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回复: 0

为了多赢利,餐饮人开始“跨界上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4:48:55|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 七饭



卖热卤的卖糖水了

卖咖啡的卖柠檬茶了

餐饮开启“品类大混战”



夏天到了,越来越多的店里开始卖糖水。


前一阵,茶颜悦色在93家门店内推出了店中店酥山糖水铺子,主打冰淇淋、芝麻糊等多款新中式糖水。价格亲民,冰淇淋只要2.9元,其他价格都在10元左右。






内参君探访了一家有糖水铺子的茶颜悦色,门店空间挺大,空处支起了一小块地方,放着一个冰淇淋机和冰柜,产品也简朴,冰淇淋、芝麻糊、藕粉等六七样,由店员现场制作。


新茶饮品牌卖甜品不算啥特别,那热卤品牌呢?


爱折腾的热卤品牌盛香亭不但开了转转暖锅,最近还开了个热卤+糖水的集合店。3款快乐出碴冰,搭配各种小料,满满一碗,非常丰富。一口热辣热卤,一口冰冷甜品,看似奇奇怪怪,实则情理之中。


夏天不光是冰冷甜品的旺季,也是柠檬茶的旺季。做咖啡的瑞幸突然矛头一转,开始打起了柠檬茶的主意,推出了轻咖柠檬茶这个新品类,也就是柠檬汁+咖啡液+茶底的组合,内参君尝试了一次,是老广柠檬茶那熟悉的口味……






为了在夏天俘虏更多消费者,瑞幸玩起了跨品类的突破,同样疯狂的还有米线品牌大鼓米线,近日更换门店形象,大鼓米线品牌名后边,挂着一长串文字:自转小暖锅、砂锅菜,又有新产品上线了。


品牌名字背面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大鼓米线 | 米线煎饺”,“大鼓米线 | 牛肉粉 牛肉面”,“大鼓米线 | 牛腩牛杂煲”,“大鼓米线 | 现炒浇头 和牛牛肉生煎包”……越来越往美食城方向发展了。






这感觉就像家门口那个沙县小吃,卖着卖着开始加上了黄焖鸡,加上了水饺和盖浇饭,末了菜单印满了一整面墙,吃啥都有,满足你全部需求。


当下的餐饮时代,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品类混战”,产品体系越来越丰富,你想到的,我也有,你想不到的,我还有!


抓流量,跑增长曲线

餐饮品牌开始“曲线救国”



乱入的新品类可能混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但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餐饮品牌真正焦虑的还是成本与流量。


开店什么最贵?房租!当下什么最稀缺?流量!现在都没人来店了用餐,但凡有人来了,不得好好抓住,多次消费,提高客单价。


“品类混战”背后,是品牌方对自身流量池的再利用,来抵消房租带来的高成本。像内参君所探访的那家茶颜悦色,因为预点单和核销机制,门店“留存”了大量消费则,一个糖水摊能很好地“盘活”这些消费者,提拔营业额,将高流量变现,将门店每一寸的空间价值都“榨干”。


其次,“品类混搭”能出新奇感,更能完善消费体验。像盛香亭的热卤+糖水的甜辣组合,能打包成套餐,提拔了热卤的销量,还提拔了客单价。


末了,“品类混战”的尝试,每每能跑出新的增长曲线。当下的餐饮新尝试,并不会大刀阔斧,大多省时省力,品牌方每每先是在店里加点这个,加点这个,成本不高,先试试水,产品不错,消费者满足之后,再开个店中店,跑跑模式,看看动线,末了慢慢开出单店。


这样的路径成了不少品牌第二增长曲线的发源地。


“大单品策略”失效后

“品类混战”是必然



早几年,餐饮圈流行大单品策略,酸菜鱼、辣椒炒肉、小龙虾等等,大单品置于品牌,可以或许形成很强的品牌联想,让品牌立得住,更能带动系列产品的销售,形成联动销售,让品牌赚得了钱,如果“大单品效应”再强一点,甚至能在市场上有更强的话语权。


但聚焦大单品背后,每每意味着消费客群的细分,从喜欢吃川菜的用户中拆出喜欢吃酸菜鱼的, 从喜欢吃湘菜的用户中拆出喜欢吃辣椒炒肉的……如果赛道本身的体量不大,拆分出更细的品类,很轻易出现流量见顶的情况。


此外,一旦有新品类跑出来,就会有跟风模仿,大单品带来的品牌联想很难成立,强劲销售势能也很能有,因此只能另寻他路。餐饮人的“品类混战”背后,是应对失效的“大单品策略”一种积极探索,有焦虑,也有务实的一面。



轮值主编|张心笛视觉、插图|张劲影编辑|权紫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5A06ZN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