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回复: 0

对孩子“过度关注”是一种伤害!做到这4点,对大人是“松绑”,对孩子是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作者 | 秋秋播音 | 武冰洁视觉设计 | 王荣佳、樊薇栏目主持 | 杜润楠



带孩子在小区里骑车,我们这几个家长在一边看得心惊胆战,时不时提醒:“看着路,别摔跤啊!”“慢点骑,别相互撞了!”
孩子骑车出一身汗,我不骑车也一身又一身的汗——盗汗,生怕一个提醒没到位,孩子出点啥事故。
为什么有些家长觉得教育起孩子来心力交瘁?因为所有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像这种小事,我们管得太多了。
管太多确实可以避免孩子犯一些错误,但同时也拦阻了他的成长。








通常生存里,家长在各个地方“过度关注”,反而容易引发孩子的各种问题。

玩乐上的“过度关注”,让孩子难以专注像上面提到的骑自行车,当孩子沉浸在其中时,我们频繁地打断,迫切地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哪里做得欠好,给出自认为更好的做法,喋喋不休,会使孩子根本没办法专注于自己的行为。
这种现象,还出现在孩子专注于某个玩具、翻看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时。
学习上的“过度关注”,破坏孩子的内驱力现如今,父母给予关注最多的地方就是孩子的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做好,家长在一边监视、辅助;为了让他少犯错,一遍遍提醒;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提前安排好学习任务……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这么被破坏的。没有内驱力,孩子是不会积极主动去学的。
在学习上,父母能做的其实不多,学习的成果终极要靠孩子自身来完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生存上的“过度关注”,削弱孩子的“自我代价感”不小心打翻牛奶、弄脏衣服、吃饭掉饭粒……
孩子的小毛病总能换来父母的絮絮叨叨,于是他们的精力全消耗在这种小事上。
不仅如此,在生存中,父母的“过度关注”还体现在替孩子做选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上:“怎么能不吃鸡蛋呢?鸡蛋有营养!”“别选白色的衣服,不耐脏!”
父母以为是“为孩子好”,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忽视和否定。





那么,父母和孩子相处,分寸怎样拿捏?怎样保持合理的“界限”呢?

少入侵孩子的感受
饭菜好欠好吃,孩子说了不算,家长说了才算;
兴趣班/文具/衣服喜不喜欢,孩子说了不算,家长说了才算……
父母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将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关闭起心门,不再信任父母。
我们只有恭敬孩子自己的感受,才气让孩子活出生命力和自我。
少“指导”,鼓励孩子试错有的大人,真的很爱指导,孩子要实验新东西,父母的指导就接踵而至,且常常伴随着制止和指责。
本质是在表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这事儿只有我知道怎么做,这事儿只能这么做。
能让孩子试出来哪种方式更好,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才是最有意义的。


少干预,给孩子留白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是需要时间来和自己、朋友相处的。
也就是说,孩子每天需要一定时间去脱离老师、家长的安排和指导,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开心、充实、失落、难过,从而思考什么是幸福感、成就感,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父母要把握好界限,合理地辅助、引导,但不外多干预,才气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父母多照顾自己
父母照顾好、谋划好自己,才可以带动孩子变得更好。父母的特质、生存方式和思维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对未来有规划,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搞好亲子、夫妻关系等日常生存中的人际关系;有成长思维,有实验做改变的勇气……
好的父母,就是一边关注又一边放手,既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他成长的耐心和信心。这对孩子来说,是最有益的。

本文作者|秋秋

本文来源|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每天中午一点半,为您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责任编辑|杜润楠 梁瑞哲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006A05N1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