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回复: 0

明星基金经理也无奈,自动权益基金年内发行降幅57%,最高才卖11亿,8亿能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5:34:4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联社6月16日讯(记者 闫军)2024年即将过半,整体行情的体验感直接影响了基民对新发基金的偏好,自动权益难卖也成为行业痛点。
以基金成立日来统计,全市场年内共发行569只公募基金,合计发行规模5786.68亿份,较2023年上半年600只略有减少,但是募集规模则远远大于去年的5098.4亿份。
不外,今年新基发行的结构更加极致,债基占据了发行市场的8成之多,以自动管理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均衡混合型合计作为自动权益类基金范围,近6个月以来,自动权益基金发行份额为396.54亿份,占比6.68%,不足7%。去年上半年,同口径计算下的自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926.2亿份,今年降幅57%。


自动型发行规模最高仅为11亿,权益类平均发行份额四年同期最低
今年以来,共有136只自动权益基金发行募集,单看这不足400亿份的自动权益基金,17只股票型基金募集仅有35.76亿份,平均发现规模为2.1亿份;偏股混合、均衡混合型基金发行了119只,合计募集规模为360.78亿份。
这136只基金中,39只选择了发起式,基金公司自掏腰包成立,在其余97只在市场募资的基金中,发行数据最好的是中欧景气精选,发行规模为11.1亿元,也是今年以来唯逐一只募集份额凌驾10亿的自动管理基金。
募集凌驾9亿元的也仅有2只,分别是外商独资基金富达发行的富达悦享红利优选以及兴证环球创新优势。别的,万家国企动力、宝盈价值成长和大成卓远视野募集规模凌驾8亿。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募集凌驾5亿份的自动权益基金也仅有22只。
基金经理方面,募集超5亿份的基金经理中,已经难见百亿基金经理,仅有大成的徐彦、宝盈的杨思亮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募资规模最大的中欧景气精选基金经理为张学明,公募基金管理年限不足一年。
过往的明星基金中,银华的焦巍、广发的郑澄然、国投瑞银的綦缚鹏也有新产品结构,不外前两名基金经理发行的均为发起式基金,綦缚鹏发行规模为4.59亿元,成绩尚可。
2022年的股基冠军汤戈在入职方正富邦后也发行了新产品,发行规模为2.53亿份;2023年股价冠军金鹰基金经理陈颖的新产品募集近3亿,冠军们都刚刚过了成立门槛。
别的,国泰君安资管的量化基金经理胡崇海也发了新产品,发起式募集超了1亿,并未过多营销,市场有些投资者买入。整体而言,原本最有号召力的基金经理们也无可奈何,可见市场的冷清。


募资能力还可以从平均发行份额来衡量,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分别为2.88亿份、3.09亿份,均创下了近4年的同期新低。
另有几个有意思的数据
上半年基金发行市场上整体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数据:
一是债基在今年的发行市场上,没有对手。今年公募共发行了569只基金,总发行份额5786.68亿份,债基有186只,规模达到4680.64亿份,占比凌驾8成。这还是在债基“配售”大背景之下,公募基金想要拿到债基批文,得先发权益,因此,上半年债基发行数量并不多,仅为权益类的一半,但是募集规模却有目共睹。
二是募集时间最久的基金有8只,足足卖够了92天。不好卖的基金重要集中在FOF,占一半。市场对FOF爱好寥寥是一视同仁的,这就体现在不但鑫元这类小公司难卖,银河、华泰资管、财通资管、中银等中型公司难卖,就连头部易方达也丝毫没有面子。除了财通资管募到了4亿多,其他除了发起式,基本上是堪堪2亿收场。
三是33只基金为“日光基”,仅卖一天,不外,真正在市场上募集到钱的只有6只。其余27只为发起式基金,公司自掏腰包1000万即成立了。在真正的“日光基”中,发行份额最高的是华商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一天募集50亿。如果说今年真的有基金可以称之为“爆款”,也仅有这只算是实至名归。
好卖的基金特点也很明显,3只债基、2只REITs基金,另有1只QDII基金,完全契合今年各类资产的体现。逆市结构的道理。投资者未必不懂,但是与其等在逆市里,不如乘着上涨的东风才是人性使然。
次新基金也拉响清盘警报
正常的市场,有发行,就有退出。尽管基金公司对清盘讳莫如深,但是在市场行情、监管要求等多重因素之下,基金清盘也将进入常态化。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95只基金清盘,自动权益类有41只。其中,次新自动权益基金的清盘在业内引发了关注度。
5月31日,融通致远混合公告称,因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在5月31日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截至6月5日,清算结束。这只基金成立于2023年11月,成立规模曾达到5.37亿元,成立后规模快速缩水超90%,2个月左右就降至5000万元以下,仅运行了半年就以清盘收场。
事实上,次新基金成立后规模迅速缩水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另有包括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去年去年12月26日成立,成立时间不足3个月,规模就缩水超9成,沦为迷你基。这一情况同样出现在ETF等指数基金上,资金结构不健康,机构资金占比力高,极容易造成规模的急剧变动。
相比去年同期清盘基金123只,今年清盘数量减少了22%。不容忽视的是,存量迷你基金压力并不少,数据表现,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规模在5000万以下的基金凌驾1500只。
在业内看来,这1500只迷你基或将在下半年迎来处置的发作期。早在4月初,监管要求基金公司可自主承担迷你基金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费、审计费等各类固定费用,若基金公司不承担迷你基金相关费用,必要在今年6月底前给出解决方案。多家公募其时就表态,公司将自主承担迷你基金固定费用,不再从基金资产中出。4月底,公募基金已经完成了迷你基金梳理,并上报监管。
有基金公司表示,除了战略结构产品和稀缺品种的迷你基金将保留,多数迷你基金或将在下半年被清盘。也有基金公司认为,“保壳”意义并不大,比如有基金公司在去年清盘了黄金主题产品,今年在黄金大热之后重新发行了同类主题的基金。
(财联社记者 闫军)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6A05A6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