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回复: 0

专家称,这是一种杀死孩子的危险趋势,父母亟待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9 06:54:1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当下的年轻一代而言,“镀铬”这一行为已悄然成为一股令人担忧的新潮水,其背后隐藏的是对合法产品滥用的危险探索。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与医学毒理学领域的权势巨子专家安东尼·皮松博士深刻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青少年们通过吸入一系列一样平常用品中的碳氢化合物,如永久性记号笔、气溶胶除臭剂、指甲油、金属漆等,试图达到一种短暂的兴奋状态,而这种行为被形象地称为“镀铬”。
“镀铬”一词的由来,据皮松博士解释,源自于吸入喷洒在布料上的金属涂料后,脸上留下的铬或金属陈迹,这一形象形貌生动反映了该行为的危险性与非传统性。常见的镀铬方式包括直接从容器或通过浸满化学品的布料、塑料袋等物品进行口鼻吸入,儿科专家贝蒂·崔博士在其著作《人体学习实验室:深入了解你的解剖结构的工作原理》一书中也对此有所提及,并指出这种行为的历史悠久,但比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又有仰面之势。
据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SAMHSA)的数据,尽管整体上吸入剂滥用率在1990年代达到高峰后有所下降,但比年来青少年群体的实验率却再次攀升。从2015年的684000人增加至2022年的554000人,并在2023年至少达到564000人,显示出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这些孩子往往伴随着潜在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只是寻求一种放松或自我疗愈的方式,”皮松博士忧心忡忡地表示。随着社会压力、焦虑与抑郁等情绪问题在年轻人中日益普遍,他们更容易被这种看似无害实则危险的行为所吸引。
值得留意的是,社交媒体平台如TikTok上,关于药物吸入的内容屡见不鲜,尽管平台正在采取措施限制相关内容,但“WhipTok”等标签下的视频仍在一定水平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传播。贝蒂·崔博士提醒,这些化学品不仅容易获取且价格低廉,更因其“合法”身份而降低了青少年的警惕性,使得“镀铬”行为在青少年中悄然蔓延。
镀铬行为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短期影响可能包括类似于酒精中毒的症状,如欣快感、头晕、言语不清等;而长期后果则更为严重,可能涉及肾脏、肝脏损伤、精神病变、成瘾乃至死亡。专家强调,由于个体差异和所用产品的不同,风险水平难以一概而论,但每一次实验都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面对这一挑战,家长和教育者需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皮松博士建议,将家中不必要的化学品妥善存放或丢弃,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身材状态。贝蒂·崔博士则提倡通过持续、开放的对话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用同理心引导他们认识到镀铬行为的危险性。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监控工具限制孩子打仗不良内容也是有效的防备措施之一。最紧张的是,当孩子面临压力或好奇时,家长应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共同探索健康、积极的解压方式,确保他们远离镀铬等危险行为。
“镀铬”现象的兴起为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行为安全的紧张性。通过加强教育、进步警惕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我们有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环球热点一手掌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9A00UH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