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回复: 0

一个孩子真正长大,从父母的5次退出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 08:20:4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蘑菇饺子(爸妈精读作者)
最近,好友忍不住跟我吐槽:
“我觉得我养了一只白眼狼!”
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现在变得越来越离谱。
考上国内的大学,不肯去,非要出国留学,家里不得不东拼西凑,攒够出国的费用。
好不容易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就要家里给他买辆车。
最近开始找工作,清闲的工作嫌钱少,工资高的又嫌累。
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有房子,又要家里给他买房。
说到最后,朋友忍不住鼻子一酸:“你说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看着她日渐憔悴的脸,我不禁感慨:
多少中国式父母,总是怕自己给孩子的不够多,但这种自以为地对孩子好,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牺牲。
饭菜帮忙打好,衣服帮忙穿好,结果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天经地义。
想让孩子真正地长大,父母最该做的是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真正的改变,从这5次退出做起




3岁退出孩子的餐桌
《超级育儿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两岁多的孩子,每次吃饭都必须由父母来进行。
父母不喂,他就不吃。
担心他长不高,全家人连哄带骗,甚至得用衣架打才能让孩子正常吃饭。
其实,孩子一岁多就逐渐进入幼儿叛逆期。到了两三岁,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总是渴望“我要自己动手,我要自己吃饭”。
可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太小,自己吃饭会弄脏衣服、吃不饱饭,选择继续喂食,久而久之,孩子慢慢丧失自己进食的权利。
而且喂食的过程中,孩子“我不想吃了”的意愿很容易被父母忽略,明明不饿还被强制喂食。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潜意识里会对吃饭愈发排斥和抗拒。
父母的干预,养不出独立进食的孩子。
在孩子3岁开始放手让他独立吃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孩子体验、练习、管理自己行为能力的机会。
父母学会退出孩子的餐桌,才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他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6岁退出孩子的卧室
李玫瑾教授接受教育采访时说:
“三岁之后要让孩子和家长分开睡,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怕黑、没有安全感,所以不敢一个人睡觉。
但如果只是单纯想通过陪着睡觉来解决,不仅问题还在,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
一旦孩子过度依赖家长,很容易变得没有主见,遇事只会逃避或推脱给他人。
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舍不得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孩子未满3岁,还处于“依赖期”的他们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
但当孩子满3岁之后,孩子便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孩子到了6岁时,更是有了性别差异的意识,心理也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
3至6岁之间,是父母与孩子分床睡的最佳时段。
这时候开始分床睡,锻炼的是孩子的独立性和与人交往的边界感。
当然,在决定和孩子分床睡时,不是直接将孩子赶到自己的房间,而是可以创造一些分床睡的“仪式感”,避免孩子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陪孩子一起,按照他自己的喜欢装扮自己的房间;选择他喜欢的床,再一起挑选出他钟爱的床上用品。
让孩子对自己的“地盘”充满了期待,意识到“我要自己睡觉了”;再陪着孩子在他的小床上进行“脱敏”训练,直到孩子可以自己分床睡。
就像断奶一样,分床也需要态度坚决。
循序渐进地撤离孩子的卧室,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让孩子可以明白男女之间的区别与界限,也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




10岁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
有位宝妈曾在朋友圈说,自己跟孩子发生了一些冲突,孩子一气之下竟然连学都不去上了。
追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孩子爸爸经常偷看孩子的信息。
孩子曾经多次跟爸爸说过,不要去登QQ看他的信息。但是父亲不仅不听,还把他的密码给改了,说是为了孩子能好好学习。
此外,孩子在家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老是随意进出他的卧室。
心理学表明,孩子的年龄越大,需要的私人空间也就越多。
特别是从10岁开始,他们开始喜欢独处,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更喜欢通过日记、网络聊天等方式来表达。
但现实中,大多数的父母都对孩子的私人空间有种本能好奇和窥视欲。
他们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号,进入孩子的私人领地、想了解孩子的隐私。
越是这样,越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推开的是孩子的房门,但关上的却是孩子的心门。
一到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做到:理解、尊重、不打扰。
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空间,让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退出孩子的空间,不打扰孩子的休息、学习或其他事。
做有边界感的父母,培养出有边界感、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




18岁退出孩子的选择
之前有位女生在微博上爆料,妈妈想让她报考公费师范生,可是她不喜欢。
和母亲沟通失败后,她偷偷地改了志愿,并成功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而她的妈妈接受不了,就把她的录取通知书给藏了起来。
现实中,这种恨不得把孩子一生都攥在手里的父母很多。
殊不知,父母过多干涉,只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问道:“想喝牛奶还是果汁啊?”孩子说想喝果汁,妈妈却说:“你还在长身体呢,还是喝牛奶吧!”
到了高中分科时,孩子说他喜欢文科,妈妈又会说:“学理科好找工作。”
上什么大学听父母的,找什么工作听父母的,谈什么对象,也得听父母的。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但不是把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纪伯伦说过:“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孩子长大后总是要离开父母,在外面独当一面。
既然孩子已经成年,就请把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还给他。
他会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学会更慎重地做决定,也学会主宰自己的人生
老鹰不会把幼鹰推下悬崖学飞,但是会在它长到足够大时将它驱逐。
不干扰孩子的选择,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自由地飞翔在更加广阔的蓝天里。




婚后退出孩子的家庭
前不久,一段男子在婚礼上和妈妈十指紧扣,过分亲密的视频火爆了网络。网友们评论纷纷: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俩结婚呢。”
“这新娘看起来像是一个局外人。”
视频发布的一个月后,新娘选择离婚,原因是受不了婆婆天天和老公视频。
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原本属于小两口的时间也被婆婆给占用了,让人很难接受。
有人说,好的家庭关系,应该像一锅生米,浸泡在锅里,但粒粒清晰,界限分明。
孩子成家后,和父母就已经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独立的家庭。
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婆媳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婆婆没有边界感,过于干涉孩子的婚姻生活。
这种在父母看来的“爱”,却会给新家庭造成更多的矛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期望被约束、被管教。
孩子已经成年,拥有守护自己幸福的能力,对人对事也都有自己的判断。
他的伴侣,才是那个陪他走过人生下半场的人。
作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让孩子独立地走向自己的人生。
放手,并不代表停止对孩子的关心,而是学会不要过度操控孩子的人生




北大才女赵婕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来,你对他的爱就越成功。
在合适的时间,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他才能真正地学会长大。
愿我们都能做有边界感的父母,培养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作者简介:蘑菇饺子,富书作者,喜欢文字,用文字治愈心灵,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重磅推出第4本新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1A0846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