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较为注重智力的开发和教育,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存在着淡化、软化、弱化等现象,生命教育在教育内容、时间安排、教育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安徽商报 资料图
相关现象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的关注,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广大青少年对生命的由来、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对生命的意义还没有充分的理解,以致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悲剧偶有发生。
赵皖平表示,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在目前的统编教材中,缺乏“生命关怀”主题的完整教学单元,很多学校的生命教育课也缺乏系统性。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
赵皖平建议,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让生命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常态课”“必修课”,这样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命有一种全新、正确的认识。他呼吁将“生命关怀”为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各学科的本学期、本学年、本学段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展开学习活动。
此外,他还呼吁学校教育应当尊重生命的完整性。既要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又关怀学生的精神生命,既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又重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既遵循学生的生理发育规律,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赵皖平建议,可以采用多学科联动、多模块组合方式,从敬畏意识、健康意识、成长意识等多个板块开展“生命教育”大课堂。各学科教师在深入领会生命教育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在单元或章节备课目标中寻找到渗透生命教育的切入点,继而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日常教学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非常重要。赵皖平建议将“生命关怀”教育主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当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要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参与生命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动员各种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4A08RY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