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
[ 学习教育 ]
看完《小巷人家》才发现:不轻易被欺负的
[ 理财 ]
长命之风席卷中国!日企Bioagen表态进博
[ 理财 ]
本年油价团体下跌,未来需求不足或迎更大
[ 理财 ]
【财说明白】为什么酒店钟点房是3、4小时
[ 房产资讯 ]
京沪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如何划分?专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257
|
回复:
0
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11415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9 11:40:02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彪老师是北京一所公立中学的语文老师。很多人知道她,是因为她在微博上持续更新的「记一个学生系列」。
2020年当班主任后,她陆续写了三十多个学生的故事,有写作文总是跑题,但总有奇思妙想溢出的「大张伟的女儿」;有被全班孤立却依然破马张飞的「慢一拍女孩」;还有不爱学习却沉迷植物文学的「李大爷」……相比成绩拔尖的学霸,彪老师更喜欢记录那些也许在班里寂寂无声,但在某些方面散发着动人灵光的怪力少年。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像追连续剧一样追着故事里那些孩子的下一集,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你要是我的老师就好了。」还有人说,彪老师像《十八岁的天空》里走出来的老师。但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看得见学生痛苦的老师。因为她曾经到过那里,此刻站在岸边,就试图做点什么。
北京三月,第一场春雨落下来的晚上,我在一家咖啡厅见到了彪老师。她的微博账号叫「彪形丽人孙大圣」,人如其名,一米七二的个子,目光澄澈,笑容爽朗,有东北人的幽默,说起令她动容的学生、老师,她先哭一下子,再抹干泪,自嘲起来,「你的MBTI是啥?我是ENFP,俗称情绪搅拌机。」
我们聊起她当初中语文老师的经历,也聊起她接棒班主任的这几年。她很自然地讲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在十八线小县城读书,经历过衡水化的三年高中,被老师和同学排挤过。她如此叙述自己的经验,「做学生时性格别扭,老师不喜欢也不讨厌她,主要是不记得。当老师后,没有喜欢的学生,也没有讨厌的学生,只有一样:记住每一个学生,陪伴每一个学生。」
大学,她来到北京,在首都师范大学读文学专业,遇到了影响她也治愈她的现当代文学老师。她告诉我,春天的时候,老师会打开一个大饺子包,在课堂里带大家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临近毕业开题,她的思路很乱,老师一边听她讲,一边快速在小票背面写下论文的提纲,像开一张药方。这些场景被她长久地记得。
毕业后,彪老师进入现在这所学校,想继承文学的衣钵,好好当一个语文老师。但工作刚有起色时,她成了一个班主任,这个班的成绩不好,常常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很多次班主任大会上,她哭过,在回家的地铁站,她崩溃过。
快要被耗尽的时候,她开始写曾经遇到过的学生,就像精神按摩,梳理了自己,也在写作中意外地重新认识了学生们,有了后来更多的故事。这是「记一个学生」系列的由来。经由写作,她感受到一种「体谅」,体谅学生是经历了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体谅学生的可爱与缺陷。那些不太讨喜的孩子,可能别人觉得他做错了,但彪老师认为,他只是还没有长大。
做老师的这几年,课堂内外,彪老师有过很多尝试。讲鲁迅的课文,她会和学生讨论为什么故事里的女性总是没有名字,会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共读《故乡》里闰土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她鼓励学生用诗歌的语言来理解生活的境况;碰到向女生开黄腔的男生,她还专门发起一堂班会课,做性与性别教育。
进入教师生涯的第四年,工作中消耗人的事情依然存在,关于管理,关于成绩,焦虑、无力和希望总在交替。这时候,她会想起大学时候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尽性尽才」。人的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尽力就好。「身为班主任,能改变的事情真的不多。」她说。
原本我以为这是一个年轻老师的成长故事,但聊完后发现,这更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故事。一个被教育伤害过也被滋养过的年轻教师,试图在应试教育的罅隙里,为学生拓出一小块自由的疆域,尽管感受到许多无力和挫败,她仍然希望孩子们能松弛下来,保持温和,感受希望。至于它能抵达哪里?彪老师说,「哪怕很有限,至少能让孩子占用世界的空间,大了一点点。」
以下是彪老师的讲述。
文|
王青
编辑|
槐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
2020年,我接手八年级的一个班,担任班主任。第一天上岗,同事都说我整个人特别挺拔、特别亢奋,别人一喊彪老师,我「得儿」一下立马过去,像打了鸡血。和学生相处也是全程营业。升旗仪式上,我带着他们很大声地唱国歌,我觉得,我是班主任了,跟语文老师不一样,得让他们以我为榜样。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周,整个人就颓了下去。我这个人很散漫,不擅长管理,很多时候以为跟学生聊一下就行,但聊完之后,他该干嘛还是干嘛,无力感特别大。
这个班的成绩很不好,经常全年级垫底,面对中考那么大的压力,一个新手班主任能做的事情非常少,又要不断去面对成绩和分析成绩。每次开班主任大会,别的老师都有很多可以讲,而我顶多说,这次没有那么差,虽然还是倒数第一,但是跟倒数第二的差距变小了。
快要崩溃的时候,写作成了我的自救方式。
第一篇写的是我第一年当语文老师遇到的一个女生。在那个实验班里,她的成绩不是最好,但很聪明,也很灵,会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原理来观看生活,形容自己和同伴们「吵嚷着微笑,像不稳定原子放射出看不见的光」,会在提取花瓣精华成功时对着化学仪器拍手,会在教室里爆锤传她绯闻的男生的狗头。
她让我看到了学习最好的状态,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像一个很饥饿的人在疯狂地咀嚼和吸收这个世界。这是我在当时那个班里没有遇到过的。
当班主任很长一段时间,我在那个班里,都处于插不上话的状态。八年级的孩子,小大人了,要接受一个新的班主任本来就很难,我又是年轻老师,不打算用权威来压住他们,他们就觉得我好说话、好欺负、好糊弄,结果是,我既没有在权威上压住他们,也没能跟他们在精神上有平等互动,进退两难。
即便是学霸也和我交流很少。有一次班会课,我放了B站很火的一个科幻作品讲解视频,想给他们分享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他们确实被吸引了,但只是很沉静地看,看完背着书包就走了,一句话没有。还有一次放学,我催他们快点回家,「再不走就要做值日了」,他们就跟没听见一样聊着天走了。我就感觉,我这个老师没有存在感,他们不喜欢我,甚至懒得讨厌我,就是拿我当空气。
压力最大的时候,领导找我聊,说感觉你最近状态不太好。我像个坏学生那样,也不装了,把自己的委屈、无助和无力都说了出来。她和我说,教育就是这样,你反复教,问题反复出现,学生这次好了,之后又回去了,这都很正常。
前阵子,我读诗人赫塔·米勒的一本书,叫《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里面有一句话,「我发现,是事物决定着一个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哪里忆起过去的人或场景……事物在出击之前先撤身,以偶然的露面回望过往,通过当下把过往推向顶点。」
写「记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一种体验,我开始重新发现跟他们相处的片段。
班里有一个男生,大家叫他浩哥。他好像这辈子从来没学习过,不交作业,也不听课,他考多少分年级最低分就是多少分,来学校就是吃饭、玩、睡觉,我之前也知道,他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不在,一直是爷爷奶奶带。
但在写他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在家看一段视频,需要返图,有些学生可能是在电脑前,有的在一个很大的客厅里,他的照片是一间很昏暗、闭塞的小屋,一张小单人床,他体型胖,像一个大熊猫一样,猫在那儿看手机。那张照片挺触动我的,让我看到了他生活中的一角。
除了成绩不好,浩哥性格很阳光,跟同学都特别大大咧咧地相处,老师们也不讨厌他。有时我在校门口碰见他,隔着红绿灯,他会很大声地和我打招呼。当我把这些事情串起来之后,就感觉他在自己的人生里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自问,如果我经历他那些家庭的状况,不一定能长成一个像他这么健康的人。
后来有一次考试,浩哥终于有一科及格了。我在会上说,感谢老师们在已经想尽了办法但还是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我们班,没有放弃每一个学生。发言的结尾我本来想说,相信我们班会像浩哥一样,即便非常困难,也能做到自己的最好。还没说出口,我已经无法控制地哭了。领导觉得我流下了欣慰的眼泪,但我是觉得好难。
回想我小时候,直到上大学之后,整个人才放松下来,初高中的时候,我一直处于一个很紧绷的状态。我在河北读的初中和高中,初中三年,一直是班里的前十名,垫底考进了市重点高中,就变成了倒数。我能理解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我自己曾经就是这样,今天想努力,努力了,明天还是没考好,就没有动力再努力了。当时整个河北的学校都是衡水化的,一天800个铃让你干这干那,吃饭都得跑着去。
「记一个学生」是一种自我梳理,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更理解了学生,或者说,更体谅他们,我喜欢用「体谅」这个词,我不是原谅,也不是充满了爱,都不是,我好像讲完这个故事,就释然了,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我知道你十多年人生经历的那些点点滴滴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样子。我跟你谈一次话,不可能改变你,甚至教你两年,也不一定能改变你,我能做的最多的就是陪伴你,然后尽量地让你松弛下来。
带这个班不到两年,虽然给得很慢,他们接收得也慢,但慢慢地,感觉彼此都看见了,我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到了我这儿,真的不一样了,整个班的氛围变得很放松。这是让我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我也在想,什么样的学生会被我影响?我感觉是那些本来对一些事情就感兴趣,但从来没有人觉得这个事儿值得被欢呼和欣赏,我观察到了,去跟他聊,他就觉得我懂他,会更信任我一点。
刚才讲到的浩哥,有一次,我发现他画了一本小漫画,还不让我看,我以为是什么少儿不宜的东西,结果一看是火柴人练功决斗。我说你喜欢武侠啊,那我借你本书看吧,把《天龙八部》借他了,于是,他开始上课看小说。好歹比睡觉好吧!这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很多时候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就是在平时点滴中形成的。
他们毕业后,我又带新的班。有时候其他老师来班里,也会说,你们班的学生真活泼,他们会有很多张嘴就来的反应,这在别的班里很少会有。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带给他们的影响。
2
因为上一届的经验,带第二届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起了「知识的枝枝蔓蔓」活动,想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世界角落。
说起来,还得感谢我们班的「李大爷」。「李大爷」是上一届的学生。刚接班时,他是个不太招人喜欢的男生,碎嘴子,喜欢奚落别人,成绩也不太好。有时候跟他聊,嬉皮笑脸,没个正行。但是有一次,我看他中午读一本植物相关的大部头,非常专注,整个人陷在书里,读本放在腿上,一边搓头发,一边皱着眉头紧紧盯着。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认真读书的样子。
语文课讲到《诗经》的时候,我特地留了一个作业,让大家查资料,写一写雎鸠是什么鸟,荇菜是什么菜。他做得特别认真,且不说对不对,完成作业的状态特别有底气,平时他肯定不是这个状态。那之后,我明显感觉到,李大爷课上的废话变少了。
后来,他还写了一篇仙人掌相关的作文,从植物习性深入到植物品格,写得很好,我帮他改了发在《北京日报》上。他特高兴,开始认真听课,各科成绩都在进步。家长会的时候,他妈妈也很激动,拉着我说,孩子现在处在八年里状态最好的一年。
因为这件事,我意识到,有业余兴趣爱好的孩子更容易被「救」。很多时候,老师试图走近一个学生,都不会那么顺利,会被拒绝、被抵触。但是如果他在生活里热爱什么,老师在这个上面提供帮助,给他一个展示平台,他也会多一点自信。
发起「枝枝蔓蔓」活动时,我专门让已经毕业的「李大爷」写了「开题报告」的范例,让大家趁着假期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题报告收上来,我很惊讶,四分之三都写得非常详细认真。
第一个展示的是语文课代表,她的题目是苏轼,给大家讲了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一些作品,虽然效果一般,但是对她来讲是一个突破,后面她也持续在看苏轼相关的东西,现在写作文还会经常用到苏轼的典故。
比较精彩的,是一个学画画的女生。之前,她在班里没什么存在感,有一次她去另一个班做课后服务,把别人桌兜里面东弄坏了,刚开始她不承认,后来说是别的同学让她弄的。我和她聊了一会儿,感觉她是那种随大流的孩子,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自我。她在班里也没有什么朋友。有一次周记,她写自己下楼转了一圈,所有人都有玩伴,她一个人孤独地走着,这个时候远处有个同学叫了她一声,她就笑着跑了过去。后来她和我说,你知道吗?这个结尾是我编的。
那次活动上,她做了一个有关核污水的科普。讲得很深,底下的学生一头雾水,但是讲的方式很有意思,她把那些原理都画出来了。
后面我上课讲名著,讲到三个人物事例,让大家记下来。她没有记笔记,而是把其中一个事例画成了漫画。下课后,她给我看,我跟她说,为了惩罚你不记笔记,把剩下两个事例也画了。她的第一反应好像很不愿意,但又有点开心,上就去画了,很快画好,我把它们拍下来,放到PPT 上,第二天上课给同学们展示出来,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
这是她第一次因为一件事情被所有人看到了。这跟她以前参加学校的画画比赛不一样,在这些活动里,她的画融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她还很喜欢生物,又画了好多小科普画。我们生物老师也是一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非常有想法,她就跟这个女生说,现在画科普画的人非常少,如果你以后专画科普画,既体现了你的绘画功力,也能用到你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上。渐渐地,这个女生因为这些交流,收获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从孩子走向成人的阶段里,如果有人能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认可你,这对孩子的自我认同来说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男生,平时上台分享非常拘束,就是念PPT,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字。那次分享,他拿了一本刑法书来,给大家科普法律知识。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整个人的肢体都是打开的。我把照片发给他的妈妈,她说觉得很幸运,孩子遇到了你们这些初中老师,状态都不一样了。
我倒不觉得我改变了他,但的确是我帮学生请来了「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他也觉得我是一个很安全的去展示自己兴趣的对象。以前这个学生特别调皮捣蛋,这之后他非常听我的话,有时候我课上一说,他就会跟其他男生说,行了,别弄了,赶紧收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枝枝蔓蔓」成了我们班的特色项目。我们班有读罗翔的学生,有养成蝴蝶蛹的学生,有读完《呐喊》《彷徨》的学生,我帮他们在班级年级里寻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被更多人看见。有时候,我也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就像一个经纪人,努力把手里的「艺人」推向适合他们的综艺,然后打造人设,让他们出圈、发光。
3
我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当老师。大学之前,我的人生规划全都是爸妈来决定,他们觉得女孩子当老师挺好,我又喜欢语文,高考就报了首师大,学师范类的文学专业。大学四年,我基本没有好好听教育学的课,觉得空洞无聊,只听文学类的课。在现当代文学课上,我遇到了李老师,她成了我后来读研的动力。
李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会在春天的课堂上和我们说,春天适合读废名。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书一定要在特定的季节读」,我就讲了这段小故事,很多人转,有人评论说,你不会是李老师的学生吧?可见很多届学生都对这段印象特别深。
有时候课上讲到哪儿,她索性拿出书来给我们念。其实用PPT讲是一样的,但是她每次都会背着一个大饺子包,里面有好多书,贴满了便利贴。我们看见她拿出一本书,找半天,翻到具体那一页,开始读的时候,确实传递出来阅读本身那种厚重的感觉。
她给我们读过好多片段。胡适的「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离婚》里有权势的七大人震慑住了泼辣的爱姑,老师模仿着一副老朽的官态,拉着长音,读「来~~~兮……」;《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里「……但其欢喜不及拣柴。喜欢看落叶,风吹落叶成阵,但其欢喜不及拣柴。」我当时觉得,老师温和又有力量的声音是文本分析的另一种表达,也是老师对学生多读作品的迫切希望。
上大学之前,我是挺怕老师的那种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我想让他喜欢我,又不敢跟他说话,是个小透明。老师呢?老师不喜欢也不讨厌我,主要是不记得。上大学之后,我发现同学都会特别自然地去找老师聊天,但作为一个十八线城市毕业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跟老师说话。
但李老师是那种特别有人格魅力,很温和、包容的老师。我想靠近她,苦于不知怎么开头。后来有一次写作业,讨论鲁迅《过客》里面的一个小女孩形象。我去问老师,这个小女孩真的是许广平的化身吗?问题角度挺八卦,也挺幼稚的。但老师耐心回答,温柔地笑着,没有说是或者不是,只是让我再读一读,想一想。
临近考研的时候,我特别焦虑,有时去问老师一些专业问题,她会在解答完后和我说,我觉得你没问题呀。有一次找她前,我发了个求抱抱的表情包——那时已经敢要抱抱了。她见到我,回答完我的问题,真的抱了我一下。初试结束后我跟她说,我想跟您读书,她当时没有多说什么,就是让我好好准备面试。
面试结束的那天,我和同学去国博查资料,那个教室里好多巨大的木头桌子,我趴在桌子上,给老师发信息求助,说论文要用的资料没找到。她回复我可以去哪里找。紧接着说了一句:「另,跟我读书吧。」
我当时没反应过来,什么叫「跟我读书」,愣了好久反应过来,她的意思是收我做她的研究生,那一瞬间我眼泪就出来了。
那句话我记了很久,每一次想起来都非常想哭。跟她读书确实是支撑我考研很重要的力量。甚至考上她的研究生,读研一的时候,我就会想象有一天毕业,不能每天跟老师在一起了。又有点想哭。
研究生三年,她经常把读书会放在咖啡厅开。老师出手很阔绰,老请我们吃好吃的。我们大概两周开一次读书会,主要是快要毕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论文进度,这是最紧张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师姐预答辩,被很多老师问住了。师姐很愁,老师也很愁,但她还是很稳地给师姐提了一些角度,又说,下一次我们去紫竹院春游,让师姐好好准备一下,给大家再讲一讲这个题目。
到了那天,我们真的就是春游,每个人都带了吃的,家在北京的同学做了小点心,老师还带了清酒,一路溜达、拍照,到了亭子边,我们在地上摊好一块桌布,把东西码出来。老师说,好,开始讲吧。
师姐站在亭子里,靠着柱子,拿出稿纸开始讲,她研究的是张恨水作品里的旅行,我们又身处在满园春色中。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那天师姐的状态特别放松和轻盈,讲得很好,老师说有了非常大的突破,我们很开心地一起拍了照。
轮到我自己开题,也被困住了。过几天就要开题了,大家枯坐在咖啡厅,我感觉像死到临头。后来,天色越来越暗,店里没开灯,光暗了下来。所有人都卡在那儿的时候,导师随手拽出「咖啡陪你」的小票,在背面开始给我列提纲,列出了两套论文框架,感觉就像在开药方,迅速地写下她能想到的角度。后来师妹们为论文着急时,我常常拿这件事安慰她们:「没事,有老师呢。」那张小票我一直留着,夹在《给青年人的信》里。
最后,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五四文学中的「阴冷」——以未名社为中心》,未名社和鲁迅的关系特别近,我当时主要研究的是社团成员台静农的作品。鲁迅评价他有一种阴冷,这种阴冷鲁迅也有,也是那个时代里面很特别的一个情绪。
毕业答辩的时候,碰到学校一个特别厉害的年轻老师,大家都很怕她,觉得她凶起人像连环炮一样,同时大家也都很佩服她,因为她说得全对。那次答辩完,她说读我的论文时哽咽了,甚至引用章太炎的表述说有的文章是能「启人思」,我的文章是能「增人感」。我很震惊,因为我写的时候也确实有哽咽的时刻,而这个老师读到了。
当场我眼泪就出来了。她不只是在夸我写得好,而是读懂了我的感受。写作整个论文最耗费我心神的,就是透过他们那些只言片语,去抵达五四时期那一群文学青年最真实的感觉。
其实未名社的文学作品写得很一般,但是他们的生活确实能引人共鸣。有一段时间,社里好多成员都生病了,处在一种「病气」之中。台静农在《地之子》的序言里也提到过,这本小说是在韦素园的病床前完成的,要送给这位生病的朋友。后来韦素园在遗书里写了这段友谊,我看哭了,还发了朋友圈。他是这么说的:
「我所要向你们说的,乃是我觉得将来你们还存在的人,生活一定是日趋于苦。现在社会紊乱到这样,目前整理是很无希望的了,未来必经过大破坏,再谋恢复。但在此过程中,痛苦和牺牲是难免的,为着这,我觉得你们将来生活也多半不幸。在此无望中,老友们,我希望你们努力,同时也希望你们结成更高深的友谊,以取得生活的温暖。」
这段话让我特别触动。后来我成为一个老师,读书那段时间里面遇到的老师和自己读书时候的感受,都在影响我跟学生相处时的姿态。我想让学生获得的,可能就像韦素园的这句话,「我希望你们努力,同时也希望你们结成更高深的友谊,以取得生活的温暖。」
4
刚进学校的时候,我不是班主任,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带一个学霸班。那时我每天都感觉如临大敌。因为缺乏教学经验,我也走过许多弯路。
上班第一年,我最在意的就是学生是不是喜欢我。一开始上课,我想把学生抓住,做了很多小设计,备课备到半夜两点,学生也觉得很热闹,但就只是热闹。有一次讲《呐喊》,我对鲁迅本身就有很多热情,不管学生有没有进入到文章里,我就开始评论,旧时女子是生育机器。学生说,哇,老师你真的好敢说。整个课上得很乱,最后我直接被气哭了,当堂擤鼻涕。
那段时间,我最痛苦的就是学生老拿我和更好的老师做比较。这个班的学生很厉害,之前教他们的老师又是我们学校特级教师中的顶峰。他们问我,我们周老师之前在讲什么,你能不能也讲这个?老师,你知道什么叫项目式学习吗?老师你会吟诵吗?我全不会。有时刷到这些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们讲怎么上这个课,会有一种看答案的感觉,我又算错了。
有一个特别冲击我的事情。当时班里有一个学生,只爱学理科,我的课上,他从来没有抬头听过课。但是有一次,他去听了古文吟诵课,回来之后,同学和我说,他全程都没有写作业,一直跟着唱。我的情绪崩了。
我当过学生,遇到过我喜欢的老师和我不喜欢的老师,好的老师和一般的老师,所以我能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觉,不是不满,而是失望。他期待从我这儿得到更多,但是,我没有给到那么多。那一年,我时常觉得自己快要被他们生吞活剥了一样,学霸真的是喂不饱。
那时我经常会有一种委屈感,我已经很努力地备课,效果却那么糟。有时上完一节不好的课,回到办公室就像被打了一顿,四肢和萝卜一样糠掉了。回头看,这种感觉其实非常幼稚,学生没有必要为你的无效努力买单,你的课设计不行,组织有问题,改就好了,为什么要去倾诉你付出了多少,这是没有意义的。
很巧,我的师兄也在这个学校。他跟我讲,你不能一上来就和学生聊硕士生要讨论的问题,还是得先把情节梳理清楚。乍听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对于一个新手老师来说,我会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已经熟悉了。
那次聊完后我就理解了,为什么《祝福》那节课学不进去,因为学生对文本还没有产生共情,只看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故事,我就开始很深入地讲女性的处境,疯狂输出我的观念,学生当然会有一种看我自嗨的感觉。
等到讲《明天》的时候,我改从更多细节入手,让学生先提问题,一点点把情节梳理清楚,再进入比较深的讨论。比如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这些名字都是有设计的,现实中也有暗指。大家就会说,鲁迅真的是玩梗高手。
再后来学《故乡》,彼此的状态就变得很好,我们对比了鲁迅真实的回乡经历和小说的差异;阅读的时候,我让一半的学生读少年部分,一半读中年闰土重逢的部分,像合唱的两个声部,一边是明亮的,一边是暗沉的,虽然读得乱七八糟,但所有人都在情绪里,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也更深。
很遗憾,这个班我只带了一年。虽然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不愉快的时刻,但等到他们真的能跟我一起聊鲁迅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他们了,感觉像分手一样,特别地放不下。
「分手」那天,班里有一个气质和说话方式都像领导的学生,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在我所有的语文老师中,虽然你不是最有才华的,也不是知识最渊博的,但是你却是最努力的」,又加了一句,「相信彪老师日后一定能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看完很想回一句:「谢谢领导肯定。」同时又在心里暗暗想,原来我的局限和努力,学生都看着呢。
在这个过程里,我很感激带我的师父。刚来学校实习的时候,他见到我第一句就是,「你想当老师吗?」我心想,我都来找工作了,就说想。都没多说理由。他说,想就行,想就好办。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招实习生,就是奔着能培养一个留用的老师。
我的师父就是那个会吟诵,被实验班学生念念不忘的语文老师。吟诵是真的把诗文唱出来,比如讲杜甫的《茅屋为秋所破歌》,师父会一边吟诵,一边讲解杜甫如何在诗中换韵。一开头「八月秋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句句押平声韵,「ao」又有一种呼啸的感觉,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变成入声韵,短促顿挫,表现诗人的绝望。再到呼告政治理想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押的是开口而且收入鼻音的「删」韵,传递作者从个人生活苦难中迸发出强有力的呐喊。
一入职就是他带我,跟他上的每一节课,我都感到被震撼,听他讲课我都顾不上注意「怎么做教学设计」「怎么引导学生」这些问题,完全是在听知识点。我本来学的是现当代文学,对古代文学没兴趣,但是听他讲完,我看到了古诗文的更多可能性。
他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上课不是照着教参讲就完事儿了,切入文本的深度、厚度,都还有很大探索空间。后来我即便带了成绩很差的班,没办法这样讲课了,但我跟他学习的那半年,可以让我原谅我那些不如意的课堂和教学崩溃的时刻,因为我看到过最好的课堂,我知道我期待的课堂和学生向往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可能我们讲出来的是不同的格,但是我永远会往他的方向去努力。
这样保护我的前辈有很多。有一次领导来听课,我被提醒教学内容太难、教学环节不够规范。当时的备课组长和我说,所有的规范,包括让学生读几遍课文,怎么把最基础的东学会,都可以慢慢学,但如果一个新老师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这种想往外、想往上爬的心劲儿,以后不会走很远。
这句话给我挺大的鼓励,让我想到了我读研的时候,很年轻的老师上课都是倾尽所有,一股脑地给我们,在入职之后很一段时间里,我就是处于那个状态。虽然是在自嗨,但是有那么一股很勇的一口气在,幸运的是,它被老师们保护了。
5
进入教师生涯的第四年,今年我开始做一些新的探索。
一堂是和开黄腔有关的班会课。之前我发现,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开始爱把一些性相关的词汇挂在嘴边。课上老师提到一些字眼,他们会特别亢奋。生物课上学了生殖系统知识之后,他们的词汇量就更丰富了。有一天下了课,有男生跟女生开玩笑,问,你家有银子吗?女生说,有。男生就说,你卖yin吗?
类似的「笑话」一定还有很多。以前上学我也遇到过这样的「玩笑」,当时可能不觉得有问题,但是到现在,我们已经会去质问,这些「玩笑」为什么总是在贬损女性?上学这个阶段,学生尚且处在相对平等的环境,进入社会之后,有了权力关系,如果冒犯了不敢反抗你的人,后果更严重。我就想跟学生聊一聊。
课堂上,我先还原了那个对话场景,设置好每个人在这个情境里的角色,以及在这个角色的视角下可能作出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是,女生表现了不满后你会怎么做,有一个选项是,「不再和她开玩笑,转而找其他女生开玩笑」,大家说,这不是有病吗?下一个选项是,「看她不是特别生气,可能她也觉得好玩,下次继续找她开玩笑」,大家接着说,这不是有大病吗?
互动的过程中,那些老爱开这种玩笑的同学能听到其他人的真实反应,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被大多数人反感的状态里。我也观察了,有些学生会不知所措,假装在写作业,有些全程低头。一些女生也会讲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当时觉得同学开个玩笑说一下也就算了,没必要撕破脸。我就会说,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这很正常,但是下一次你可以明确表示你的反感。
下课之后,女生们纷纷来找我聊,我感觉她们一下子就通了,明白了以前觉得朦胧的事情背后是什么逻辑,也会一起讨论,班里哪个男生没有开过这种玩笑。还有男生过来说,上次谁谁谁在那开玩笑说「撸管」,他直接呛回去,这有什么好笑的,别说了。
做完这堂课之后,我也意识到,在中小学的教育系统里,这样的性和性别教育非常少。于是,我利用三八妇女节又开了一堂课。
之前这个节日,我都是零零散散地做一些小活动,比如给班里的每个女生写一张寄语,比如在班级门口的小白板上写「温柔可爱贤惠并不是做好女孩的标准」「说男生娘和阴柔,既是对男生也是对女生的侮辱」。
今年我正好在看《说文解字》,又是语文老师,就想从语言的角度,和同学聊一聊那些语言背后的偏见和压迫。
3月7日放学前,我让学生回家搜集40个女字旁的字,其中包括姓氏、形容词——包括褒义词和贬义词。第二天上课,我先把黑板分成三块,让大家分类把准备好的字写进去,再从语言的角度讲讲女性位置的变化。
很多同学读过鲁迅小说,就会讲到鲁迅小说里的女性名字,比如杨二嫂、祥林嫂,九斤老太,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我会说,大家还记得吗,祥林嫂,祥林是他第一个老公的名字,二嫁三嫁后还叫祥林嫂,完全是被动命名。我们又讲到《伤逝》,我问大家,为什么子君有自己的名字?学生回,因为她曾经反抗过。
做这节课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日常表述甚至经典作品里,有很多对于女性的落后认识,当然它和这些经典文本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我们能够辩证看待的,但学生不能,他们需要更多思辨的训练,才能跳出庸常的偏见。
还有一块比较系统的探索,是新诗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诗不是重点,刚开始,我也没有非要大家学会写新诗,只是有一次讲《乡愁》,我让学生试着仿写余光中的《邮票》。收上来后,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真的能当堂写出有灵光的句子。有人写「信是漫天飘舞的《集》」,有人写「你是那一张薄亮的轻盈的纸/你是那一张充满心血的沉重的纸/我没日没夜地盼着你/却又不敢书写你/因为我害怕,她看见你,不会欢喜。」把谨小慎微的感觉都写出来了。
学生会发现,写诗原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是之前没有接触过。到现在,依然有学生坚持写诗,有时候遇到写得好的,我也会帮他们发表;还有一些学生,在我的课堂里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也可能是唯一一首。但是无论哪种,我觉得都有意义。
很多人都讨论过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我看来,两者并不冲突。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册有一篇鲁迅的《朝花夕拾》,副标题叫「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后来老师们觉得这个题目起得很有问题,学生们都还不了解鲁迅,哪来的隔膜?对我的学生来说,他们一开始接触鲁迅就是在我的课堂,所以从来没觉得鲁迅是一个无聊的大人,讲《朝花夕拾》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讨论鲁迅多爱阴阳怪气。这时候,大家就会觉得鲁迅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战士,他有很可爱的一面,对学习的抗拒也少了一些。
说了这么多,好像做了很多,很有用,但做老师,更经常的是一种无力。
第一年当班主任,我碰到过一个女生不想来上学,休学了。我去家访,她只说学习压力很大,其实她的成绩不差,很聪明很灵,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很难体会她那种真的没法撑到中考的感觉,不知道她的疲惫究竟从哪里来,和家庭有哪些关系。我也碰到过一些学生,生活里挺高兴的,但一说到学习,情绪马上就不好了,一个班里这样的情况大概有一两个,班主任能做的真的非常少。
进入教师生涯的第四年,工作中消耗人的事情依然存在。我不是那种能把一个班管得井井有条的班主任,也不是那种能把一个班的语文成绩带到全年级最好的语文老师,在学校的系统里,能肯定我的时候不多。
曾经有学生家长因为孩子考试失利,把原因归咎到我身上,觉得我没教好。我承认我的方法可能不那么应试,但我始终觉得,成绩是偶然的,而我扩充的很多东西,考试上看可能用处很小,但如果在那个课上,有个瞬间他觉得老师讲得有点意思,更愿意听你的语文课,或者遥远一点,在毕业很久之后,他一直记得你上课讲鲁迅,对这个作家很有好感,又或者在生活中哪个瞬间突然想起来你讲过的一首诗,拿出来看一看,也是一种有用。
我很喜欢的钱穆先生的一句话,「尽性尽才」,你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能力里做到极致。我现在的微信个性签名还是这句话。当老师的这四年里,我一直在体会尽性的边缘是什么。
6
到现在, 「记一个学生」系列有了三十多个故事。很多读者会在评论区追着我问,他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说实话,很多我也不知道,有些故事就停留在毕业那一天。但是有几个学生,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
其中一个女生,她因为所谓的「情商低」,大大咧咧地老是冒犯到别人,被很多同学排挤。她喜欢看李清照、白落梅,会拿小本子记一些她觉得很美的句子,有点「青春伤痕」,有些男生还会背地里调侃她,觉得她好酸、好肉麻。但我觉得,她很灵敏,她能够被这些文字感动,是一个很宝贵的事情。
你听我讲这么多,可能会觉得我已经努力把课讲得有意思,但是大多数时候,你不能老讲有意思的事情,你不得不硬逼着他们去学一些知识点。经常这个时候,班里就没什么人回应我,她是为数不多会在课堂上给我反馈的学生,而且每次都会有很完整的表达。
对当时的我来说,这是很微弱的光了,而在她的生活里,可能我也是一个不多的善意来源。
上小学的时候,我也有过被边缘化的经历。我比大部分孩子早上一年, 5岁和6岁的孩子,心智差别很大,那个时候我在班里就像傻子一样,这个课要去这间教室,下一节课要回来,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总是慢半拍,同学和老师都烦我。排队做操,隔壁同学指着我说,看你长的那对小三角眼,容貌侮辱。我还有鼻炎,经常擤一桌子鼻涕纸,大家觉得我脏。前排的男生会故意拱我的桌子,把那些纸拱出来,让我去捡。
到了初中,我人缘变好了,有一天我向同学借了一圈笔。因为我印象很深,小学有一天,班里成绩最好的女生向所有人借笔,后来她说自己其实带笔了,就是想看看自己的人缘如何。现在回头看,真的很可笑也很可悲,我就想展示我受到的喜欢,我没有被那么喜欢过。
所以我现在的很多努力,就是努力让小透明被看见。那些不那么讨喜的孩子,可能别人看起来他是做错了,但我知道,他只是没长大。很可惜,在上学的时候,我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老师。
刚才讲的那个女生,上高中后回来看我,和我说,现在有了很多朋友,上回考试没考好哭了,一群人过来安慰她。我很高兴,她比我更早地走出来了。
还有前面提到的「浩哥」,毕业后他去了一所职校。有一次班里聚餐,他和一个学霸坐在一块。吃到后来,学霸拿起饮料杯,他知道浩哥的爸爸又找了一个阿姨。他问浩哥,阿姨对你怎么样?浩哥说,挺好的。学霸说,那就行,对你好就行。浩哥,咱们碰一个。那个瞬间很触动我,就像两个善良的大人,互相祝福,怀有希望。
那次聚餐,浩哥还和我说,他现在是语文课代表了,明年要去试试当学生会主席。他学的是交通类专业,从手机里翻出了一张地铁线路图,是他画的。要知道以前他从来没有写过作业,但现在他整个人给我的感觉都是向上的。
我和导师也保持着联系。她女儿刚好像我学生这么大,有的时候她在我朋友圈里看到我转的教学记录,会给她女儿看,还会邀请我去参加一些学术讨论会。去年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新诗教学的学术会议,作为一线教师分享经验。时隔四年,我又回到老师们的身边,像在交作业一样。我有一个读书时的学术大神,他和我导师是同门,分享结束后,他还特地夸我,说我的设计很贴近诗的感受,很灵。那个时刻,我感觉自己回来给老师们交了一个很满意的作业。
「记一个学生」系列刊载出来之后,我收获了许多来自读者的反馈。有人问我,像你这样的好老师多吗?我想,我是好老师吗?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成熟的班主任,尤其卫生、纪律这些,我没有管理得很有序,但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学校也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我们校长没有觉得我这些「不着调」的管理方式是个缺点,能够接受我这样的老师存在,能够给我空间成长。
有点偶然地,得到了一些在我看来很夸张的评价,我很意外,那些故事会有那么大的感召力。但无论如何,我可以偶尔跳出工作的圈子,争取到更多被评价的机会,对老师这份工作来说,绝对是一种支撑。
泰戈尔有一首诗《用生命影响生命》,里面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因为相信你,
开始相信了自己
……
今年年初,我把它写在一封给学生的元旦寄语里。我想和他们说,当老师以来,不仅是他们被我影响了,我也在被他们影响着,他们彼此也在用生命影响生命。
有一个挺实感的瞬间。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是有点弱弱的,木木的孩子。很多时候他比别人都慢,偶尔也会被嫌弃,但是他来到初中有了第一次钢琴演奏的经历,有了第一次在家长会上做学生代表的经历,有了和科幻作家合影的经历……我们班好多女孩子都会帮他,有一段时间他的腿摔折了,几个男生虽然不是说春拂面地帮吧,至少会帮他拎个书包。
以前,他说话声音很小,像是憋在嗓子里,最近有一次值日,他很大声地朝着讲台下问,都记完了吗?我擦啦!我那时才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的声音能放出来了。他在这个世界里占用的空间,好像也大了一点点。
(封面图为彪老师。)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8A02K5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