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回复: 0

无论孩子是否得抑郁、双相,父母都要“终生学习”,这是为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父母不能对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有太高期待
我们经常在文章、视频中强调: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父母肯定要及时学习高效的、科学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这有助于孩子加速病愈。
但有些患者父母是存在疑惑的:
专业的事变要交给专业的人做,孩子生病了,就该好好担当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治疗。固然,父母也要协助好、配合好,给孩子支持,但为啥要求父母专门学习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这不是让坐飞机的人学会开飞机吗?
这部分父母的疑惑是可以明白的,也很正常。大部分人都不是医务人员,没有颠末严谨的医学训练,要是得了自己办理不了的病,那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听医生的。
但是,这种环境一般只适合躯体疾病,尤其是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在本质上,精神心理障碍不属于此类。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加关键的原因:纵然父母、患者非常配合、听话了,但主流精神科大夫、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仍旧很有大概无法帮助孩子及时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恢复真正的心身健康。
好比临床中很常见的环境:很多患病孩子的情绪是更稳定了,但服药剂量就是减不下来,更停不掉,休学在家之后很难复学,走不出去。这令很多父母非常焦虑。
也每每是在这个时候,父母才意识到之前找的大夫、心理医生不是完全没用,但都没有办法办理心理根源上的问题。
为什么主流精神科大夫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主流精神医学还没有深入熟悉到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
而且,家长们不要以为现在抑郁症、双相障碍很常见,大夫们就肯定有办法治好它们。“常见病”只是说明患病率高,但不等于“容易治”。事实上,对比起“表里妇儿”等大科室,主流精神医学的发展很缓慢。
在团体上,对于精神医学来说,抑郁症还是临床困难,更别说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了。
国表里主流精神医学认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但倾向于认为“基因遗传因素”、大脑神经递质浓度异常等生物学因素是主要原因,心理社会因素只是诱因。
原因很简朴,因为大夫们发现精神障碍有明显的家属聚集度,父母是患者,孩子后续患病的大概性更高。而且,很多患者跟健康人群一样,没有经历特殊大的心理创伤事件,就算有些生活妨害,也很普通,看上去不足以令人患病。
所以,几十年来,精神医学从业人员绞尽脑汁地想找到精神障碍的“致病基因”,找到到底是患者大脑哪里出了问题。但很可惜,至今还没有找到。
好比我们最近深入分析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来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但花了足足30年,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至今也没找到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致病基因”。
有些科研人员还在苦苦努力,不乐意放弃。但有些学者已经清醒地意识到,探求常见精神障碍的“致病基因”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基因。精神障碍不是“基因遗传疾病”。
那会不会是源于神经递质浓度的异常?确实,很多大夫也是这么说的,很多精神科药物就是基于这个学说开发出来的,很多患者吃了的确有作用。
对于“神经递质”学说,我们也会单独写文章深入分析。但简朴来说,这绝对不是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根源。原因也很简朴:
有些患者的神经递质程度没有异常;有些患者吃了药也没明显作用;更重要的是,大脑神经递质浓度本来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改变?肯定在这之前还有别的原因。
基本上,关于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精神医学科研人员现在就走到了这一步。虽然还有其他的学说,但都没有突破性发现,也没有确切证据。
所以,主流精神科大夫实在挺束手无策的,很多大夫也知道药物治标不治本,物理治疗也只是控制症状,患者容易复发。这些他们都清楚得很。
只不过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多年来受到传统认知的束缚,把这些问题合理化了。如果患者、家属问为什么这个病反反复复、好不了?他们每每会说这个病就是很难治愈的,就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是遗传导致的,没有办法,你们急也没用。
实在,现在社会信息发达,大夫的权威性明显降低。再加上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了那么多年,很多父母也不会完全听信精神科大夫的。他们仍心存盼望,既然光吃药办理不了问题,孩子肯定是心理出问题了,那就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这部分父母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问题了,这是值得肯定的;想到了从心理途径去办理,也是对的。但可惜,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在团体上是有用,但还是达不到父母的期待。
主流心理学流派只能在“外显记忆层面”明白人的心理活动和举动,简朴来说,只能根据患者能想起来的事变、认知去明白精神心理症状,然后用一些方法引导患者学会调整。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来说,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有大概可以帮助患者走向病愈。
可是对于病情严重,症状复杂的患者来说,主流心理学流派能够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因为这些流派无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很多原理患者都懂,但就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举动。
最近,我们还对国内非常流行的“精神分析流派”进行分析,这个流派并不适合青少年、门生患者,甚至有大概会加重病情。
所以,孩子患病后,如果父母把盼望都寄头弛主流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身上的话,这会导致孩子和父母都非常被动,孩子很大概会久治不愈、多次复发。
如果出现这种环境,父母固然也可以把责任归咎于大夫和心理医生,但这种归因模式黑白常不理性的。而且就算追责成功又如何?最终延长的也是自己的孩子。
固然,大概有的网友对上述的分析仍感到怀疑,这也很正常。但事实胜于雄辩,临床上有很多父母就是走了不少弯路,才意识到上面的问题,试过就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此图为AI生成
02、孩子病了,父母才是最关键的“解铃人”
既然孩子患病不是因为遗传,也不是因为大脑中的生物学因素,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对于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病因,我们也多次分享过了。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们的主要病因是后天的心理社会因素,是患者从小到大形成的病理性记忆,其中至少包括3个方面:叠加性心理创伤、叠加性心理渴求、不良的归因模式。
包括常见的焦虑症、强迫症、恐惊症、成瘾疾病、甚至包括部分的艾斯伯格综合症,主要的病因也是云云。
而且,这些病理性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患者想不起来,父母也没有意识,所以它们与症状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被发现,用一般的方法也难以进行处理。
这个关于病因的突破性发现,也不是横空出世的,更不是我们拍脑袋想的,而是得到了科学心理学理论的支撑,还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在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中,当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找到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并给予精准化的修复后,患者的症状会快速好转,甚至消失!同时再结合深入的家庭治疗、逆商塑造等,患者可以实现快速撤药,回到学习轨道。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只不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还无法大量复制,大部分患者家庭还无法直接担当这种干预。对于这个客观事实,我们临时也无力改变。
但我们不断写文章、拍视频、具体地分享临床案例,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盼望让更多的父母、大众知道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根源,孩子有大概是哪些经历导致了病理性记忆,并且父母可以怎么缓解,甚至是办理。
粗浅来说,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为什么这个事变要让父母来做?一是因为上面说过的,主流精神科大夫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对此缺乏熟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旧固守自己的传统认知;二是因为,孩子有很多病理性记忆,实在是在原生家庭的经历中形成的,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的。
那家庭教育跟谁的关系最大?一般来说,固然是患者的父母。好比最常见的环境,是父母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所以,某个程度上,我们不是要求坐飞机的人要学会开飞机,而是父母才是真正的飞机驾驶员,只是很多父母之前没意识到。孩子生病了,每每意味着整个家庭系统早就出现了问题,飞机严重偏航了!父母急需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
如果父母掌握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知道孩子为何患病,就能有的放矢,通过调整跟孩子的相处方式,避免继续再对孩子造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不断修复孩子已有的心理创伤,帮助孩子真正病愈。
这就是我们经常建议父母做的“自我家庭治疗”,所起到的作用甚至不亚于精神科药物治疗以及一般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在现实中,已经有不少父母及时行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加速病愈、回归校园了。
好比,青少年患者小杏得了抑郁症,休学在家,她并没有担当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但她的妈妈主动学习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并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顺利帮助孩子减药、复学。
还有我们最近分享的,一位父亲学习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对儿子患病的真正原因有了深入明白,然后有针对性地、持续地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他的儿子病情明显好转,从完全不乐意学习,到每周可以对峙上学了。
所以,大概我们经常说“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这个专业名词,很多家长觉得这看起来很高深、很难掌握,但实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正确明白病因、正确对待孩子,最终使孩子真正病愈的知识和方法。
有这样一份精准、高效的知识摆在面前,患者父母为何不尝试?
03、如何成为有智慧的父母?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能给出答案
而且,就算孩子没有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甚至也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父母有意识地学习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第一,每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都是动态变化的,孩子现在没有问题,但不代表没有隐患,更不代表一辈子都不会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如果父母掌握相关知识,就更有大概及时识别出隐患,及时“排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办理”。
而且,有些孩子看起来性格阳光、开朗、乐观,但有大概内心克制,出现了“微笑型抑郁症”(又被称为“阳光抑郁症”),这是一种极其隐蔽、危险的抑郁症类型。如果父母不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很大概完全识别不出来,直到孩子决定自杀了,父母才错愕不已、悔恨莫及。
很多父母自身也是有肯定精神心理问题的,好比容易焦虑、追求完美、脾气比较急躁,有的甚至有偏执型、或者强迫型品德异常。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有助于父母增强自我觉察,及时调整,避免对自己、对家人造成心理伤害。
第二,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的背后,实在蕴含了孩子成人成才的真正规律。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眼看社会上越来越卷,所以拼命“鸡娃”。这可以明白。我也一直认为人生不应躺平,而应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直到现在,我也从未停下过学习,一直在“鸡”自己。
但是,真正成功的“鸡娃”要用科学的方法,有正确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只看成绩和荣誉。清华学子、谷歌工程师陈立人的成绩和履历极其优秀,可以说卷赢了社会上99%的人。但他最终残忍杀妻、身陷囹圄,岂非这是他父母盼望看到的了局吗?!
大量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实践告诉我们,最能决定一个孩子是否心身健康、有优秀的性格、最后实现人生价值的因素,不是成绩或人际关系,而是逆商(AQ)。
又或者这么明白:
孩子“成才”之前,必须先“成人”。而“成人”的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
所以,在决定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真正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逆商(AQ),其次是情商(EQ),最后才是智商(IQ)。越挫越勇的高逆商不仅能够有效地防备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还能帮助实在现螺旋式上升。
第三,很多青少年、年轻人在感情中不理性,有明显的“恋爱脑”,父母怎么劝都没用,只好感慨自己孩子“太傻太天真”。实在,父母可以利用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背后的心理根源,引导孩子在感情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中发现,若女孩与父亲长期亲子关系不良,尤其是长期缺乏父亲的伴随和关爱,她们长大后很有大概在恋爱中过度渴求异性的关注和宠爱,出现“恋爱脑”,从而失去理智,备受伤害。
固然,还有另一种大概性,是女儿长期对父亲怨恨、排斥,并逐渐泛化到对全部男性都感到厌恶。如果父亲对女儿还经常采取语言暴力、又打又骂,父母之间又频繁吵架的话,她们还很有大概抵触婚姻,拒绝组建家庭,成为不婚主义者以及丁克。
别的,儿子与母亲长期亲子关系不良,同样也大概会存在以上的问题。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上述苗头时,可以有意识地修复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改善亲子关系,渐渐引导孩子在感情中恢复理性。
如果孩子还小,那父母有意识地与孩子培养出亲密的亲子关系,也能帮助孩子将来建立更加积极的婚恋观,获得幸福。
第四,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原生家庭的负面因素,但实在,原生家庭也有很多积极因素。但这些“正能量”能不能发挥作用,被孩子吸取?要看父母是否有充足的智慧。在某个程度上讲,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就是这种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的话,那孩子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如果正面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的话,那孩子能够学习到父母身上的优点,拥有更优良的品德品质。
好比很多父母非常疑惑:我们身上有那么多优点,我们也经常跟孩子讲好的原理,孩子为啥偏偏不学?
这每每是因为父母虽然满腔热情,但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也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哪怕父母做得对、讲得也对,但孩子就黑白常抵触,自然难以吸取优点。
盼望父母掌握“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明白与尊重,乐意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让家庭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
人们常说“富不过3代”,仿佛成了一个定律或魔咒。实在,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出在家庭教育上。很多父母物质富足,但没有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举动问题,不断惹祸,父母总有收拾不完的烂摊子。甚至父母人到晚年时,孩子也不乐意孝敬、照顾父母,父母内心倍感悲凉。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回旋镖效应”,指的是个体明明很努力地盼望实现某个目标,最后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就好比越用力往外扔回旋镖,回旋镖就会越用力地砸回来,不但徒劳无功,还增加了自己的痛苦。
很多父母就是云云,他们很爱孩子,竭尽全力盼望孩子担当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但因为父母不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孩子反而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成了病人。父母自己也非常痛苦。
如果父母不想被“回旋镖”狠狠扎中,就得用高效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采取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原生家庭获得满满的正能量,成为一个正直、优秀的人。
很多父母步入中年后就已经放弃了学习,但如今已经是AI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纵然父母已经实现经济自由了,也要保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不至于令孩子感到失望,甚至被孩子轻视、鄙视。
人生可以分为3个阶段——生存阶段、生活阶段、生命阶段。在如今繁华强盛的中国,很多人都实现了“生存阶段”,顺利进入“生活阶段”,享受生活的品质和兴趣。
但很多人就此停止了步伐,没有意识追寻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始终未进入“生命阶段”。这也是很多孩子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孩子想实现精神上的抱负和目标,可父母只盼望孩子稳稳当当地过日子。
所以,我盼望更多父母能够意识到终生学习、进入“生命阶段”的意义,在不断往前翻滚的时代巨轮中,我们每个人始终都是门生;
我也盼望,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能够助你们一臂之力,成为时代中的“学霸”,引领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真正成人成才,活出更有意义、价值的一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04A01VR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