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回复: 0

中部要加快崛起,这两省的担子更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6 17:46:1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泉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益文
时隔二十年,中部地区再度迎来发展新机遇。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庞大突破。
现实上,自2004年“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这二十年里中部地区生产总值涨超近10倍。2023年,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为21.6%。
中部地区崛起二十年,所取得的结果是毋庸置疑的。


图源:图虫创意
但当下,中部六省面临的逆境也是真实存在的。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转变影响,此前“高歌猛进”猛进的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明显,且内部趋于分化。2023年,中部六省中仅湖北、安徽两省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2024年一季度,除湖北外,其余5省增速不及全国水平。


一季度,中部六省中仅湖北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 图源:江西省信息中央
因此,在本轮中部地区崛起的部署中,“加快”成为重点。此前召开的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步伐加快”的相关表述频繁出现。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部地区如何加快崛起?
山西的煤炭依赖
目前看来,山西是中部六省中,经济相对薄弱的省份。
从经济体量来看,2023年山西GDP约2.57万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末位,与排第5的江西相差近6500亿元。同时,山西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GDP低于3万亿元的省份,即便按照山西在2023年年初设定的5.5%增长目标,该省要跨过3万亿元门槛,还需一段时间。
而同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已朝着6万亿元的目标出发了。
山西的薄弱不但体如今经济体量上,其产业结构也较为单一,地区经济仍高度依赖“煤炭”支持,导致该省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经济波动较大。
这在山西近期经济数据中也有所体现。
2023年,山西经济尚保持5.0%的增长,虽仍低于全国水平(5.2%),但两者仅相差0.2个百分点。且从数据来看,山西经济表现也较为安稳,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5.0%、4.7%和4.5%,虽有下滑趋势,但波动并不剧烈,在四序度也出现了止跌回升。


山西太原(图源:图虫创业)
但受煤炭产量减产与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探影响,2024年一季度,山西经济“急刹车”。一季度,山西的现实增速仅为1.2%,在同期31个省份的排名中垫底。
不但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还是全国唯一经济缩水的省份,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超400亿元,名义增速-7.4%。
现实上,对于自身产业结构的逆境,山西很早就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早在2006年就提出经济“脱煤”、产业转型等口号。2021年,山西更是一次推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积极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的转变。
山西转型的积极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据新华社报道,2021年,山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34.3%;单位GDP能耗可实现全年降落3.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产业上,晋南新特效药基地、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都得到了十足发展。
但受保供能源等多方因素影响,时至今日,山西经济仍与“煤炭”高度关联。
相关数据表现,2020年,山西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仍达52.6%,近年来的煤炭产量也连创新高。2022年,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全年全省GDP构成中31.7%来自采矿业。
转型亟待解决。在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型”一词被提及17次之多。这既反映出山西转型的决心,也一定水平上体现了转型的艰巨。
“需要给予一定的外力支持。”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看来,较为单一的经济结构与传统产业的升级缓慢,使得以山西为代表的中部六省,经济团体较难跟上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而增速的放缓又将进一步加剧产业建设升级难度等问题,继而拖累发展速度。
叶青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包罗山西在内的中部地区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但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要加快崛起就不能仅凭单打独斗,特别在中部地区涉及到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前提下,宏观层面给予一定的协调也是非常有须要的。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到,“转型发展,要把练好内功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而更早之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职员在担当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山西转型发展存在困难与束缚,除了需要自身积极,还需要外力支持。
湖北最被看好
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是外界较为看好的中部新引擎之一。
单论经济体量,湖北GDP虽低于河南,长期处于全国第七、中部第二的位置,但近期湖北的发展势头明显强于河南。最近10年来,湖北经济增速仅在2020年低于全国水平,其余年份,其经济增速均领先全国0.8-2个百分点左右。在今年一季度,湖北以6.1%的增速,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跑赢全国水平(5.3%)的省份。
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湖北经济能持续发力的动力源泉之一。
以集技术、劳动、资金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为例,自1969年“二汽”落地湖北十堰以来,历经50多年发展,湖北省内已集聚25家整车企业、1600多家零部件企业,成为全国汽车产业化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备的省份之一。
对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湖北的“嗅觉”也极为灵敏。早在2009年,湖北省会武汉就率先喊出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2022年,湖北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更是入选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我国3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产值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图源:图虫创意
湖北省国资委的数据表现,今年一季度,湖北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09%、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去年11月,湖北发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行方案中还提出,到2025年,建玉成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
此外,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为核心竞争力的无人驾驶技术,湖北也有所布局,例如武汉在全国率先发布全无人驾驶贸易化运营试点政策,并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
湖北经济在未来的更大依仗,在于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和区位优势。
现实上,中央有关会议在谈及“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时就曾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庞大突破,要充实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和区位优势。而这些,恰恰都是湖北的优势项。
从教科优势看,中部六省共有“985”高校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所,其中湖北一省就占据了2所“985”高校,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中部地区的3分之一。此外,武汉还是全国布局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央,其建设之初就有“支持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的任务。
区位优势就更不用说。因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的独特区位,湖北历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但湖北并没有并没有满足于此,公路、铁路、水路、空路“多式联运”,正在推动湖北由“九省通衢”向“九洲通衢”跨越。
需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中央层面有关“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部署,无疑是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但在或许有限的扶持资源下,面对经济发展差别较大,但又需加快崛起的中部地区,政策扶持究竟该倾向于那里?
对此,叶青以为,经济结构单一、产业转型步伐缓慢等逆境,并非仅山西一省存在,中部六省甚至东、西部部分省份均存有雷同问题。“中部地区资源禀赋相对优秀,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资源相对分散,人均资源略显不敷,在此配景下,部分产业规划还存在重叠的情况,这极大影响了中部地区资源的最大效益使用。”
以教育资源为例,整个中部地区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30%。但生均经费不但显著低于东部地区,甚至与西部地区也相差甚远。
教育部公开数据表现,2022年中部地区生均经费投入17725.22元,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24757.59元)、西部地区(29341.17元)和全国平均水平(22205.41元),比东部地区低约29%,比西部地区低约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
其中,湖南省和河南省的生均经费分别为15019.33元和15353.80元,位例全国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


图源:图虫创意
想要加快崛起,在叶青看来,中部六省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用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大局观意识,真诚共享优质资源,真心共建高质量产业链。“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体化利益补偿机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内对外都能做出须要的互利共赢安排。”
“除了一体化协同发展外,基层营商环境的建设也是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关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旭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部地区的自身资源禀赋并不落后其他地区,而当下与其他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大概主要集中于基层营商环境的建设上。
现实上,在6月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展览会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中部地区六省有关领导均将“营商环境”与“创新转型”并列提及。而在此之前,六省也都以持续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之一,部署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06A08LJ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