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我们可能要迎来一波钱荒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决定地方收入口袋的房地产开始下行的时间,一切过去不合理不常见的事情,都会开始变得部分“合理”起来。
今年6月以来,已经有两则上市公司的公告向我们说明白部分情况。
先是维维股份6月13日公告表现,湖北枝江市税务局开发区税务分局作出税务事项通知书,核定维维股份原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未按规定对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进行纳税申报,规定应缴消费税及都会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共8500万元。
同一天,宁波博汇化工在同一天公告称,基于公司经营困难,对部分项目停产。而在三个月前,宁波博汇公告称已收到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税务局的税务事项,要求公司缴纳消费税,这将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及2024年一季度的利润影响分别约为3亿元和2亿元,这也被媒体解读为被追缴的税款高达5亿元。
这不是仅有的两家需要被补缴税款的民营企业。


今年更早一些,已经有多家国内上市公司被税务部门要求补缴税款,包罗北大医药、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等,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还需要缴纳滞纳金。
如果说这还只是偶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许更能说明情况。
根据媒体的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出现了“警税合成作战中心”,以进一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此中“作战”二字引发广泛热议。
就连一向冷静公正的胡锡进都公开表现,以“作战”思维处理税务问题,倒霉于提升民营经济信心。
倒霉于提升民营经济信心,这是很紧张的一个点。
自新冠病毒以来,我国消费始终低迷,很多人寄希望于解封后的消费复苏,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叠加,人们的消费不仅没有报复性反弹,反而储蓄习惯被愈发固化。
在市场广泛缺乏信心的本日,补税这件事,无疑会再度令民营经济的近况雪上加霜。
既然这件事不好,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做?
答案可能也很简单,因为地方早已经出现了钱荒潮。
自从1994年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的收入重心就被划分到了房地产上面,今后我国更是开启了房地产几十年的猛涨,房价暴涨的背后,地方的土地出让金也在上涨。
哪怕是到本日,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收入一直很高。
以成都为例,2022年成都的土地出让金占据成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持续性下行,在数年地产低迷的影响下,加上新冠病毒三年的防疫开支,地方财政早已经痛苦不堪。
而补缴税款,对地方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尤其是在钱荒年的当下,哪怕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寒蝉效应,但对地方而言,这是没有选择的做法。


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说法,房地产下行对地方的土地出让收入带来较大冲击,去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7%左右。
市场流通的钱变少,消费复苏低迷,当市场都开始钱荒的时间,财政收入天然就会开始下滑。
从数据来看,今年我国财政收入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性;一方面是税收减少,1-4月,全国税收收入为66938亿元,同比减少4.9%,另一方面,开支却在不断增加;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了3.5%。
一般而言,当收入开始放缓甚至是下滑的时间,都会缩衣节食,开源节流,但对宏观经济而言,这个时间必要的一些开支反而可能会增加,例如基建投资、以赈代工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杠杆刺激消费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
而地方没钱的本质原因,很大水平上也是由卖地收入减少导致的。
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147亿元,同比下降6.7%,相比2020年的高峰几乎“腰斩”,纵然对比新冠病毒之前的水平,也仅仅只有当时的三分之二。
对地方来说,土地出让金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地方的收支均衡。
以贵阳为例,贵阳2021年财政总收入为976.15亿元,此中卖地收入就高达631亿元,占比为65%,其紧张性可见一斑。
在这背景下,评级机构也提前“预警”。
早在去年底,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就发布报告称,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我国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解为“负面”。
别的,穆迪还把18家国内企业和8家银行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解至“负面”。这18家企业中有13家央企及其子公司、两家地方国企及子公司,以及三家民营企业,此中就包罗阿里巴巴和腾讯。
穆迪给出的主要理由就有地方债过高,使刺激经济的财力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也让中期经济受到影响,而这两者也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地方钱荒,无果之下只能对企业补缴税款,这让本就脆弱的民营经济变得更具不确定性。
以宁波博汇化工为例,在补缴税额后,公司2023年度利润影响约为3亿元,业绩也将由盈利转为大额亏损。
民营企业补缴给地方的收入,是建立在自己亏损的条件条件之上的。
缴纳的越多,民营企业亏损就越多,当企业感受到经营压力的时间,又会反噬我们的就业端,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形成负面循环。
博汇股份于6月13日晚间就发布停产公告,公告表明公司自当月12日起对相关生产装置及配套装置进行停产。同时该公司将采取各项节流措施,包罗但不限于逐步安排员工放假、减薪、裁员等方式。
负的反馈已经形成,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还反映在未来。
噤若寒蝉四个字的威力,无疑对民营经济的未来信心,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本日国内消费市场的钱荒,也导致了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企业利润被无限摊薄的当下,如果还要补过去的税额,那么对企业而言,可能关门是更好的选择。
更紧张的还是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时间倒退20年前,大部分的行业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纳税规章,这也导致如果真的补缴20年,那么很多中小型企业可能都有问题,再加上时间上的滞纳金,这几乎无法想象。
当然,这还缺乏法理上的支撑。
《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责任致使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在三年内可要求补缴,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未缴或者少缴税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对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不过该法案还有其他条文,“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而税务局对维维股份30年前纳税行为的控告,就是未按规定的申报期限进行消费税纳税申报。
现代商业社会,本质上就是依赖人们“循环”。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同样也是另一个人的就业,而一个社会消费的高低又决定了税收的高低。
当地方过分依赖土地收入的时间,危急就已经开始显现。
而本日,广泛意义上的钱荒潮,本质上就是最大的风险。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8A0A22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