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平均预期寿命”比“平均死亡年龄”这个指标良好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平均预期寿命不是平均死亡年龄,附2023年中国人口生命表》,其中有一段已经阐明了:“从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可知,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预期寿命与各个分年龄组的死亡概率有直接关系,但与人口的年龄布局无直接关系;而平均死亡年龄则与人口的年龄布局有直接关系。由于老年人的死亡概率高于年轻人,因此,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则平均死亡年龄越高。”

一些网友看了昨天的文章后,评论说:“实际的人均寿命其实很容易统计,将2023年度去世人口的寿命全部相加,然后除以去世人数,就能精准的得出2023年度人均寿命”; “人均寿命很好计算,只要把每年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计算一下就知道了”;“为啥不说平均死亡年龄,非要说平均预期寿命?太复杂我没看懂”。

生命表确实比较复杂,外行人如果没有耐心,确实不容易看懂。其实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尽量写得通俗易懂,并对生命表作一些简化了,例如没有在生命表中增加“存活率”这一列(因为考虑到已经有死亡概率这一列),也没有介绍怎样把分年龄组死亡率转化为死亡概率。

我本来想回复这些网友的评论,但考虑到几句话解释不清楚,所以今天我再写一篇短文来解释这个问题:“平均预期寿命”比“平均死亡年龄”这个指标良好在哪里?

为了通俗易懂地解释这个问题,下面我举一个假想的例子来阐明。

假设有一个国家,各个分年龄组的死亡率一直保持稳定,并且老年人口的分年龄组死亡率高于年轻人口,那么,无论人口年龄布局怎样变化(例如无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10%还是20%还是30%),平均预期寿命是稳定的;但如果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那么,由于老年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年轻人口,所以平均死亡年龄也上升了。

平均预期寿命越高,阐明医疗卫生条件越好;但平均死亡年龄越高,却不一定能阐明医疗卫生条件越好,因为生养率越低,老龄化程度越高,平均死亡年龄也越高。

因此,采用平均预期寿命,更能反映医疗卫生条件是否进步;而采用平均死亡年龄,却不一定能反映医疗卫生条件是否进步(因为平均死亡年龄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养率下降)。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平均预期寿命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康健水平的一个紧张指标,而不采用平均死亡年龄这个指标。

根据团结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2023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2岁(男女平均,下同),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域(More developed regions)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9岁,较不发达国家和地域(Less developed regions)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7岁,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域(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4.1岁。可见,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是正相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1981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7.77岁,1990年为68.55岁,2000年为71.4岁,2010年为74.83岁,2020年为77.93岁。可见,近几十年,中国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反映了中国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康健水平在逐步提高。

关于生命表,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来说,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其余各岁平均预期寿命,但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1岁人口的预期寿命反而高于0岁人口。原因是,在计算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时,包含了全部年龄组的人口;而在计算1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时,已经把0岁组的死亡人口清除在外,由于0岁人口的死亡概率远高于1岁人口,因此,能够活到1岁的人,其平均预期寿命高于0岁人口。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1A015H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