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回复: 0

别再和孩子这样讲“道理”!做好这三件事,养娃更省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7 02:51:48|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和好朋友聊天,谈到孩子的成长和变革。


一位宝妈说道: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不得了,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跟大人讲道理,为本身的行为找理由。


你说孩子一句,他能回你十句。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饭桌上,孩子挑食不想吃饭,家长对孩子说:“你要爱惜粮食,多吃蔬菜对身材好,这样才气长高。”


晚上孩子不睡觉,家长劝诫:“叫你中午不睡觉,再不睡觉早上就起不来了。”


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家长连哄带骗:“家里已经有那么多玩具了,再买家里就放不下了,不能再买了......”




父母脱口而出的"大道理",真的能收到预料之中的效果吗?


看似无懈可击的道理,非但不能让孩子听进去,反而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叛。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而不是讲道理。


因此,懂教育的父母,总会身材力行,给孩子提供可行性的方法或发起。


别再和孩子讲道理了,做好这三件事,养娃省力1000倍。


01

让孩子体会道理,而不是明白道理


跟孩子讲道理,这是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风俗性的思维模式。
其实,父母强加的道理,孩子不会照单全收。
再好的道理,被父母不断翻来覆去地灌输给孩子,也会变成一种语言“暴力”。
在孩子眼里,大多时候他们更相信“眼见为实”,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父母强行想要通过讲道理,试图改变孩子的想法,只会加剧孩子走上反叛的道路。
因此,说多少句大道理,都不如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让孩子在亲身材验中,明白道理。


比如,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想学习或者欠好勤学习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先看一下曾经刷爆朋友圈的一位泰国妈妈的做法,她采取的策略是通过一场捡垃圾的体验,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爱惜上学机会的道理。
这位妈妈平心静气地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不上学,但是必须去工作,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
于是妈妈把小男孩带到街上,要求他去收集塑料品和易拉罐,按照市场价格跟爸爸妈妈换取生活费。
一天下来小男孩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后来妈妈问孩子是想上学还是工作,孩子说想上学。
整个过程,这位泰国妈妈没讲一句道理,却让孩子打心底明白了道理。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自我觉知其中的道理。


02

接纳和共情,胜过一千次说教


无论孩子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者什么因素而表现出顽皮、哭闹或者发脾气;


作为父母,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产生共情。


共情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朴。
真正的共情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题目,意味着你要进入孩子的心田世界,用心觉察孩子的情绪。
觉察到孩子产生情绪的导火索,以及孩子想说的潜台词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孩子的需求或愿望。


想要共情孩子的感受,家长可以这样做:听一听,孩子有什么想法,给予关注的眼神、肯定的目光蹲下表示和孩子平等,认真地听完孩子的每一句话。
想一想,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不要着急去灭火。情绪伴随着每一个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要学会如何去处理本身的情绪。
聊一聊,通过对话让孩子发泄出本身的情绪,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而健康地疏导本身的情绪,调解本身的情绪。当你真正静下心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更愿意听父母的教育。

03



模范的力量,教育才气水到渠成


父母想要孩子明白的道理,本身先做好模范给孩子看,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跟从、效仿。


听了那么多道理,教育孩子依然没有用,缘故原由在于有些家长本身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跟孩子讲起道理来却是一套一套的。


比如看到孩子没有学习,有的家长就会说:“孩子你要多读书,好勤学习”,而本身却在刷着短视频、玩着游戏。


如果家长讲给孩子的道理,本身都做不到,甚至成了反面教材,又怎能让孩子信服呢?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本身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三观的建立,都直接泉源于对父母的模仿。





父母做最好的本身,才气教育出最好的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
海边沙滩上,一只母蟹对小螃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直着走呀?”
小螃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孩子,就是那个踩着我们脚印行走的人。你暴露给孩子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养育孩子,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自我修行。
真正高情商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是一遍又一各处讲道理。
而是学会接纳孩子现在的样子,与孩子共情,通过模范的引领,让孩子去体验道理,进而明白道理。



任编辑 | 赵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5A0764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