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回复: 0

保时捷,跌下神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22:43:17|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汽车市场如今有多卷?
曾经在中国被誉为“最赚钱品牌”的保时捷,克日被经销商集体“抗议”和“抵抗”,准备“逼宫”德国总部。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保时捷近期销量下滑严重,经销商不得不亏本卖车,但厂家为了完成销量使命,不仅没有考虑经销商生存情况,反而采用强势压库措施,这一行为激化了两边的抵牾。三家保时捷经销商联合多家集团投资人向保时捷发函,要求总部就近期销售新车亏损进行赔偿或补贴,并要求更换保时捷中国高管。
事件发酵后,保时捷中国发布了《保时捷中国与全体授权经销商的联合声明》,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其与经销商共同面临复杂的问题。保时捷中国将与经销商保持恒久、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共同寻求应对市场变革的有用方式。


事实上,在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多数厂家都曾经有过压库行为,因库存压力大导致经销商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但这一切似乎不停与保时捷无关,其强大的盈利本领不停为外界所称道。2024年,为什么先扛不住的会是保时捷?
销量下跌
就在两年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还风光无穷,连续8年保持着“保时捷举世最大单一市场”,一度占其举世销量的30%。然而,从去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93万辆,同比降落15%,成为保时捷举世范围内唯一下滑的市场,也失去了蝉联8年的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地位。
2024年,保时捷跌势仍未制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举世共交付77640辆新车,同比下滑4%;其中,中国地区共交付16340辆,同比降落24%。
远超举世市场的跌幅印证着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尽管保时捷举世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此前表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但无意参加中国激烈的代价战。然而事实上,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代价防线早已崩塌。
与保时捷此前“加价”销售的情况截然不同,目前在终端市场上,保时捷车型代价大幅跳水。如纯电车型Taycan,是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于2019年9月4日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89.8万—183.8万元。目前多家保时捷门店都能提供20万—30万元的优惠,优惠幅度最大接近40%。
今年4月,全新Taycan开启预售,售价为100.8万至199.8万元。因此有销售人员称大幅优惠是为老款做清仓处理。但实际上,Taycan在华表现并不乐观。2023年Taycan在举世卖出的4万余辆,中国市场仅贡献了非常之一。


而订价最低的保时捷Macan车型(入门款代价57.8万元),裸车价也降到了44万元。而刚在北京车展上正式发售的全新纯电动Macan,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终端也出现超过8万元的优惠。
据悉,除了Macan和Taycan外,保时捷别的老款车型也有着不小优惠。其中销量主力卡宴和Panamera,折扣力度在15%上下,跑车序列的911和718也都有10%左右的优惠。
多款车型市场终端代价出现大幅优惠的同时,保时捷的高保值率防线也正在被打破。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保时捷的3年保值率在4月下滑至76.7%,与此前超过80%的稳定保值率形成光显对比。作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奢侈品”,保时捷保值率的下滑难免进一步加重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压库风波
大幅释放折扣,意味着经销商利润骤降,甚至出现亏损。
一边是急剧下滑的销量,一边是大幅降低的售价,再加上厂家的压库行为,令保时捷经销商苦不堪言。
按照经销商的说法,保时捷中国为完成销售使命,选择向经销商施压,要求“压库”采购大批车辆,且需搭配一些不算热销的新能源车型。此举彻底击溃了经销商的心理防线。
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此次发起联合抗议的新丰泰、百得利和美东集团三家经销商,并非保时捷中国区的核心经销商。因此在今年初保时捷中国经销商大会上提出要求保时捷补贴新车毛利的建议也并未得到及时反馈。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新丰泰、百得利和美东集团的毛利分别同比镌汰了41.3%、34.1%、17.5%,受此影响,三家经销商集团的净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短短几个月时间,保时捷中国品牌内部管理与市场策略抵牾不断激化,最终三家经销商难以缓解经营压力,联合了多数经销商发起抗议。
有消息称,保时捷德国总部已派遣一个调查团来到中国了解具体情况,预计将在今年8月确定最终的销量使命和解决方案。
保时捷中国在声明中提到,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着恒久、互信的常态对话机制。通过充分探究,一同寻求有用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市场变革,在挑战中发现新机遇。这些讨论涉及诸多层面,包括但不限于商务政策、本土客户洞察、客户服务以及电动化转型等诸多关键领域。
然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遇冷,在肯定程度上正是被认为与其电动化转型计划有关。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进程迅速,但保时捷的调整却跟不上变革。无论是保时捷引以为傲的外观还是操控性,都在被中国品牌不断逼近。
而在豪华感方面,尽管保时捷方面曾表示公司希望进军高端市场,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对标。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保时捷始终处于豪华品牌与超豪华品牌之间,并没有完全进入超豪华品牌阵营。
此外,当代汽车主力消费群体对于汽车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中国消费者对高端豪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变过,只不过如今高端豪华的定义权不在国外传统品牌手里了而已。”有网友表示,新能源汽车高端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对于豪华汽车的认知,而保时捷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变革。
除此之外,保时捷利润优先的经营理念,近两年在华引起了多起“公关事故”。从“转向柱事件”到“12.4万元购保时捷”事件背后,保时捷均在“傲慢态度”上受到诟病,这与消费者心目中对于高端品牌服务的诉求形成光显对比。
当“最赚钱品牌”也被卷入代价战,保时捷是否还有机会扳回一局?
作者:郑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6A06VU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