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回复: 0

退休金上涨,年轻人凭啥掀桌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周人社部发了条通知:
2024年,继续上调退休金3%。


每年退休金上调,互联网上的舆论总是炸开锅,天选打工人们愤慨不已,“凭啥整天当牛马,别说涨工资,能不被‘结业’就已经烧高香了。”

这两年大情况不景气,大家玩玩梗宣泄宣泄情绪没什么问题。
3%的退休金上调,其实已经很克制了,经济阶段性的低增速,会平摊到每一个人的头上。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代际之间的差异会被很多人忽略。
麦肯锡前些时间发了一则消费陈诉,观点和论证过程过于冗杂,我直接说结论:

国内42岁-65岁人群的消费能力最强,一线、三四线都会皆适用。



年轻人背负着太多刚性支出以及收入端的X因素,无穷挤压着本该旺盛的消费意愿,比如大宗消费端的买房、买车、装修,又比如高频的旅游、餐饮、酒旅等。
中年人、轻度老龄化群体尽管消费能力不差,但偏好又趋向保守。
于是,早班地铁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死气沉沉地年轻上班族与生机满满去超市买菜和旅游的老年人挤在一个车厢,还在职场卷来卷去的中年人,盯着拼多多的羊毛薅了又薅。
再者,地产最癫狂的那几年,平常百姓家六个钱包买房的案例比比皆是。
爸妈掏积蓄,爷奶掏存折,年轻人赚工资还月供,一家人的储备和透支的未来,被开发商和银行打包。

当一腔孤勇遇见三道红线,期房信任的坍塌随之而来。
保交付两年多了,信任有所挽回,但期房PTSD是抹不掉的疤。

不怪年轻人躺平开摆,付出与收益之间的扭曲,在舒适圈内最大限度的取悦自己谁说不是生活。
说回退休金上调3%这件事,大家真没有必要挑起情绪面的对立,这次的上调幅度真心不高。
2015年以来,退休金上调幅度基本是10%左右,2016-2018年,由6.5%降至5%;2019年-2024年,再由5%降至3%。

不但是年轻人在骂骂咧咧,领着退休金的叔叔阿姨们没准也在闹心。
退休金3800元,百三幅度上调后,到手3914元;

退休金5600元,百三幅度上调后,到手5768元;
退休金8500元,百三幅度上调后,到手8755元;
这就是最基本的算术题,基数越大,每轮上调皆是最大的受益者,都是恒定的群体。
每当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击鼓传花而来的一个又一个泡沫会悉数破裂,前期高增速的养老金是一个,另一个社会征象是今年以来,一直被称为“硬通货”的茅子接连跳水的新闻想必各位有所耳闻。
黄牛党们陆续反水,茅价跌幅不比房价暖和,春节还能顶到2950元,现在2200+元就能拿到。

茅的行情会继续崩吗?短期内定然是没戏了。

底层逻辑还是大伙消费不动了,本来喝茅的人开始找平替了,消费降级真切地传导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头上来。

地产不间断地挤泡沫,一个接一个的泡沫皆在被戳破。
“消费降级”引发的商战,上至汽车装修,下至餐饮零售,不搞价格战就抓不到精准的消费群体,定价原则完全跟着消费信心走,回归商品自己的属性。
挤泡沫是经济周期的必然规律,各行各业又开始面临着“存量竞争”,小蛋糕不够大家分的,销声匿迹的品牌方会越来越多。

上一轮我们用房地产强行给周期续命,衍生产业和互联网也造富了一小撮人,以高杠杆为荣一度成为了社会风气,没料到疫情冲击和管理意识最终还是捅破了这层本来千疮百孔的窗户纸。
再熬一熬,这两年都过来了,别倒在黎明前。

六月开始,嘴硬了四五年的加拿大、欧央行首次降息,撑到老美降息,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会小很多,我们就有更大的货币、财务空间。

新一轮的全球QE就在眼前,无论是楼市,还是股市,也该跌到头了。

最近在西安看了很多二手房,业主心态又发生了变化,前期是惊讶房价跳水太快,现在面对这行情压根不卖了,或者说很多区域已经跌倒了底部,再往下也没多少空间了。

养老金长了就长了,尊长们又何尝不是“生在红旗下、长在东风里”,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也是熬过来的。
与其慌乱找答案,不如在平和中找自己,再长的路也有止境,熬过黑夜就是清晨。
以上为正文,来自钱言LIVE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1A09SD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