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
[ 理财 ]
普京签了! 赴乌参战免债; 6000亿元金矿刷
[ 理财 ]
债市未尽,关注财政发力与降息窗口,30年
[ 电脑维修 ]
科学家们不确定为什么里海会云云迅速地萎
[ 理财 ]
延迟退休潮下的中国选择
[ 理财 ]
新能源车迎利好,新能源车ETF(159806)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249
|
回复:
0
青少年抑郁频发,孩子们为什么病了?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11535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9 11:19:46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钟南山为什么反对戴口罩?过度保护让我们失去基本的抵抗力
年前,衣原体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流行时,钟南山院士公开呼吁:不宜长期佩戴口罩,会造成相应抵抗力下降。换句话说,疫情期间形成的戴口罩的习惯产生了副作用,过度保护在防范病毒细菌等袭扰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经历这种袭扰“淬炼”的机会,全面降低了抵抗力。
钟南山院士的呼吁,让我想起了
青少年的心病
。
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情绪检出率高达24.6%。
这一数据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国家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文,就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了系列措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日前,教育部也再次强调了这一工作。
虽然抑郁情绪并不等同于抑郁症,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一数据其实反映的是前些年的调查样本,三年疫情可能在加速这一问题。我周围“休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确呈现明显上升势头。
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很复杂,但在我看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失去了经历风雨的机会,失去了基本的抵抗力
,在人生的挑战与不如意面前,不堪一击。和钟院士说的类似:过度保护,让我们失去了基本的抵抗力。
多年前一个著名儿科医生跟我说过类似的故事,目前儿童有两个顽疾,一个是肠胃病,一个是顽固性皮肤病。第一个原因是菌群失调,现在孩子肠道菌群比过去少了大约1/3,原因无非就是太干净了。第二个原因和第一个类似,洗的太多了,皮肤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倍加呵护,宠溺的养育方式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虚假的生活环境。
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5年才画上句号。这一代人多数是在被迫的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的,即非常“6+1”: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围着一个孩子;这种不完全正常的家庭结构与环境,叠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即“对子女的重视是全世界很难想象的”,最后导致“唯我独尊”的客观环境的形成。
对于多数人,孩子是第一位的,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
于是,多数孩子一出生,就是整个家族呵护的宝贝。
同时,我们又赶上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物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源与条件去呵护孩子。这个过程中,还叠加了父母的补偿心理:多数父母是在并不富裕的时代长大的一代,多多少少是受过苦的,他们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不希望孩子受自己曾经的苦,伤害和委屈……
于是,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过度关注下,在倍加呵护的环境中长大。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资源条件虽有区别,但在关爱程度上并不会有太大差别。
比显性的呵护更值得重视是对孩子的“心理宠溺”。
我们的一些教育理念也是存在问题的,西方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引进,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引进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存在片面理解的问题,比如
没有原则地强调对孩子的尊重,过度强调所谓的天性、个性,动辄就强调和孩子做朋友
,忘记了对基本规则的遵守与敬畏,更没有了必要的批评,
“惩戒”这个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一度变成了落后观念的代名词,甚至在学校教育一度消失
。
一些家长在这种片面理念的误导下,更担心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开启了对孩子全面的“心理宠溺”:及时到位,甚至没有原则的理解、体谅、尊重……
这些忘记前提与原则的理念也蔓延到了整个教育和社会。
在学校里,老师几乎不敢、不能批评学生,只能和风细雨,哪怕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否则就是“体罚与变相体罚”。前些年国家不得不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老师可以惩戒学生,但在实践上,很容易再次陷入“体罚与变相体罚”的陷阱,在家长的缠访下,形同虚设。学习本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成绩好坏也是一个很敏感和忌讳的话题,甚至公布成绩也因为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被禁止。
总之,在学校里,孩子还是宝贝,即便有错,也不能批评,只能体谅、理解、尊重。孩子很难遇到各种“挫折”和“否定”,更不要说惩戒。
社会上也一样,在全方位“保护”孩子。
下雪了,学校停课,下雨了,学校要停课,刮风了,学校也要停课,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经历风雨的机会。
学校门口上下学堵车已经是常态,家长在学校门口乱停车接送孩子甚至受到执法部门的保护。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独自上学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一切都在精准的计算中,绝对可控的过程中完成,孩子们完全生活在一个确定性的环境里,一点“意外”都没有。
从家长,到学校,到社会,我们给孩子们全方位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温室。
与之相关,我们还给孩子人为制造了一个不存在的理想国。
我们讲规则、对错、是非本没有错,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孩子的全方位过度呵护,强化了孩子们对社会复杂性的忽略:世界不只有对错,规则与应该,还有其他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在社会上,凭什么别人要理解你?体谅你?包容你?
不是所有人都是良善的,讲理的,守规则的,遇到坏人怎么办?
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规则与应该在推进,我们又该怎么办?
不确定性是常态,而确定才是非常态。但孩子们的世界,只有确定性。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我看来,用精致的“计算主义者”更合适,因为他们一直活在确定的环境里。
于是,孩子们一旦面对现实而复杂的社会,马上就有万般不适,遇到挫折,困难,尤其是委屈,经常全面崩溃。岂不知,受委屈是常态,虽然我们都不喜欢。
家长一方面过度呵护与心理宠溺,但对学习却存在过高期望与苛责,极度分裂的养育方式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出现。
过度呵护的同时,在学习上,家长一个个都变成了“严师”,很多家长对自己与孩子缺乏正确恰当的定位,不惜一切代价去卷成绩,搏名校,忘记了成长。孩子们就如活在实验室的小动物一样,一切都被父母严格保护着,控制着,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变成一个单纯的学习机器。
对学习的过度要求与苛责,也直接挤压着成长的机会与空间。而忘记了这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成长的人。
过度的呵护与宠溺,让孩子失去了经历风雨的机会,丧失了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抵抗力”,但另一方面,对学习的苛责,过高的期望,往往会给孩子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于是,
一旦学业出现不顺利,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马上就被点燃,引爆,甚至崩溃。
这也是各种调查与研究普遍认为,“学业压力过大”是心理健康重要杀手的原因。
不过我们是否想过,如果从小就经历风雨磨难,孩子会因为学业压力就抑郁崩溃吗?同样,如果我们对学习有正确的定位与期望,会给孩子形成不恰当的压力吗?
如果我们定位是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那么就必须明白,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没有健康,成绩没有任何价值!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放手让孩子经历,淬炼,让他们经历所应该经历的一切,包括委屈,锻造健康的自我。
心理疾病和其他生理性的病不同,没有灵丹妙药可治,往往需要家长一起配合,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才可能缓解或治愈,大多数很难彻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结果,不是某一刻才发生的。也因此,一方面是我们要采取措施及早发现和帮助这些已经生病的孩子,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早期防范。
怎么办?
如果我们定位于想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那就放手让他多经历,在摔打中成长,甚至刻意淬炼。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本是强调这些的,即便是一些人推崇的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其实都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强调磨砺和淬炼。
西方的精英教育中,普遍存在严苛的校规,大量的体育活动,包括封闭的寄宿环境,这些都是尽一切手段淬炼孩子们。严苛的规矩与要求,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比如自律,这也是伊顿公学制定严苛校规的潜在思想。体育锻炼不仅是强健体魄,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养就忍耐、坚持,习惯上上下下的输赢,这本就是挫折训练的一部分。全寄宿的环境,则是破坏唯我独尊的优渥家庭环境,把孩子提前置于一个半社会化的环境中:不得不考虑别人,不得不在和别人的相处中学会妥协、忍耐、平衡、斗争,包括受委屈。
历经淬炼,甚至是磨难的孩子,不要说跳楼,推都推不下去。
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因此受到“伤害”,我非常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完人。人的成长换个角度说,就是在一次次磨砺中,甚至是伤害中不断修补而变得强大的。
总担心孩子受伤害而过度保护,必然养就玻璃心,脆弱不堪。
即便家长和学校一路护送进社会,我们又如何保证他在真实的社会面前不崩溃?
去年,一位23岁的女教师跳楼身亡。家人说:是因为校长此前批评了她,工作压力太大。
这位年轻的教师幸运地度过了学生时期,但面对复杂的社会,还是没有熬过去。其实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刚刚工作的孩子,因为一些压力与委屈,或者抑郁,甚至走了极端。
最近,连续发生了多起医院规培生走极端的案例,虽然有着规培生的特殊原因,但何尝不是这些刚刚走出校园的孩子,面对复杂的社会与未来,极度的失望与不适应?
我们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未来的同事,领导,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理解、体谅、包容他们?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放手让孩子从小经历所应该经历的一切,包括风雨,包括委屈,包括一切的不确定与不顺利!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9A03I0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