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回复: 0

研究发现:长大后依然“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3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9 14:41:4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舅妈一跟我聊到表弟,就直叹气,说儿子自从长大后,就跟她一点儿也不亲了。
表弟在外地上班,基本不会主动打电话给舅妈。每次舅妈打过去,他也只是随便说几句,然后不耐烦就挂掉电话了。
舅妈跟我说,还是要生女儿好,女儿长大才懂得心疼爸妈,跟爸妈亲。
其实,不管生儿生女,如果父母从小没有和孩子创建好的关系,那他们长大后,都不会跟父母亲近。
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研究发现,长大后依然“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3件事。
看看你家是吗?


一:跟孩子互动多
我走在街上时,看到一位妈妈,手里抱着一岁左右的儿子。她边走边用温柔的语气说:“哎呀,宝宝是不是又重啦?你看妈妈都抱不动了。”
她一边说着,还不由得亲孩子几口。
孩子还不会语言,只是笑呵呵地回应妈妈。两个人走在路上,温馨无比。
而同样的,我看到另一位妈妈,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妈妈自己坐在花坛边上,只顾低头玩手机,然后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女儿。
女孩自己蹲在地上玩,偶尔站起来拉一拉妈妈的衣袖,妈妈也不耐烦地说:“自己玩,妈妈不想玩。”
母女俩全程几乎无交流。


孩子在6岁前,会与妈妈创建密切的关系。
同样是带娃,有些人与孩子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关系能持续到孩子长大。
而有些人,虽然一直在孩子身边,但跟孩子,却很少有密切的互动,两人关系似乎比较疏远。
从小与妈妈互动多的孩子,他与妈妈关系更好,即便长大了,他也依然觉得,妈妈是自己很密切的人。
他不是“妈宝”,跟妈妈之间,有基本的尊重和界限,但又关系特别好。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依然会和妈妈亲。
而从小与妈妈互动少的孩子,他和妈妈“心理间隔”比较远。一旦长大,他可能就离妈妈越来越远,乃至话都说不上两句,也就难以密切了。


二:能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舅舅舅妈,脾气属于急躁的那种,而且对表弟很不耐烦。
我记得小时间有一次,表弟闹情绪哭,舅妈直接一脚就踹表弟身上,朝他大吼:“哭什么哭,不许哭!”
被这么一吓,表弟哭得更厉害了。
舅妈脾气上头,拽着表弟的衣领就往门外拖,一把将表弟推出门外后,直接将门反锁,说表弟什么时间不哭了再进来。
还是我外婆听到动静背面,赶了过来,将表弟抱走了。
表弟跟我说,他从小就害怕见到他爸妈。他总觉得,自己要是不开心了,肯定也会惹他们不开心,从而惹来责骂。
舅舅舅妈很少接纳表弟的情绪,这就导致,表弟很难跟他们亲近。


也正是云云,表弟长大后,在他们面前几乎没话可说。因为不知道说什么,而且说什么他们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
舅妈不知道的是,如果她在表弟小时间,能多接纳、包容他的情绪,表弟和她之间的隔阂,就不会这么深,也不至于表弟长大后,他们就像“丢”了个儿子似的。
若我们能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情绪上头时,多抱抱他,少一些指责呵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父母面前是安全的。
他就会特别信任父母。而在信任的人面前,孩子自然会放松,愿意亲近。
三:少一些“必须听我的”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通常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为了制止他犯错,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听我们的。
但其实,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独立能力和自主性越来越强,想要通过自己做主以获得自信和价值感。
所以在很多小事情上,我们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比如让他自己决定当天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吃苹果还是吃香蕉,自己决定先做作业还是先背诵课文。
父母逐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孩子就能学会独立,不习惯性等着别人来安排。


一个心理健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才不会长大后想着逃离父母,也不会在长大后还离不开父母。
他会在和父母关系密切的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他和妈妈互相尊重,以一种成熟而健康的心态,去亲近和爱护妈妈。
你家孩子长大后,还和你亲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8A0AC4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