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回复: 0

[汽车天地] 对中国电动汽车最高征税38.1%!欧委会回应超高税率因何而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1:24:07|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财经》记者 江玮
编辑| 李皙寅
靴子终于落地,只不过声响在料想之外。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实行临时反补贴措施,最高税率远高于外界预期。
从7月4日起,欧盟将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7.4%—38.1%的额外关税。三家被抽样的中国企业中,上汽团体被加征的税率最高,达到38.1%。
被问及欧盟委员会基于哪些主要证据做出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时,欧盟委员会贸易事务发言人奥洛夫·吉尔对《财经》记者表示,欧盟反补贴调查显示中国整个电动汽车价值链受到大量补贴,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工业构成了明显可预见和迫在眉睫的损害。他表示,欧盟的调查表明,以人为低价涌入欧洲的中国产品,得益于上游(如锂矿开采和原材料生产)和下游(如软件生产等)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的补贴。
欧盟中国商会在6月12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依托中国整体供应链优势,发展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绝不是依靠补贴而形成的。
欧盟并不希望与中国因此爆发一场贸易战。吉尔表示,中国和中国企业享有被充分尊重的程序权利到场调查,中国出口商可以在欧盟法院诉讼,中国政府可以活着界贸易构造发起争端办理,而无需采取报复措施。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6月13日表示,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此举不但损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扰乱中欧新能源车互利合作,也将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何亚东指出,欧方的做法涉嫌违反世贸构造规则,是赤裸的贸易掩护主义行为。中方保留向世贸构造提起诉讼的权利,并将采取统统须要措施,坚定保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相处正确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何亚东说。
01 政治博弈才刚刚开始
欧委会表示,如果与中方的协商不能达成有效的办理方案,这些临时性关税将从7月4日开始实行。但在终裁方案公布之前,这些关税将通过保证金收集,形式由各成员国海关决定。只有在今年11月确定临时性关税将变为永久性关税的环境下才会征收。
欧盟委员会去年10月开始对原产自中国的进口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根据欧盟的法律,反补贴调查最多持续13个月,欧盟委员会可以在调查开始九个月之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临时关税将于今年7月4日生效。根据欧盟反补贴条例,欧委会应该提前一个月预先披露拟议的临时措施,但为了避开欧洲议会推举日期,欧委会将原定6月5日的披露日期推迟至了6月12日。
被抽样调查的公司有三个工作日的时间对税率计算的准确性提出意见。如果公司提供了足够的反驳意见,欧委会将会修改计算方法,得出一个新的税率。
接下来欧盟还将与成员国和中方展开磋商,以决定在今年11月反补贴调查结束时是否要将临时性关税变为永久性关税。永久性关税的方案需要经过欧盟成员国的投票。一旦通过,关税的实行期限为五年。


想要取消欧盟加征关税,欧盟27个成员国中需要有15个成员投票反对,同时它们代表的人口数量至少占欧盟总人口的65%。但如果赞成票没有得到特定多数的支持,只要反对票没有达到要求,关税措施仍然可以实行。
“调查肯定有一些政治动机,并且很大概受到美国实行的掩护主义政策的影响。”欧洲咨询公司Rho Motion汽车研究主管威尔·罗伯茨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
在罗伯茨看来,宣布临时性关税只是这项政策政治博弈的开始。新的关税仍需投票通过,如果德国、匈牙利等国家反对新的关税,并能够得到足够多欧盟成员国的支持,这些关税仍有大概无法实行。
欧盟成员国中,法国和意大利支持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瑞典、爱尔兰这些传统上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则对额外关税持保留意见。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匈牙利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对加征关税的做法表示质疑,认为这将损害德国经济。
“汽车制造商通常拥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因此它们对这一决定的团体反应也将值得观察。”罗伯茨说。在欧委会预披露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临时反补贴税之后,宝马、梅赛德斯-疾驰、大众汽车团体均表示反对欧委会加征关税的决定。
现在公布的是一个临时性关税,在初裁与终裁之间的这段时间还可以去商讨、去争取,但从专业技术角度看,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了。政府层面应尽快牵头构造国内长处相关方与欧盟进行谈判,或运用我们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反制。”广州道岳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贸易救济专家严光普对《财经》记者表示。他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领域拥有丰富的应诉履历,代理过多家中国企业应诉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双反”调查。
02  中方认为调查过程存在严重瑕疵
在欧盟委员会6月12日预先披露的初裁结果中,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将分别面临17.4%、20%和38.1%的额外税率。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均匀关税;全部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38.1%的税率。
欧盟现在对进口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这意味着被加征最高税率的车企将面临将近50%的关税。
当被问及上汽与其他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生产商面临划一税率,这是否意味着欧盟认为上汽没有配合调查,欧委会发言人吉尔表示:“是的。”
上汽团体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相关措施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大概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号令欧盟委员会慎重思量其决定,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伙伴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办理方案。
严光普分析说,企业的补贴幅度是由调查构造认定的各项补贴额除以相应销售额得出的,它与欧盟调查构造对应诉企业提交的数据信息接受度有关。对应诉企业提供的信息的接受程度越高,做出不利推定的大概性越小。如果在回复问卷过程中或实地核查中某项补贴调查构造拒绝接受应诉企业提供的信息,也会导致调查构造对某项补贴做出不利推定,进而给予较高的补贴幅度。反之,则会得到一个相对公平公道的补贴幅度计算。
对于欧盟的调查过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认为存在严重瑕疵。机电商会在欧盟发布初裁结果当天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表示强烈反对。
中国机电商会在声明中指出,本次反补贴调查不是由欧盟产业主动申诉,而是由欧委会基于损害威胁依职权主动发起,这在欧盟的贸易救济实践中罕见,调查过程也存在严重瑕疵。
首先,欧委会调查严重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及透明度。例如,对中国出口商未按照规则和以往实践采取出口量最大原则进行抽样,导致对欧盟出口电动汽车最多的企业未被抽样。


其次,欧委会所要求提供的信息十分宽泛和苛刻,前所未见,预设结论的倾向性非常明显。3家被抽样的中国企业有超过200家关联企业被要求提交问卷,并答复了超过100份补充问卷,配合欧委会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实地核查。尽管中国抽样企业尽其所能配合调查,但欧委会依然基于所谓的“最佳可得到信息”对抽样企业裁定畸高补贴幅度。
最后,欧委会对欧盟产业受到所谓的损害威胁调查既不客观且严重缺乏透明度。例如,欧委会未公布到场调查的欧盟生产商及被抽样企业名称,未按照规则和以往实践采取产销量最大原则对欧盟产业进行抽样,未公布或未及时公布评估损害所依据的数据和数据来源是否完备反映欧盟产业的状况。虽我方多次抗辩,欧委会一直没有实质性回应。
此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分为三类,但在公布初裁结果时,欧委会提到,有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将大概在终裁结果公布时得到一个单独计算的税率,这家公司是特斯拉。
吉尔表示,根据一项有充分证据的请求,特斯拉大概会在终极阶段得到单独计算的关税税率。它是在本次反补贴调查中唯一提出此类请求的公司。他表示,任何在中国生产但未被选入终极样本的公司,如希望对其特定环境进行调查,可以在正式措施实行后(即反补贴调查启动13个月后)根据基本反补贴条例要求加速审查。
03  增加的成本将由消耗者买单
欧盟将在2035年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比年来欧盟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上升。去年,欧盟境内一共销售了150万辆电动汽车,占据欧盟汽车市场14.6%的份额。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字,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从2020年的5.7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43.7万辆,其中包括在中国生产的宝马、雷诺和特斯拉汽车。同期的生意业务额也从2020年的6.31亿欧元涨至96.6亿欧元。
据欧洲运输与环境构造的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份额从2019年的0.4%升至2023年的7.9%,并大概在2027年超过20%。
欧洲咨询公司Rho Motion向《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欧洲去年从中国进口的车辆中,79%来自西方品牌,特斯拉占据进口份额的一半以上,欧洲对由吉利全部的沃尔沃和雷诺旗下的达契亚也有大量进口。另有15%的进口来自MG,虽然它归上汽全部,但MG作为曾经的英国品牌在欧洲市场有着悠久的认知度。除去上述这些,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中国原生的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只有6%的份额。


欧盟中国商会在6月12日发表的声明中也指出,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出口大多为欧美品牌,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远低于欧洲本土企业。
罗伯茨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优势使得它们能够消化部分较低的关税,但上汽被加征接近40%的高额关税,由此继承的打击更难降服,因为上汽旗下MG的低价车型在欧洲消耗者中深受欢迎。
欧盟反补贴调查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影响已现。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量下降了近20%,从去年同期的94102辆下降至75626辆,出口额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欧盟中国商会的调研显示,对大多数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肃的市场准入障碍。
“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减少所留下的缺口大概无法填补。这对欧洲电动汽车的普及将产生不利影响。”罗伯茨说。他指出,现在在欧洲最受欢迎和最实惠的车辆是从中国进口的,比如达契亚 Spring 和 MG4。以MG为例,因为它属于上汽团体,现在将面临48.1%的关税,这意味着其中一部分成本几乎肯定会转嫁给消耗者,从而降低其吸引力。
面对欧盟加征的关税,罗伯茨预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生产。“中国制造商一直在与欧盟多个国家就设立制造基地展开对话。然而,如果没有对进口的基础需求,这一步大概很难迈出。”罗伯茨说。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分析认为,加征关税之后,随着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减少,留下的缺口将被欧盟境内生产的汽车所填补,但这也意味着欧洲消耗者要负担更高的代价。
在欧盟公布税率之前,基尔研究所今年5月按照加征20%关税的情形进行了预测,认为在此环境下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将会锐减25%。按照2023年欧盟从中国进口50万辆电动汽车的数据换算,这意味着中国对欧盟电动汽车的出口将减少12.5万辆,价值约为38亿美元。而欧盟境内生产的电动汽车销售额将增长33亿美元,但只有一小部分增长来自欧盟产量的增长,价值10亿美元的欧盟电动汽车将从出口转为内销。
责编:赵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6A03LP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