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5|回复: 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上课惊现“歹徒”?马皑:课堂模拟实验,教学生勿轻信证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6 10:31: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段大学课堂突然闯入一名黑衣人,刺伤一名女同学后逃窜,上课教授勇追“歹徒”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后续揭秘视频中,授课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介绍了缘由,原来这是他的一次课堂实验,用模拟现场讲解目击者证词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有网友看了视频后感叹:“这位老师上课好有意思。”也有网友调侃:“是不是每年这个教室都有一个凶案的报案?”


黑衣男子冲入大学课堂。受访者
3月15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以及相关知情人,他们还原了这场课堂实验背后的故事。
据马教授透露:“这个视频不是最近拍的,而是2022年10月在刑事司法心理学的研究生课堂上拍的,是一个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我将这条视频传到网上,可能大家会觉得很新奇,但我想说的是——犯罪心理学也好,刑事司法心理学也好,研究的都是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证人证言是否可信、是否可靠,将直接影响到法律判决的公平和公正,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从学校就知道,证人证言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可靠,要对准确性、真实性做深入的评估。”


黑衣男子“行凶”后逃离现场,马教授追了出去。受访者
现在担任马教授助理的林博士刚好在本次课堂实验中扮演了“歹徒”,他向记者介绍了课堂实验的过程:当天他和几名学弟、学妹一起参加了实验,首先在教室的四个角度安排了摄像,以便全景记录本次实验;随后一名学弟在教室后方踩爆了气球,吸引现场同学注意,马教授询问“怎么啦”,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讲台,接着“演出”就开始了。
“我冲进了教室,假装刺倒了正和马教授说话的学妹后,逃出了教室,马老师也追着我冲出了教室。过了1分钟后我们返回了教室,马老师开始揭秘,然后讲起了当天的课题《目击者证词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马教授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受访者
虽然事情过了一年多,但林博士对很多细节仍记忆犹新,“我特别去装扮了一下,戴了口罩和帽子,还背了一个黑色书包。当时其实挺紧张的,既担心跑太慢达不到实验效果,又担心跑太快马老师追不上,而且我还得把‘凶器(金属筷子)’露出来让同学们看到……”
聊起这个教学实验的创意,马教授表示:“这个实验是有模板的,在我们心理学界曾经有过类似的实验。当时是在一次国际性的心理学家大会上,有一个人往里跑,后面一人手持凶器,对前面跑的人进行了攻击。因为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当大会主持者向在场的心理学家们提问,要求他们做出回忆和描述时,大家突然发现,虽然事实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所看到的、所感知的、所陈述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别。眼见未必为实,这是我们证人证言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我把前人已有的课堂情境模拟范式,放到了我自己的课堂中。”
因为事前没有预告,这堂课震撼力不小,当时上课的赵同学回忆道:“感觉太真实了!完全是沉浸式体验了目击者视角。当天上课是下午2点,我本来有点睡眼惺忪,看完实验就不犯困了。得亏老师没准备血包,不然真的可能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我记得当时保安和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来了,很佩服老师和各位师哥师姐的演技,让我对证人证言有了深刻的认识。”


课堂实验后有同学报警。网络截图
对于课堂实验引来保安的事,马教授回应:“当时确实有同学报警了,也有同学打给学校的保卫处。当时保卫处和学校的保安都来了,我们也给他们做了解释。后来有经验了,应该事先有个报备,省得去惊动他们。”
就网友们调侃“是不是每年这个教室都有一个凶案的报案”,马教授解释道:“这种攻击的模拟只做了一次,不可能经常做。后来我们模拟的是盗窃现场,在我没有进教室的时候,有人把我的包里的东西偷走了。事后让大家回忆小偷的装扮,很少有人能回忆正确。真正的案子,发案太快了,你要求目击证人能够给出特别准确的描述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16A015Q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