被称为“考研基地”。这导致来自这些学校的考研生,存在考研初试分数很高,综合素质却欠缺的问题。


为此,有人认为,要破除“第一学历”歧视,应取消研招复试,仅凭初试成绩录取。但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会进一步强化应试,影响本科教育质量和研究生招生质量。


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需要完善研究生招生复试,建立科学的基于能力的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明确要求所有招生单位,不得宣传、炒作录取了多少985、211、双一流高校学生,要清理学科专业建设评价中,所有相关的招生政绩指标。如此,就能淡化学校的身份标签,引导学校、学生平等竞争。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则要扭转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定位,重视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如果只追求考研率,不仅会助长研究生招生中的“第一学历”歧视,也会让就业中的“第一学历”歧视越演越烈。


按“第一学历”进行评价、选才的理由是,学校出身决定了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可能个别学生会因此受到不公对待,但整体进行这样的评价问题不大,且可提高评价效率。


这也是破除“第一学历”歧视的现实阻力。不少人认为,用学历、“第一学历”评价人才,是对努力获得高学历者的肯定,没有理由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平起平坐。


但毫无疑问,强化“第一学历”的招生招聘,除了刺激学历内卷、导致学历高消费外,并不利于人才培养,最终更会影响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需要高度重视。


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这要求高校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己任,但高质量教育体系决不是高学历教育体系。尤其是,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60.2%,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是时候推进全社会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了。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翟永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6A06SW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