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回复: 0

砸锅卖铁送孩子去读国际学校,是糊涂,也是认知颠倒|国际教诲面面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0 11:21:5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球化的本日,国际教诲成为很多家庭关注的核心。谈及国际教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高昂的学费,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体系和加诸国际教诲之上的多元、全面发展等光环。

该如何看待国际教诲?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国际教诲呢?本期国际教诲面面观邀请中国教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陈志文老师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郑金连老师一起探讨



国际教诲面面观: 大家有一个印象,国际教诲就是要烧钱的,是不是只有砸钱才能砸出好的国际教诲?家长砸的这些钱到底都是花在哪里了呢?

郑金连:砸钱是肯定的,选择国际教诲的家长换了一个赛道,而这个赛道的要求更高,所以费用也会更高。起首是学费高昂,其次除了学费以外,还有很多实践活动。选择国际教诲赛道的家庭,大部分目标照旧为了上国际名校。这些大学会看重很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包括国际赛事。为了申请书中的相关实践活动,你必须参加这些国际活动,而这些活动本身就需要费用。如果要把孩子培养成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突出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好比北师大附实验的学生,他们有非常多的国际赛事活动要参与,这些都需要大量投入。

陈志文:我们国内的国际学校收费有些明显高于国外的一些学校,包括私立学校。这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是强买强卖,家长可以选择不去。所以读国际学校是个人的选择,有钱去读当然可以,这没有什么可讲的。 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国际教诲是不同的赛道,不同的成长路径,没有必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去读国际学校。我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最近几年,有些家长很有意思,孩子去不了英美,就送去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国际学校,因为成本低。这也是一种不同人的选择和思量。我和一些家长聊过,他们有个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孩子末了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校和老师。这是严重错误的。一个优秀的孩子起首是家长培养出来的。末了呈现的效果是毕业于名校。为什么高考后清华北大在生源竞争上白热化,最激烈?前两年,浙大在高考招生时说,在浙江排名前100名的学生报浙大,可以获得50万奖学金。厥后被教诲部品评并撤回了。注意,为什么名校要抢生源?因为生源是决定性的,在中学表现得更突出。所以现在中考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只管不让勤学生聚集到名校去。这个原因也比较简朴,因为一旦进入名校,这个中学就变成超等中学。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著名中学校长云集的会上,有一个超等著名的中学校长说了一句让大家有点不舒服的话:“我们不要过度放大本身的价值,尤其是我们校长的价值。”他说,大家都在拼命干一件事,抢生源,因为大家很清楚,决定性的是谁人生源,不是我们。我们只是末了推了他一把。

所以我想提醒的是,优秀的生源永远有选择权,所以他们选择了名校,末了的效果变成了名校好像出了一堆著名的学生。是谁成绩了优秀的学生?起首是父母。虽然老师和学校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有重要的价值和贡献,尤其是老师有时会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发挥转折点的作用,但总体而言,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教诲不喜欢讲遗传,但遗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当然,更重要的家教和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仅仅依赖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那么世界就不会进步,社会阶层也不会活动。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家风家教是决定性的。

所以,大家如果为了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国际学校而过度举债,砸锅卖铁,这本质上是认知上的颠倒。以为把孩子送到一个教诲资源非常好的名校,孩子就会变成龙凤。这是一种幻想。学习起首照旧取决于孩子本身。不仅仅是天赋,还有他的行为风俗、包括所谓的自律和内驱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最终的效果。如果只是把孩子送到名师那里,不努力学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社会是如许,那就变成了富人的天下,他们可以选择最好的学校和老师。但纵然你把孩子送到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如果他不努力,最终照旧不会有显著的改变。这是正常的。

郑金连:我补充一点,教诲的确非常依赖家庭的支持。无论是国际教诲照旧国内教诲,家庭的投入都非常重要。国际教诲的费用高,但国内教诲,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对于想要让孩子拔尖的家庭来说,投入同样很大。如果盼望教诲过程更加省心,国内教诲大概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国内教诲系统较为公平。在国际教诲中,家庭的资源投入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

陈志文:郑老师做了一个重要的提醒,即国内教诲的成本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也不低,包括各种辅导班和培训班。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负担现实上是家长们本身增加的。这种额外的负担来源于社会竞争的焦虑。社会学家曾经说过,现在的焦虑现实上是新兴中产阶级的焦虑,担心本身从中产阶级的地位上掉下来。因此,他们拼命地竞争,也将这种竞争压力转嫁到下一代身上。我特别想提醒的是,我们在对本身和孩子的学习发展上,应该有一个正常、正确和科学的预期定位。坦率地说,单靠拼命竞争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尤其一些并不善于的。

陈志文: 为了减轻负担,各级考试都在进行改革,例如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替代中考。在像北京如许的地方,满分从600分提高到670分。根据2022年的数据,在海淀满分660分的考试中,70%的学生得分都在600分以上,而零分到400分之间几乎没有人。表面上看,660分好像很高,但现实上,这种高分背后大概隐藏着误导。很多家长和孩子大概因此误以为本身的孩子非常优秀,仅一步之遥就能进入著名中学,然后拼命刷题。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地方。家长不应仅仅通过效果来评判孩子的优秀程度,尤其是讨好式考试背景下,高分效果大概会产生误导。

再好比,近两年高考中有位叫唐尚珺的学生,他考了16次高考。大家注意到他在前期补习时,效果逐步从专科到本科再到一本,但厥后效果徘徊在某个水平线上。这说明白什么?就是尽管我们考试的难度保持平稳,持续刷题多年也不会显著提高水平。拼命投入并不一定能提高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对本身和孩子有清醒的认知和定位。


腾讯新闻《国际教诲面面观》系列直播节目,致力于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专业的国际教诲信息服务,搭建优质的国际教诲资源桥梁。下一期我们将邀请嘉宾,就从公立转轨国际赛道什么时间最合适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分享,接待大家锁定我们后续的直播。


往期回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809A02V4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