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回复: 0

破纪录的高温和暴雨,地球进入“蒸煮”模式? |【经纬低调出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30 17:41:26|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的天气状况让人难以琢磨,一半网友在三伏天被热浪席卷,另一半网友在全国各地上演雨天经典片段。台风格美变革之下,中气爱给出了最新预测:暴雨持续变革、高温还在扩大!


反常的天气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冲上热搜。从2023年7月起,全球各地已经出现极端高温现象,越过了工业化前的1.5℃警戒线。沙特局部的51.8℃炙烤、新疆吐鲁番的地表81℃的去湿结果,都让人为全球气候捏一把汗。


世界景象组织曾预测,2023年的热浪记录,将在五年内被打破,并成为新的“史上最热年”。6月5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革服务局发布报告称,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出现了。


温度居高不下的同时,各地降雨不断,连以「干」著称的北方也没能逃脱。前有暴雨泄洪鱼群齐跃水面,后有特大暴雨中网友复刻甄嬛传名场面、一辆共享单车将自己从「牛马」变「河马」只为回家。在无数当地人对“沈阳”变“沈洋”的调侃中,暴雨叠高温的话题仍然没有被忽视。


连年不断的极端天气,是否将成为常态?高温轰炸之下,天气预报为什么还是没到40℃?暴雨与高温之中,网友们都是怎样面对的?以下,Enjoy:


1

全球高温再创纪录,

极端高温会成为「常态」吗?



千禧年以来,有一项纪录一直在被打破。随着2023年正式被世界景象组织确认为开始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气温的只增不减逐渐成为了无法扭转的事实。2024年刚过半,不少网友就已经喊话,称「新的纪录已经产生」!
虽然暂时还无法和往年做比较,但在网友描述当中不难发现,各地都已经进入了全副武装的防备状态,乃至已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消息,7月上旬,阿联酋迪拜、伊朗波斯湾国际机场(Persian Gulf International Airport)等地气温凌驾40℃。与此同时,极高的湿度也使得当地的夜间最低气温异常高。近期,伊拉克阿马拉市、伊朗的伊朗沙阿均突破了该地区7月夜间最低气温纪录上限。
目前,波斯湾地区热浪肆虐,同时湿度极高,导致阿联酋、伊朗等国受到严重影响,多国热指数已达140~150℉(60~65℃),已达人类生存极限。热指数即heat index,一种综合氛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热指标,与风寒指数合称体感温度。按照热指数分类等级,125℉及以上的情况,属于最高等级的极端危险情况。
目前,这波热浪正向北流传至东欧,向西流传至北非,向东流传至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影响范围甚广。

部分网友晒出了近期的“热”事件:



  • 7月21日至7月23日,江苏镇江消防队先后接济了价值170多万元的猪,利用水枪为车厢内的猪降温,但仍然有猪中暑殒命。







  • 因遇冷变黑被吐槽“丑萌”的暹罗猫,也因为热浪席卷,毛发重新变白,被调侃道:「高富帅暴晒归来决定重新继承美貌。」




图源 小红书@momona



这都需要归因于近期高压脊下的强对流天气:白天暴热、晚上暴雨。


短时段强对流天气的原理简单易懂:郊区的自然植被白天升温较慢、市区的修建物则不透水比例较高,升温速率较快。一冷一热、温度差异会导致局部氛围的剧烈流动,强风随之而来。


极端天气往往相伴而生。


如果说这些与高温相关的新闻,还看似风趣,那北极圈的变革则值得所有人器重人类的生存情况。


据报道,由于俄罗斯附近气温升高,北极圈附近地区将存在高度的火灾风险,北极圈的气温也飙升至29℃,冰山一角的生物链“多米诺”效应正在进行。


为什么说北极地区的增温速率将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圈背后,有着一套复杂独特的成因。



  • 正反馈效应:由于海冰的加速融化,其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致使地表反射率降低,会吸收更多的太阳光,进一步让气温增高。这一结果则再次指向了海冰的加速融化,也使温度与海冰的正反馈效应形成闭环。


  • 环流效应:虽然处于极地,但中、低纬度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以及自然变革,都会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传导至北极,导致气候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地球内部变率的影响下,极端高温事件并不会年年发生,但如果全球变暖持续加剧,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难以控制。


北极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并且紧密影响着生物链。天气变暖致使海冰急剧减少,极地生物生存受制。同时,冻土融化将释放大量甲烷,让全球变暖进入恶性循环当中。


如果“地球的空调”失效,不予以克制,海平面上升加快,将造成沿海城市淹没、淡水短缺等生存问题。彼时,极端天气常态化将无法控制,生态灾难也将随之到来。


2

高温连续轰炸,

天气预报为什么很少到达「40度」?



接连不断高温红色预警和骄阳攻击下,网民们忍不住发问:「不管太阳怎样发力,天气预报难道一直维持在37度?」


现实上,关于天气预报的这一疑问由来已久:天气预报是否一直在回避4开头的问题?“高温低报”之中到底有没有误会?为什么高铁车厢里标注的室外温度会如此之高?




武汉汉口车厢


官方回答是:景象预报涵盖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多维度的大气监测与分析。


首先,气温丈量具有标准情况。按照世界景象组织的相关规定,景象部门所监测的温度应当为:百叶箱中,温度计所丈量的气温度数。百叶箱的位置,则须安放在草坪上,距离地面保持1.5米,四周开阔,没有高大的修建大概树木来阻挡风或阳光。


其次,不同情况的及时温度有所不同。例如,一座城市内,受修建设计、车辆影响,相距较近的两块地面的温度会存在明显温差。太阳辐射下,水泥路大概柏油马路的温度往往高达50℃,深色皮质座椅乃至可到达60℃。因此,部分网友的“地面煎鸡蛋”法并不能得到客观气温。


此外,气温和体感温度存在肯定差异。即,百叶箱中的气温和人体现实上感受到的温度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天气预报后,会继承发布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等辅助信息让大家合理穿搭和防晒。


总体而言,气温不即是体感温度。


并且,40℃的气温是真实存在在观测站的逐小时气温实况中,被报道过的。
武汉蔡甸新庙站点逐小时最高气温实况


目前,全国气温排行榜前十位均是40℃起步,气温新高不断出现。你以为的34.5℃,很可能体感温度已经到达40℃。防暑工作,势在必行。






3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5摄氏度

世界将有哪些变革?



世界景象组织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内,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程度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将到达80%。

1.5摄氏度的概念是什么?

《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曾经指出,应该将全球的平均气温控制在工业化前程度2摄氏度的升幅之内,并且为控制在1.5摄氏度的升幅内而努力。


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5摄氏度,将面临着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热带雨林干旱。北大西洋的变暖也将使降水带北移,带来干旱现象;北极海冰的融化则将使海水之间的温差减小,洋流被削弱,将导致风向变幻莫测,寒流与暖流的交织将使异常天气愈发频繁。根据世界景象组织的预测被藻类赋予颜色的珊瑚礁将在全球升温后,由于藻类的逃离而变白乃至消失。

除此之外,冻土层融化将导致温室气体释放、丛林火灾肆虐等生态问题都将可能上演。


1.5摄氏度,大概对于人类而言可能只是空调按键的渺小差别;对于大自然而言,却是蝴蝶效应开始前,求救信号的再度释放。


4

肆虐的暴雨

要下到什么时间?



怎样形容最近的北方暴雨?许多网友说堪比杉菜离开道明寺、二月红求药、依萍回陆家和祺贵人雨中杀青。






一辈子要强和乐观的北方网友也显现了一波「和暴雨搏一搏」的冒险精神。上班的时间还自称为“牛马”,下班自动化身“河马”。乃至锐评:家里值得游泳回去吗?






这种面对暴雨临危不乱的松弛感,一度冲上热搜,让人感叹网友的极致松弛感。与极端天气一同到来的还有「奇观」:暴雨后鱼群冲进城市河道、集体跃出水面,挡住了前行的门路。


部分网友调侃道:“我距离成为钓鱼大亨,只差一个抄网。”






当然,“沈洋”也有颇具商业头脑的网友直接开辟了新的赛道:真正的「摩托艇」业务。




图源:爱吃烤豆皮


部分网友在暴雨期间也拍到了城市百年一遇的“人生照片”。目光所至,路面含量过低。




图源:缄默沉静寡言不爱说话


公交车司机更是得到“一秒N刷”车窗的极致体验。乘客们在“速率与激情”的氛围中自觉担忧起来:「不远处的小轿车到底是在漂还是开啊?」


阴沉的天空搭配撞击的水流,让每一步路都显得格外艰苦。






图源:缄默沉静寡言不爱说话


即便网友充足乐观应对,我们仍然无法忽视这场暴雨带来的直接影响。以沈阳为例,73年一遇,大概意味着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大家在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面临着电缆被冲断、村落小院被淹没、财产物资受损,乃至受伤的情况。


人类在暴雨面前,也变得渺小而无力。




视频自河南省景象局


「从早到晚天空灰暗、不见阳光。」


「三层以下居民立刻转移到高处。」


似乎正应了影视作品中的笔墨: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从地面看积雨云的形成过程



真正面临一场暴雨时,大气层的不稳定布局和强大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让人类明白「天意难违」。这场对流性中夹杂着稳定性的暴雨,伴随着强降水和全覆盖,让暴雨逐渐演酿成“自然灾害”。洪涝之下,山体滑坡、水质浑浊、漏电停电等现象难以制止,我们能做的便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及时关注天气信息,做好预防。


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概这次暴雨,是大自然的又一次警钟。





气温的异常变革会再一次带领我们走向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人类的顺应能力再强,也无法放任地球去流浪。

大自然是公平的主宰,地球的求救信号已无法被忽视。人类和自然,都需要喘息的机遇。每一方的努力,都会让明天的生活多一分希望和变革。

未来,基于地球存在。这浩瀚宇宙中的小小白点,看似微不敷道,却是人类跨越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敬畏历史的同时,人类更应该器重延续文明的未来。


Reference:
1.天气预报真的不敢报40℃吗?回应来了 by 人民日报


2.全球气温上升1.5℃,地球会发生什么?by 把科学带回家
3. 特大暴雨还要下!台风格美再发生变革,新一轮高温酝酿 by 中国景象爱好者
4.40℃!为何今年热得这么早?by 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30A041P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