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回复: 0

破案!科学家破解金字塔建造之谜,巨大石料竟是这样运输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造于第三王朝的乔瑟门路金字塔。图片来自Eman Ghoneim

如今,这段被埋在撒哈拉沙漠滚滚黄沙下的尼罗河支流,或许可以揭开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之谜。撰文 | 里斯·威廉斯(Riis Williams)翻译 | 魏书豪编辑 | 二七在埃及的西部沙漠,一片布满岩石、气候干旱的高原上矗立着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吉萨金字塔。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座高约140米的石质建筑,以及该地区几座较小的金字塔。他们致力于破译古埃及人的铭文,希望揭示古埃及人如何建造了如此巨大的建筑物,并试图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金字塔建在距离他们文明的命根子——尼罗河——如此之远的地方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地貌学教授埃曼·古奈姆(Eman Ghoneim)表示,几年以来,她一直在思考这个古埃及的终极谜团。“我生于埃及,长于埃及,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大半辈子,”她说,“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题目:‘为什么我们的祖先要专门在这个奇怪的地方建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得离水这么远?’我有一种预感,这里还有更多东西等候探索。”
Eman Ghoneim研究位于吉萨金字塔和大狮身人面像前的古阿赫拉马特支流部分的地表地形。图片来自Eman Ghoneim最近,古奈姆发现,金字塔在建造时实际上离河流很近(如今,它们到尼罗河最近的河流都超过了8千米)。她和团队分析了一大批卫星图像,还从沙漠的地下深处收集了沉积物样本,并从中找到了一条消失已久的尼罗河支流。这条支流曾流经西部沙漠高原山麓,非常靠近金字塔地区。古奈姆表示,他们将这条支流命名为“阿赫拉马特”(Ahramat,阿拉伯语中意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曾利用这条支流运输建筑材料。了解这条支流的走向可以资助考古学家寻找古埃及人可能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如今已经被埋藏在尘土飞扬的广阔平原之下。相关论文已发表于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杂志。科学家一直怀疑尼罗河曾有过多条支流。尼罗河干流从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起源,向北延伸约6600千米,注入地中海。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全新世中期(约10 000~6000年前),尼罗河洪泛平原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湿地,但到了全新世晚期,长期降雨不敷和严重干旱使这里渐渐缩小,并变得贫瘠。
代赫舒尔墓地的红色金字塔,建于第四王朝。图片来自Eman Ghoneim如今的撒哈拉沙漠炙热无情,任何野外工作在这里都变得非常困难,也包括寻找以前的河流。在勇敢面对野外工作之前,研究团队先使用雷达卫星的扫描图像,寻找地表下方隐藏的痕迹。在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金字塔附近地层中微妙的图案和纹理——这些特征不同于沙漠的其他地区,很可能代表着曾经的河流。古奈姆表示:“我们需要观察金字塔周边地区微妙的天然特征,比如一条长长的凹陷或是沟槽,但这些结构如今已经完全被农田和沙漠掩饰住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就很难找到。”确认了卫星图像后,古奈姆和同事前往埃及,用大型钻机挖掘了两组“岩芯”,大概说两组圆柱状的沉积物样本。当钻机从地下深处挖出了沙子时,古奈姆知道,他们找到了一条消失的河流。“地表当然有沙子,”她说,“但如果在地下发现了沙子和其他粗粒沉积物,而不是黏土或粉砂,就说明这里曾有过流水。”
研究小组整理收集到的土壤样本。图片来自Eman Ghoneim研究人员追踪了阿赫拉马特曾经的河流,发现这条支流长度近60千米。古奈姆表示,这条河流可能会更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它的的总体深度和宽度。这条支流干涸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团队推测,构造板块运动、风沙积聚和全新世晚期的严重干旱共同导致了它的灭亡。
古代阿赫拉马特支流的水道与大量金字塔相邻,这些金字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王国至第二中间期,跨越第三王朝至第十三王朝。图片来自论文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地质学教授德夫·尼约吉(Dev Niyogi,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了解不停变化的地貌和河流如何塑造了古代社会,可以资助指导现代人在如今气候变化的大配景下更合理地建造基础设施。该校的考古学家和古典学教授亚当·拉比诺维茨(Adam Rabinowitz)认为,古尼罗河的支流还提醒人们,“有承载力的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僵化的”。拉比诺维茨现在正致力于一个项目,旨在资助得克萨斯人应对该州在未来25年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供应的巨大变化。“我们需要探索过去的社会如何应对雷同的气候挑衅,从中吸取人类面对和适应重大情况变化的经验。”接下来,古奈姆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消失在沙漠下的阿赫拉马特和其他河流,拼凑出尼罗河沿岸昔日的生活图景。“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我们批评的不是水对金字塔建造起到的作用,而是人类文明如何依赖水源,并适应水道的变化,”她说,“我们从过去吸取教训,才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5A0865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