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7|回复: 0

五位90后教授、副教授:有人与同龄学生打成一片,有人连续数月每天工作18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09:49:5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24岁博士毕业,26岁成为中山大学副教授。在媒体的报道下,陈逸伦火了,如今28岁的他正带着多名与自己同龄,甚至年长的研究生,围绕“台风”开展研究。
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到,陈逸伦在博士毕业两年后被聘副教授,迅速渡过了普通“青椒”(青年教师)漫长的成长过程。上游新闻浏览网络发现,随着近年来高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不少在学术上有着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在很短时间内拿到了副教授甚至教授职称。
陈逸伦:少年班时曾两门重修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特别有想法(例如气象元宇宙)我也可以跟着你做!”陈逸伦个人主页上的招生语,尽显95后导师的开放活泼。
目前,陈逸伦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上发文20余篇。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广东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等荣誉。
1995年,陈逸伦生于陕西西安,15岁时,他考上中国科大少年班。但开学时的英语分班考试,陈逸伦成绩排名靠后,后来在期末考试时,甚至有两门课重修。巨大的落差感包围了他,甚至一度在网游里找存在感。


中科大的傅云飞教授是陈逸伦走进大气科学的领路人。他早早发现了陈逸伦的编程天赋,研一时,傅云飞交给了陈逸伦一个颇具难度的任务。用编程的方法,从海量卫星资料中识别出“雨团”。没想到仅过3天,陈逸伦就编完了程序,这让傅云飞刮目相看。基于此,他们提出了,几何形态与物理特性相结合的卫星遥感雨团识别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此后他还发表了不少重要文章,获得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2022年4月,陈逸伦获批副教授、硕导资格。
“台风圈”是陈逸伦做博士后时的导师、中山大学教授黎伟标建的微信群,陈逸伦当导师后建立了自己团队的微信群“台风圈分舵”,任“分舵主”。在这支由9名90后、95后组成的“分舵”里,陈逸伦和学生像打成一片的伙伴,每周组会,陈逸伦总会请客吃饭,有时还会被学生们拉去唱歌。他们的微信群除了学术探讨,还有生活杂谈。
安琪儿:毕业回到附中所属高校
16岁入学清华大学,24岁博士毕业,将去往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担任准聘副教授……去年7月17日清华大学分享了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安琪儿的经历,引发关注。
本科期间,安琪儿并未像其他人一样,立即在挑战杯等科研培养计划或赛事中大展拳脚,反而选择“潜水”于电子系各个方向老师的课题组、实验室里。“通信、图像、人工智能、电路……本科时,我去旁听了系里所有专业方向代表老师的课题组组会。”
经过深入思考,安琪儿发现了一个尚未取得完全技术突破的蓝海领域: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越发自动化、智能化的今天,要将自动驾驶变得更完备、要把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其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视觉感知。


安琪儿和研究团队希望通过多个机器人或多移动平台实现多机协作,使得视觉感知实现“1+1>2”的效果。
她把博士研究生的五年看作一场马拉松,终点线是实现“多机协同视觉感知”——安琪儿读博期间的所有研究课题都围绕着其展开。
博士五年来,安琪儿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发表共11篇论文,其中SCI期刊文章6篇、EI会议文章5篇。
此外,安琪儿还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校级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去年毕业季,高中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安琪儿,最终选择加入西北工业大学,任航天学院准聘副教授。
邵典:随《不正经招生指南》火了
“长相比较可爱,圆脸,显小,大致可以参考院系里给我拍的形象……”去年5月,一位28岁女博导招生指南在学术圈引发热议。
据报道,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邵典副教授在知乎账号和学校官网教师主页发布了这一则《不正经招生指南》。说是“不正经招生指南”,不过邵典招生的内容还是相当硬核的。
根据西工大官网提供的简历显示,邵典在北大获得学士学位,此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导是深度学习与计算机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达华教授,2023年1月入职西工大。目前邵典在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两个单位开放硕士招生。
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实验室研究方向: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新型传感等前沿技术展开研究,包括视觉目标检测和跟踪、弱监督学习、新型动态相机运动检测、场景建模、行为语义识别、细粒度视觉分析、深度视频理解、多模态学习等领域。


对于招生的要求,邵典写道:正直、善良(做人的前提),不怕吃苦(做科研不是容易的事情),有学术道德(这个是底线),有研究基础(不喜欢数学计算机写代码的就算了),对人工智能有自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变成我天天逼你去看论文),容易沟通(我就是有啥说啥的性格)。其他要求参见下面的本人招生优势与劣势部分。
最受到关注的就是邵典对自己列出的优势和劣势。在优势部分她表示自己“长相:比较可爱,圆脸,显小,大致可以参考院系里给我拍的形象照”,在劣势部分则包括“语速快:怼人小钢炮,不喜欢事事闷在心里不沟通的学生,希望你能表达、能交流”。
高昊宇:学生时代参与国家金融重大课题
同样在短时间内获得副教授职称的“90后”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年教师高昊宇。
2011年,高昊宇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推免保送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博连读项目,师从杨晓光研究员。在导师的带领下,高昊宇多次参加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重大研究课题中,这让他充分意识到对于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是带来了学术成果,更直面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高昊宇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香港城市大学,他曾是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9月,高昊宇加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担任金融学副教授。
人大方面介绍,学校开放各类晋升通道,既鼓励竞争又尊重贡献,让各类人才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其中,优秀青年人才可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极其优秀的讲师、副教授可直接破格晋升教授二级、三级岗位。
胡剑:连续数月每天工作18小时
在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胡剑被聘为华东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成为该校首位90后教授。
胡剑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源于2019年9月26日一段名为“90后博士获聘教授:我其实不是学霸”的视频。视频中,胡剑作为华东交通大学首位“90后”教授接受采访。他表示,自己并非学霸,“能够有一点小成果,可能更多还是因为我们比较用功一点或者说勤奋一点,有好几个月都是6点左右去实验室,晚上12点才回宿舍。”
年纪轻轻就当上教授,这位90后有何过人之处?对此,华东交大官方网站曾发文提到:胡剑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高水平文章,由于科研业绩突出,2017年7月来校后直接享受教授的绩效工资待遇,2018年顺利成为省聘教授。而在胡剑自己看来,成为教授或者当选硕导,最重要的还是勤奋与毅力,“如果能够投入大多数时间潜心科研,肯定会有成果,别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胡剑个人简历非常出众。根据华东交大材料学院官方网站消息,胡剑,1990年生于江西南昌,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从卢柯院士,曾获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中科院“师昌绪奖”、中科院“院长奖”特别奖等,主要从事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纳米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本征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科学》)。
2019年9月21日,华东交大官方网站发布文章介绍该校举办2019(首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具体情况,其中明确介绍了学校引进胡剑的具体理由。文章称,论坛召开期间,胡剑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发言。“我校首位‘90后’教授胡剑博士,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高水平文章,由于科研业绩突出,2017年7月来校后直接享受教授的绩效工资待遇,2018年又顺利成为省聘教授。”
高校教授、副教授年轻化背后:已成攻坚克难排头兵
上游新闻注意到,近年来,随着高校人事人才制度改革,不少青年人才凭借杰出的学术成就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其中有不少都是“90后”。
2022年,“95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张志维,一毕业即留校任教并被聘为特聘副教授。5年硕博连读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10余篇SCI论文。
2021年,西北大学化工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赵浩安留校任教。当时的他手握20余篇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斩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一毕业就被北京交通大学聘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直博的三年间,他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7篇,所设计的智能机器人共斩获11项专利,并被北航永久保留展览。
2020年6月博士毕业的李晟曼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一毕业就被湖南大学聘为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5.9岁,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青年科技人才在很多领域已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不过,对青年人的长期稳定支持,则是目前评价和经费管理改革中仍需继续改善的。
2021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我们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大胆创新,持续研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
对于高校教授、副教授年轻化这一现象,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曾在科学网博客撰文表示,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给年轻人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至于年轻人,早早晋升教授,在过早的光环下能否把握机遇和促成良性发展,那就看个人了。
上游新闻综合自 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极目新闻、大象新闻、新京报、中青网、环球网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25A088Q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