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回复: 0

因烦闷而休学的孩子,怎样成功复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青少年遭遇心理健康问题后,有时需要休学治疗。治疗、康复之后,有些孩子却难以顺利返校复课。

孩子们为什么无法回到学校?有什么办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如果孩子无法继续学业,家庭可以怎样应对?近日,南都健闻记者与两名青少年患者聊了聊,并向专业医师请教这些问题。
在学校遭遇的社交问题、来自长辈的压力、来自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变故、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等,构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稻草”,他们对学校有排斥,但对将来的担心、对搭档的渴望也让他们生存着回到学校的可能。
医生表示,遭遇情绪停滞的儿童青少年,在病情稳定、做好作息调整等准备后,是有条件成功返校复课的如果反复尝试不成功,家庭可以先把重心放在健康生存、充实生存上,“先不谈学业,放开手,让她/他去做感兴趣的事”。

放学时间,孩子们排队走出校园。南都资料图
生病了,还想上学吗?

14岁的小鱼(化名)趁暑假来广州住院治疗。小鱼一头长发、大眼睛,讲话慢,不怎么跟人对视。其实,她并不总是这样,有时候她高兴话多,能在半夜给老师打电话讨论习题。小鱼得的是双相情感停滞,也叫躁郁症,高兴话多与心情低落已交替发作了3年,看病、请假、吃药,对于她已是家常便饭。
对于学校,小鱼已经有了躯体上的抵抗感,“在学校,我总是觉得不舒服,有时候肚子疼,有时候头疼、头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15岁的小浩(化名),确诊焦虑、烦闷已有3年,暑期时在广州白云区心理医院住院治疗。3年前,小浩母亲因病去世,小浩出现连续的情绪低落,看到陌生人或人多时就紧张、害怕,感觉任何人都不友好,后来,他出现了躯体症状,心慌、胸闷、头痛,学习不可克制地受到影响,记不住东西,无法会合注意力,成绩下滑……
三年来,他断断续续地请假、看病、吃药,在暑假来广州住院之前,他已经休学了半年。
离开了学校,小浩一直很担心将来,“我今年17岁(虚岁)了,初二还没读完,我很焦虑,如果别人问我几岁,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我现在可以靠我爹养着,但我也快18了……”
想回到学校吗?小浩想了想,“不是我想就能做得到……如果回学校,不想回到我伯伯所在的学校”,原来,小浩的伯伯是一名老师,总觉得“最好的才是最适合我的”,伯伯对小浩要求非常高,同时,小浩也碰到了一些“以大欺小”的事

新华社资料图湖北一所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运动。 (图文无关)
学校生存,快乐过吗?
回想学校生存,小浩觉得,只有小学是最快乐的时光,“当时成绩还比较好,跟同学也都认识”,而后来,更多的是“假开心”:同学有时会笑,小浩感觉自己不笑的话会不合群,就假装开心,跟他们一起笑。
到现在,小浩觉得自己很会“假装”,“每个人都会‘装’的,但我是每时每刻都在‘装’”。
小鱼回想学校时光,觉得只有一二年级开心过,之后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变得不开心,四五年级履历了一次转学后,连好朋友也没有了,新的同学很难合得来,她就总是一个人待着,周末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
对于之前的履历,小鱼不愿回想,她得知妈妈有帮她转学的打算,只希望新学校的人能更加友善一些,“希望不要说我坏话”,原来,在学校时,有同学嘲笑她的嗓音,叫她“夹子姐”,找到老师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病区主任汪鲁刚。
为什么无法上学?
“很多小孩生病以后,家长看着表面是厌学问题,其实孩子早已出现了烦闷、焦虑等情绪问题,在学校坚持不下去”,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病区主任汪鲁刚介绍,患上烦闷症等情绪病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交每每会陷入“恶性循环”
学习方面,烦闷的孩子会精力不敷,总是感觉很疲劳,还会有睡眠问题,导致记忆力、专注力都下降,成绩也随之滑坡,陷入“无动力-成绩下降-学习吃力-厌学”的下滑曲线。
社交是孩子在学校的另一大需求,烦闷的孩子,会出现动力不敷、兴趣减退,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之后又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同学,产生自卑、自责情绪,不自觉地远离同学、朋友,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加重,孩子有可能会感觉被其他人孤立,进一步陷入社交困境。
而躁郁症患者,比烦闷症多了躁狂发作的痛苦,轻微的躁狂可能让人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但发作严重了,人会行为失控。
“其实,大部分孩子不会抗拒上学本身”,汪鲁刚认为,孩子们担心的是返回校园背面临的各种问题:控制不好情绪,学习压力大,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等等,很多孩子返校后还要继续吃药治疗,对于紧张的校园生存难以顺应,尤其是初三、高三这样学习压力大的年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主任周燕玲。
需要做好这些准备
对生了情绪病的孩子来说,恢复到什么程度,才具备返校复课的条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主任周燕玲向南都记者介绍,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以情绪问题为主,并不会像精神分裂症那样造成严重的认知功能侵害,以是,烦闷、焦虑、双向情感停滞等情绪问题对学业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准备,孩子是可以回学校的。
怎样才算“准备好”?周燕玲总结了一套标准:
一、病情已经稳定了三个月至半年;
二、生存作息、衣食住行已经调整到可以顺应学校的节奏;
三、已经自学或上网课一段时间,找回了一些学习状态;
四、患者自身对复学也有充足的意愿;
五、与学校和老师做好了沟通,在刚复学的阶段给孩子一些学业上的调整余量。
她强调,在返校这件事上,孩子自身有充足的意愿十分重要。8月底时,周燕玲的门诊病人中约有将近两成都是来开复学证明的,“有一天的门诊里,有十几个孩子都是来办证明的,他们都是我长期跟访的患者,据我的观察,大部分都调整得不错,没有调整好的两名患者,就是家长有复学意愿,但孩子自己还没有充分的复学意愿”。
健康的生存作息有助于顺利复学,也是复学前的须要准备。周燕玲有一个患者,双相情感停滞已发展到出现幻觉,总觉得有人在耳边批评自己,治疗休学一年后复学,一次就成功了,周燕玲认为,这与家长的支持和这个孩子休学期间规律的生存作息有很大关系,“孩子的家长特别支持,决定休学时没有犹豫,治疗为先,孩子‘躺平’时也不给额外的压力,休学期间还帮孩子保持了规律的生存,病情稳定后还带她去舞蹈班,保持规律的运动”。
对休学的孩子来说,规律的生存和运动,并不容易做到。在每个孩子办理休学时,周燕玲都会嘱咐:在将来的半年或是一年,你的生存可能比较自由,但希望你还能像上学时那样早睡早起,也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实际上,她知道,很多孩子一开始能做到,但时间久了很难坚持,毕竟孩子的自控力有限。
汪鲁刚强调,家长、老师包括患者自己,在返校复学前都要调整预期,“没生病前可能成绩很好,生病以后,如果还希望像以前一样,那也是很难的,对不对?”他碰到过一部分孩子,有的是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期待高,有的是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结果返校后顺应困难。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专门开设了复课支持门诊,帮助那些情绪疾病康复后准备复学的孩子。
如果复学总是不成功
对于一部分生病的孩子来说,返校复课没有做到一次成功,甚至多次尝试也没有成功,家庭该怎样面对这样的环境呢?
“实在不可,那就不着急,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家就在家,但尽量要让生存方式保持健康,同时帮他找到一些事情做一做,让生存充实一些”,周燕玲说。
她接诊过一个中学生,复学反反复复,一直没有成功,到17岁也没有把初中读完。休学第三年时,她不再想复学这件事,去学了化妆,去参加自己喜欢的COSPLAY,从自己化妆到帮别人化妆,参加、组织各种运动,做多了之后,这个女孩做事情越来越有条理,生存也规律了,后来,她觉得自己化妆已经做得很好了,还想去读书提升一下自己,就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学校。
“孩子大了,还是可以找到让自己规律地去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仅盯着上学这一件事,放开手,不谈学业,让他们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周燕玲说,这也是她从这个孩子身上感受到的惊喜和劳绩。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通讯员 宋易倩 谢智菲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13A05ZJ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