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回复: 0

南边暴雨成灾,北方“热辣滚烫”,这背后有一个重大隐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或会成为更热的一年,极端天气将更加频繁、更加强盛。”气候专家周兵在2023年年末的预判,正在得到验证。

靠天吃饭的农民,最先感觉到今年的天气过分异常了。



刚刚进入6月,北方地区就开启了炙烤模式,华北多地最高气温超40℃。从山东到河南,从山西到陕西,黄河中下游流域连续几十天不下雨,旱情迅速发展,大地开裂,土壤板结

面临新一季的农作物要播种,村民心急如焚,凌晨起床抢井浇水,三天三夜住在田里不敢回家。


但在南边地区,却是另一番情形:强降雨“车轮战”,造成多地受灾人员伤亡。截至6月21日,广东梅州的平远县38人死亡2人失联;福建武平4人死亡2人失落;江西36.5万人受灾



◎ 广东梅州特大暴雨受灾严峻。/图:微博

有研究表明,极端天气如高温干旱、暴雨呈明显增多的趋势。专家指出,气候变革和极端天气从多个方面影响人的康健,除增加不测伤害的发生风险和频次外,还会直接引起很多的疾病,以及加剧一些传染病的传播

01
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

今年的高温来得更早了,也来得更猛烈。

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或凌驾35℃的酷热天气,是我国夏季的主要景象灾害。如果连续多日高温天气,那么就构成了更严峻的高温热浪。

6月8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年内首次区域高温天气过程,5天后迎来高温最强时。当天(13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气温均超40℃,午后地表温度突破60℃,局地甚至凌驾70℃,12个国家景象站日最高气温打破汗青极值纪录。



◎ 河南高温旱情备受关注。/图:微博

景象专家称,这种酷热程度为同期少见,而且高温范围很广,波及北方九省市约85万平方公里,影响3.8亿人口

40℃究竟有多热?河北网友泼下一大盆水,不到5分钟地面全干了;河南网友阳台养的虾,竟然自己“变红了”(热熟了);安徽一名幼儿光脚踩到水泥地,立即被烫得哇哇大哭。

从6月7日至今,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据景象部分统计,过去十天里,我国中东部地区约一半国土面积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尤其华北、黄淮一带持续出现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热浪。


◎ 《景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图:国家疾控局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指出,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每次过程中的具体高压体系是导致我国出现高温天气的最重要原因

极端高温不仅出现在我国北方,印度前段时间出现50℃以上的严峻热浪,泰国、墨西哥、美国、巴基斯坦等地也是酷热难耐。

“有史以来”“创纪录”诸如此类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高温破纪录徐徐成为全球的一种常态。



02
热浪致死,心血管事件飙升

在高温“炙烤”之下,不要说麦苗会“旱”迷糊了,活生生的人也可能被热死。

由于持续的高温酷热,北京急救中心这个月的呼唤量比上月明显增加。中心工作人员对媒体体现,近期与中暑相关的急救呼唤日均20余起,大多发生在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剧烈活动等场景。

据北京日报消息,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接诊到好几例中暑者,以老年人为主。急诊科副主任贺明轶提醒,老人对情况温度的感知和反应比较迟缓,加上中暑后老年人通常不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等明显体现,每每造成送医延误,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防范“沉默中暑”

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康健防护指南》,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威胁人体康健。特殊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在高温热浪下需加强自身防护。


◎ 高温热浪防护指南。/ 图:国家疾控局


其中的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峻形式,急诊科医生见了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锐介绍,热射病的特征是体温急剧升高,通常凌驾40°C,并伴有多器官功能损伤(神经体系、心血管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血液体系等),如中枢神经体系功能障碍,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倒。热射病的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在高温天气里,要是有人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那就要高度考虑热射病了。需注意的是,热射病不肯定得要在户外才会发生,也不肯定非要有体力活动才会发生。

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均出现高温热浪致死事件。最严峻的是印度,热浪“已经达到人类的忍耐极限”,造成近2万人中暑,至少 211人死于高温。墨西哥也有125人因高温死亡。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49万例死亡案例与极端高温有关,且这一数字自2000年以来有所增加。



◎老年人更要注意防范中暑。/ 图: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高温热浪还会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体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峻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峻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举动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烦闷等系列精神疾患,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

《循环》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2008年至2019年间,极端高温每年导致美国民气血管疾病突发死亡飙增。

研究人员预测,受极端气候(极热闷湿天气)的影响,今年美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可能飙升233%


03
暴雨洪涝,气候变暖的另一个恶果

极端高温只是其中一个体现,打开全球变暖的“潘多拉魔盒”,还意味着更频繁的暴雨、更强劲的台风等诸多灾害事件

当山东沂蒙山的果农们跪地祈雨的画面传来,南边多地困于雨季已经两个月。

广州“52天里只有7天没下雨”, 墙壁、家具、衣服都发了霉。可怕的特大暴雨,广东梅州、福建武平发生受灾人员伤亡,江西多地、广西桂林也遭到水患。

最近一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持续发布暴雨预警。6月21日,广西钦州暴雨橙色预警提升为红色预警,提醒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根据疾控部分发布的康健提示,洪涝等极端天气会增加水污染造成霍乱、痢疾、伤寒等经水传播疾病暴发的可能性。

39深呼吸走访广州市内医院了解到,由于近期连连下雨,除了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增多外,湿疹、足癣等皮肤病,以及妇科炎症明显增多。

超长雨季酿造高湿的情况,给霉菌提供了绝佳的滋生机会。霉菌的“杀伤力”可别小觑,它可不仅仅是恶心人这么简单,可能还会“入体伤身”。



◎ 霉菌 /图:123rf

感染霉菌后,大多数人的症状是感冒、咳嗽、呼吸困难等,但也有个别被折腾到半条命都没了。

最近,福州一名女子持续咳嗽了两个多月都没好,竟然是因为她的肺部发霉了,医生诊断她患上了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霉菌被吸入后,可以附着在气管上,如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气管黏膜的大出血。

此前,湖南有一位60岁老人因整理发霉衣物感染霉菌进了ICU

专家提醒,霉菌喜欢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下手,所以家中发霉,又察觉自己不对劲的时候,肯定要去医院就诊。

现已进入夏至,根据广东景象台预计,随着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广东,雷雨渐退,高温接棒,部分地区气温或可达到37℃左右。



◎ 湿热模式开始/图:微博

换句话说就是 “下开水”的湿热模式要开启了,各种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疾病也会接踵而至。

专家称,气温升高和降雨模式改变,还会引起蚊子、钉螺、蜱、跳蚤等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发生变革,增大登革热、疟疾、血吸虫病等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和流行范围。

据阿根廷卫生部通报,今年阿根廷已累计确诊超50万登革热病例。泛美卫生组织就此警告,一些传染病媒介生物生态在气候变暖下发生变革,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可能会成为将来的常态。

极端天气,除了能感知到的高温炙烤、暴雨侵袭,它还在很多地方带来连锁危害。由于还没入伏,今年的最热时刻还未到来,是时候准备迎接更热更多雨的季节。


作者|葵葵

排版|深深
首图|123rf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4A08AM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