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绩点制也好,等级制也罢,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手段往往附着于目标之后——那就是如何培养更具创新精神,更能够满足社会动态发展需要的人才。
据报道,北京大学1月3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介绍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以替代用绩点统计成绩的方式,引发社会热议。
↑北京大学校门。图源IC photo
过去,在高强度学业考核压力下,很多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卷绩点”泥潭。因为绩点在奖学金评定、保送生资格评选和申请国外大学时都占有重要地位。有人形容,卷绩点让自己“感觉像是回到了高中的时候”。在顶尖高校,这种竞争更为激烈,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学业成绩,由此也导致出现了“绩点为王”的功利学习现象,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
改革无疑是顺应优化大学生评价方式的应然之举。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大学,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曾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但同时也保留了百分制,以便于成绩的转换和存档。而且,改革试点在学生中也得到了很高的认同。据介绍,北大生科院在实行等级制前对学生的3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对这种评价机制的支持度达到了88%,超过了预期。
正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所言,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我们认为从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95分以上。学院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平均成绩点数,即“绩点”)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素质提升,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等。
事实上,进入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生已然经历了一轮轮筛选,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一群人,也是最具创新潜质的人才。缓解卷绩点的焦虑,不仅有利于遏制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学习行为,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舒缓、从容地去开展自主性的学习和创新性的探索。在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背景下,这一改革更值得关注与期待。
当然,等级制改革同样也带来了一些担忧。绩点制的优势在于方便不同学校、专业的学生考评学习效果。以等级制代替绩点制,将带来跨专业、跨校乃至于跨国认可的问题。有人担忧,不少外院系尚不认可等级制与优秀率,国外高校更是只接受GPA;也有人担心,等级制取代绩点之后,缺乏可量化、直观的学业成绩,会带来保研、就业中的不公平问题。
事实上,对综合、多元评价的探索,往往都会触动公众的朴素公平观,容易引发公平性的争议。在很多人看来,简单、直观的分数是最能确保公平的。公众固然了解“唯分数论”“分分必究”的弊端,但在公平面前,“唯分数”似乎又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此,教育评价改革总是在进退拉锯中徘徊。
网络上对于公平的担忧,应该得到尊重、理解和重视,但解决的办法不该是投鼠忌器、因循守旧,而是应迎难而上,不断完善相关评价机制,提高公开透明度,以守住公平底线。
绩点制也好,等级制也罢,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手段往往附着于目标之后——那就是如何培养更具创新精神,更能够满足社会动态发展需要的人才。打破“唯分数论”,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实现评价改革目标,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改革,也需要包括用人单位在内的全社会的配合,打破单一性评价,逐步实现评价标准的“从一到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6A05TV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