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回复: 0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不是吵架,而是把教诲的顺序搞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0 07:58:58|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先问问各人:教诲的路上,你是否崩溃过?
一大早催十遍,孩子也磨磨蹭蹭出不了门,你恨不能摔门先走;
忙一天回家,看娃写作业是又累又气,但也不敢有一点懈怠;
天天睁开眼就是忙,像个被抽打的陀螺,围着孩子转个不停。
然而,生活再辛苦你也能扛。
扛不住的,照旧孩子学习上落了后,成绩上没起色。
有人疑惑:为什么中国家长这么累,还养不出良好的孩子?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因为各人都把教诲的顺序搞反了。
恰如波兰作家莱蒙特所言:
“统统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无论是孩子的发展照旧学习,逻辑错了,结果一定是错。


只讲大道理,不抓小习惯
高考成绩公布后,武汉三中的张煜东,登上热搜。
他说,自己的天赋一样平常,能拿708的高分全因习惯。
而这些习惯,都是在父母引导下,从小创建起来的。
听他这么说,不少家长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好像用错了功夫。
天天和孩子讲道理,却忽略了习惯上的培养。
听过一句话,“塑造人的不是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一贯坚持做的事。”
《教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作者就曾建议,以下这5种习惯,务必帮孩子养成。
①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举行自我调解。
Tip:创建学习进度笔记本,天天提示孩子打卡,记录或是回顾。
②不断探索的习惯:多范围涉猎,跨领域探索,一步步扩大认知界限。
Tip:创建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文档,每周和孩子实验一件新事物。
③自我更新的习惯:对知识举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及时更新头脑。
Tip:从一个知识点开始拓展,画一张“知识点头脑导图”,之后随时添加新内容。
④学以致用的习惯:把书本上的理论,拿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举行验证和巩固。
Tip:和孩子一起动手,创作一本《生活举动指南》,用行动融合所学的知识。
⑤处理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帮孩子增强分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Tip:在手机上创建收藏夹,教孩子分类整理出各学科的资料和考试讯息。




拼命卷孩子,自己当咸鱼
有人说,当代教诲的一大怪象,就是躺平的父母,在拼命卷娃。
自己明明一有空就玩手机,却勒令孩子多读书;自己明明熬夜追剧,却不许孩子贪玩。
教诲短片《听,孩子们在说》里,有个画面,就十分讽刺。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爸爸打游戏,妈妈看剧,却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写作业。
女儿小声嘀咕:“你们要我好勤学,但是你们通常自己都管不住自己。”
无法以身作则,起不到榜样作用,只靠着“家长”的身份逼孩子努力。
是教诲上最典型的逻辑错误。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孩子不会长成你希望的样子,只会长成你的样子。
与其拼命鸡娃,不如自己先拿出积极生活热爱学习的样子。
创建年度阅读筹划,报网课考证书,或是学点一技之长。
当我们专注于提升自己,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不会差。




赚钱第一位,孩子第二位
前几天,单位聚餐,我们组的销冠王哥说起孩子,真是一肚子苦水。
王哥说,别看我年薪几十万,俩孩子的私教课、游学团,就花个七七八八。
给孩子花钱我不心疼,我愁的是,这俩小子成绩一个比一个差。
明年老大就要中考,班主任已经暗示我孩子读技校的可能性很大。
你们说,我能咋办?
我心里暗想,能咋办,谁让你这些年只顾工作,在家里当甩手掌柜。
就像《开学第一课》里说的:
在教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老话说得好,至要莫过于教子。
没有非挣不可的票子,非去不可的饭局。
但孩子的发展却是不可逆,教诲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把钱和孩子的顺序搞反了,发愁的不止是我们,耽误的还有孩子的将来。
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为了不留遗憾,为了尽到父母的责任,照旧呼吁各人平衡一下事业与家庭。
把时间和心思往孩子身上挪一点,毕竟,孩子才是我们的余生。




笑脸给外人,脾气给孩子
网友@乐乐妈,发帖说了件很心酸的事。
在外人眼里,她和善开朗,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从不和人起争执,甚至还挺卑微,对谁都笑脸相迎。
可一回到家里,她就像变了个人,时常对家人发火。
尤其是面对女儿,孩子有一点做不到位,她就不由得吼。
这天,因为孩子放学忘了拿讲义,乐乐妈一怒之下踹了女儿两脚。
倍感委曲的女儿嚎啕大哭,对她喊道:
“我多希望自己是邻居家的孩子,那样你起码还能对我好点。”
突然地,这句话像针扎一样刺痛了她,她这才明白:这些年来自己是多么蠢。
只知道对外人好,忽略了对孩子的爱,只顾着外在的面子,伤透了家庭的里子。
更何况,心理学界早就证实,被吼大的孩子,将用一生疗愈童年的不幸。
首当其冲的,是大脑的损害。


父母的呵斥会刺激大脑中的杏仁核,令孩子无法集中精力。
哈佛教授Martin A. Teicher还发现:语言暴力会导致孩子的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缩减。
也就是说,不被父母善待的孩子,记忆力、反应速度、智商都明显不行!
除此之外,孩子的性格、内驱力、精神状态、能量饱满度,都深受影响。
看到这,你还忍心只把笑脸给外人,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吗?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
这点,千万别搞反了。




小事算太精,大事拎不清
这几天,高考总分705的韩博飞,也是家长圈的热议对象。
采访中,他不止一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因为是父母点燃了他的梦想。
四五年前,爸妈带他参观了清北校园,今后他便立下了考名校的志向。
这个一想就令人兴奋的目的,帮他熬过了三年苦读,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力量。
还有考710分的李宇轩,也是小小年纪,就立志攻克癌症,早早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
这些信念强大、后劲十足的孩子,背后站着的,是有格局有眼光有魄力的父母。
他们不会拿琐事消耗孩子,不会纠结于芝麻绿豆的小事,不会啰里啰嗦地瞎操心。
有句话,很扎心。
如果你自己都蝇营狗苟,怎么期盼孩子出人头地?
在学习上,太多父母把留意力搞反了,大事拎不清,小事算太精。
一天天,只关注这些可有可无的小事,却不想着帮孩子做更长远的规划。
如此舍本逐末的教诲,只会钝刀子割肉般将孩子的能量消耗殆尽。
聪明的父母,从不拿琐事内耗孩子,而是懂得为他蓄能。
带他去更广阔的天地看看,允许他拥有更充沛的体验,鼓励他坚定自己的志向。
这样的孩子,拥有人生的无限可能,不会被早早庸俗化。




成绩比天大,做人是其次
《说文解字》中,对“育”字解释,是“养子使作善”。
教诲的本质是什么?
在先贤圣哲看来,教诲的本质,就是德性的教诲。
《论语》中,孔子也提起过教诲的顺序是:
第一门是品德,第二门是言语,第三门是政事,第四门才是读书。
在孩子的发展路上,学做人永远是首位。
只可惜,内卷的时代,我们只关注卷子上的那点分数。
结果,高分低能的悲剧不断上演,评价体系也趋于唯分数论。
人生是一场拼人格的较量,而非算分数的竞赛。
但凡有点社会履历的人,都懂得做人的紧张性。
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德育永远比高分紧张。
这点做反了,整个家都将后患无穷。




写在末了
我常年从事教诲文章写作,接触过很多家长。
对“可怜天下父母心,殚精竭虑全为子”是深有了解。
为了孩子,父母们什么苦、什么累都不在话下。
但很多时候,我们用力用不到点子上,办事做不到关键处。
心中的关切又每每以一种急躁的、太过的形式显现,终极伤人伤己。
我们走过不少弯路,但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教诲问题,转换一下思路便可迎刃而解。
把搞反的事变顺过来,就能和孩子一起开启正向的良性循环。
我不停坚信,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愿意为孩子做出任何改变。
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10A01J7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