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提
节前这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治安与共富
师傅,不好了!“二师兄”掉在高速
[ 理财 ]
知名90后富豪4500万元买下一根香蕉,“拍
[ 汽车天地 ]
3年巨亏183亿,饮下最后的美式,头部新势
[ 理财 ]
中国首富,反抗算法
[ 汽车天地 ]
奔驰利润腰斩、奥迪暴跌九成!BBA三季度
[ 汽车天地 ]
10月各省销冠车型盘点:比亚迪霸屏 包办1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587
|
回复:
0
英国最新研究:对完美主义的误解乃至崇拜,正导致孩子们陷入巨大的心理危机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11403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5-25 18:03:39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看点
教育最怕想当然,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规划上。就像一些孩子,看着总是习惯性逃避、做事爱拖延、或者过早放弃,但其实,这可能这并不是孩子学习不上心,而是“完美主义”在作祟。
英国心理学博士唐·斯塔利(Dawn Starley)就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完美主义一点都不值得颂扬,反而
是一场值得警惕的骗局。
文丨柯察金 编丨Lulu
有句被说滥的名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无论如何,今天咱们得补充一句:教育是避开一个又一个的坑,认清一个又一个的想当然。
前阵子,被曝上热搜的“家庭教育专家赵菊英”够让人震惊了,她的“教育方法”是如此粗暴简单:先是口头教育,告诉孩子要有梦想,接着付诸行动,把孩子的玩具砸烂,不仅自己砸,还逼着孩子一起砸,最后直接扔进垃圾桶……
多数有理智的家长会想,花钱找人欺负孩子,这样的坑太蠢了吧?然而
在教育中,有些陷阱会更加隐蔽,有些风险会更加模糊。
就比如说,充满诱惑力的“完美”二字。
“哎呀,我算是个完美主义者”——也许我们都说过,或听过别人说过这样的话。可咱们发现没有,虽然当事人一边承认这是缺点,一边却往往笑起来,暗暗带着骄傲。
“我的孩子是完美主义者,所以他会朝着满分的方向不断努力。”家长也常对完美主义有这种期待——在我们的文化中,完美主义长期以来被认作一种积极的品质,与成就密切相关。
可一些新的研究发现,
完美主义是一场值得警惕的骗局
。英国心理学博士
唐·斯塔利(Dawn Starley)
,便在其新书
《挑战完美主义》
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完美主义一点也不值得颂扬。
孩子能取得的任何成就,都和完美主义没有什么关系。
《挑战完美主义》原版书封
“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完美主义的看法是积极的,或者说有积极的成分,他们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强化完美主义,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孩子面临心理问题的风险。”
所以,千万别再对完美主义沾沾自喜了。
唐·斯塔利曾在临床一线帮助过成千上万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她发现,“完美主义学生”是个高风险的群体。
完美主义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其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与厌学、焦虑、抑郁、进食障碍甚至自杀都具有高关联性。
英国心理学博士唐·斯塔利(Dawn Starley),图自Dawn Starley领英
而在当下的内卷环境中,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大人继续陷入对“完美主义”的误区乃至崇拜之中,势必会导致更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危机……
放弃对“完美主义”的任何辩护
一般来说,在任何事情上不轻易走极端是种美德。然而人们对于“完美主义”的暧昧态度,却说不上基于理性,更多恐怕是受到狂热的社会文化与氛围的影响。
毕竟,互联网几乎每天都在造神。许多杰出人物都被贴上“完美主义”标签,比如乔布斯、金·卡戴珊、罗纳尔多……“乔布斯对细节的挑剔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人们如此津津乐道地歌颂着,仿佛是完美主义引领名人们取得了卓越成就,获得财富、成功。
就连学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完美主义辩护,将之区分成“积极的”完美主义和“消极的”完美主义,抑或“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这种定义方式几乎在明示:完美主义大部分时候是积极的,只是不能过度追求。
这正是斯塔利博士等一众学者决心要挑战的观念。他们坚信,
“积极”“健康”的完美主义并不存在,“健康的完美主义”是种自相矛盾的说法。
从长远来看,任何形式的完美主义都是不健康的。与完美主义相关的“好处”,都是短暂的,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损伤却是持久的。
斯塔利指出,
首先,很多人对于“完美主义学生”的误解便非常深。
在一个学校或是班级里,“完美主义学生”通常会隐藏得很深,并不容易被识别出来,而且这些学生的个性各异,与人们设想中的样子也许完全不同。
一般人想象中的“完美主义学生”:
注重细节、精确度和准确度;
条理性强;
勤奋、有上进心……
然而,这纯粹是一种想当然的刻板印象——事实上,
很多高度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根本不会有上述表现,也压根不“完美”。
现实中的“完美主义学生”往往:
难以做决定;
不断地重复,纠正,过度检查和反复确认;
做事爱拖延;
习惯性逃避;
过早地放弃……
有点反常识,对吧?
为什么“完美主义学生”更容易拖延、逃避和放弃?因为完美主义根本不意味着孩子天然具有不懈追求的品质。
完美主义者的核心信念,其实是“自我价值=不惜一切取得成就”“没有取得成就=我一文不值”,
这种逻辑链条往往导致他们需要“一切准备好了”才敢行动,反之则倾向于逃避、自我怀疑乃至放弃;
诚然,的确存在一些“完美主义学生”在他们重视的领域取得了高成就,并拥有了暂时的自我价值感。
但这种自我价值感显然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它依赖于不间断地取得成就。
这些学生持续地关注当前和未来的成就,而过去的成功往往被忽视,与之共存的,还有他们对失败的超常恐惧。
我们都知道,让孩子前进的最佳引擎是兴趣、爱好等自驱力,而恐惧则是孩子动力中最不健康,也是最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所以说,完美主义带来成功这事儿,完全不成立,是一种望文生义的错觉。
斯塔利还表示,在她的研究中,大人对于非完美主义的孩子也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认为他们相对更懒惰、缺乏上进心并且不遵守规则……
“在没有意识到完美主义的危险、缺乏对完美主义本质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普遍希望孩子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以此保护孩子不受那些‘不良特质’的影响。”显然,这样的归因可谓无稽之谈。
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美国励志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不可谓不卓越,然而她的话道破天机:“我并不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只是追求并需要达到卓越。二者是有区别的。”
坚持、努力、韧性、尝试、细致……所有这些与成就息息相关的美好品质,都并不能算作完美主义者的专属。
相反,
“
完美主义学生”他们对“错误”持有更加消极和回避的态度,常常走在成长型思维的反面,更容易错失深入学习与进步的机会。
肯定完美主义存在某种积极影响,这种态度,本身就是有害的。
愈加普遍的“毒药”
针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倾向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谓极其普遍,并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有数据显示,
在国际上,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有着高度的完美主义倾向。
英国皇家儿科与儿童健康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曾考虑或企图自杀,
其中与完美主义有关的因素包括:学业压力、感觉自己很失败、对未来的恐惧、缺乏信心以及孤立感。
斯塔利博士忧心地指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因素,与厌学、拖延、焦虑、抑郁、进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甚至自杀具有高关联性。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完美主义倾向都可能带来极大风险。”
01
被忽略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完美主义研究对象是临床上的成年人。斯塔利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更为脆弱的青少年和儿童群体被大大忽略了。
一方面,如果学生在学校表现得较为顺从,成绩还不错,他们往往不会被认为有任何“问题”,反而成为班里的表率。
然而,这些“好学生”很可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困扰,随着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某个节点崩溃。
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对自杀的影响,在学业成绩优异和有天赋的青少年中尤其显著。这类孩子更容易认为“即使非凡的成就,也令人精神疲惫,而不是令人满意”。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表现不够好,那更不太可能被认为是“完美主义学生”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很多人对完美主义存在着想当然的刻板印象。
这类“普通学生”会在痛苦中一遍遍遭遇失败,也一遍遍地抗拒和躲避挑战
(“如果我不尝试,就不会失败。”)。
归根结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高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的表现,也姿态各异,识别起来十分困难。
更棘手的是,
高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因抗拒失败而极少寻求帮助;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充分地准备解脱的计划,因而自杀成功率是最高的。
“早期干预非常重要。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除非及早干预,否则孩子即便长大也会面临上述困难。”
02
大环境下的完美主义
关于完美主义从何而来,有多种流行理论,总的来说,除了基因遗传因素外,便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不管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本质都是让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产生了严重错位。
在内卷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精细化育儿”“直升机父母”,这些家长本身就有高完美主义倾向,潜意识里对完美主义沾沾自喜。他们更注重孩子表现的好坏,而非学习的过程;更注重成果和成就,而非过程和进步。
斯塔利指出,尤其是在生命早期,孩子主要通过和家长的互动来了解“我是谁”。为了得到养育者持续不断的、符合预期的回应,他们就会开始试着压抑自己的情绪,表现得听话、乖巧。
另一方面,正如英国《卫报》的某篇文章所强调的,社交媒体正在损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追求完美的压力是压倒性的,
我们被迫生活在一个虚假的、完美样本无处不在的时代,而结果导向的教评体系,又不经意地加强了人们对完美的执念
——完美的分数,完美的穿着,完美的学校,完美的简历……
斯塔利一再提醒,现实世界是混乱的、不可预测的。探讨完美主义的弊病,并不是要把它变成一种污名化的标签。重要的是,只有当孩子放弃对“完美”的追求时,才能拥抱真正的创造力。
她给出一系列专业的心理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孩子自身进行早期干预。在此我们不作展开与罗列,只谈谈其中的核心思路和理念。
完美主义的积极对立面
抛弃完美主义,当然不是让孩子放弃追求卓越。相反,是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和方式追求卓越。
在斯塔利看来,父母、教育者不妨引导孩子走向完美主义的积极对立面,即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本·沙哈尔最早提出的“
最优主义
”。
01
幸福与成功,可以兼得
与完美主义者“拒绝失败”大为不同的是,
最优主义者“接受失败”。他们把失败看作生命里自然的一部分,是与成功密不可分的必要经验。
“最优主义”与“完美主义”相互对立,它可以被认为是对卓越的健康追求;同时,和完美主义所带来的消极而痛苦的压力不一样,最优主义会激发出孩子良性的驱动力。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研究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一生后发现,在任何一个领域,只有花差不多10年时间专注而认真地工作,才有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而且,并不是说10年后这种努力就可以结束了,同样的甚至更多的努力,对于维持成功必不可少。
对于完美主义学生来说,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是相当困难的。完美主义者痴迷于目标,无法享受过程,这终将耗尽他们的渴望和动力,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去为了成功而努力。
而
最优主义者在持续关注目标的同时,能够享受过程。
尽管他们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会挣扎、跌倒、怀疑,无数次经历痛苦,但他们的整个旅程会愉悦得多。
图自《挑战完美主义》
正如美国作家哈丽雅特·布莱克说,“励志卓越可以成为努力的动力,追求完美却只会让人身心俱疲。”
02
最好教育方式:美丽的中间点
遗传基因难以改变,所有教育的改变都是从环境着手。
在斯塔利看来,
家长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优主义”的成长环境。
亚里士多德在讨论道德的心理机制时,提出了一个指导原则,他引用了“美丽的中间点”的概念,也有人称之为“平衡之道”。他提出:美德并不是个人品质的极端表现,而是表现不足与表现过度之间的一种品质。
教育也是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传统教育与如今很多的前卫教育虽然截然相反,但都会导致孩子的完美主义倾向。
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孩子会因为严格戒律下极小的偏差而遭到惩罚,他们的教育没有教他们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他们只学会了不能失败和害怕失败;在如今很多的前卫教育下,学生也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在失败中反击,而同样只学会了害怕失败。
因此,对于父母和教育者而言,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平衡。
在为孩子设定高期望值的同时,还必须允许和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冒风险、去犯错误、去失败
——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介入,只以最低的程度介入,创造一个安全的、适合孩子年龄的成长环境:
01
沟通
斯塔利提到一些比较细的方法,比如
在和孩子的沟通方面,采用“阅读疗法”。
不管是书籍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有很多充满了成长弧光、并不完美的角色,好比《哈利·波特》里的赫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亲子交流素材。
做孩子的“聊友”“笔友”,在日常生活中讨论这些不完美的角色吧。从小告诉孩子,完美是完全没必要的,而错误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02
挑战
不需要太华丽的方法,
一些小的尝试就能让孩子走出舒适区,“从承担风险中获得成长”。
就比如说,带孩子参加一些他们尚未关注到的兴趣活动,不管是一项新技术,还是一门新课程;偶尔远离熟悉的同龄人或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接受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不确定性”。
同时,家长自己也不妨尝试一些新的挑战,并且在错误中学习,让孩子看到,犯错是不需要大惊小怪的。这种“成长型思维”会令孩子终身受益。
03
选择
年轻的父母倾向于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和控制权,但斯塔利说,也别太多。
“选择太多也可能让孩子无所适从。”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家长可以通过清单、思维导图等方法,引导孩子了解如何做出选择和优先选择什么。
核心是告诉孩子,“你可以控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总而言之,寻求“美丽的中间点”的过程,是关注孩子内在价值的过程。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将孩子作为“一个人”来欣赏,看到他的本质而不是他的分数、成绩、成功和失败。创造一个孩子们能够发展出自我价值感的环境——这种自我价值感,不被他们所得到的任何社会评价影响。
参考资料:
1.《挑战完美主义》,唐·斯塔利(Dawn Stanley);
2.《幸福超越完美》,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
3.《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斯蒂芬·盖斯(Stephen Guise)。
发现优质教育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525A00LN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所有织里人,这份国庆假期安全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