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回复: 0

上瘾性行为,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有“瘾”吗?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犯瘾”的时候:

总是忍不住点奶茶;


不喝咖啡就难受;


一到晚上就想吃炸鸡烧烤;


半小时不看手机就不舒服……

明明知道这样不好,上瘾过后是无尽的疲惫和自责。但为什么我们越逼自己戒瘾,就越是上瘾呢?

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今天,我们想聊聊:正在侵蚀当代年轻人的“上瘾性”行为。或许看完之后,你会知道自己为何会对某些事物“上瘾”,也就知道怎样戒瘾了。
“上瘾性”行为
为何越逼自己戒掉,越是沉迷?

首先想和各人夸大,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上瘾性”行为,与要去医院做专业诊断和治疗的“病理性成瘾”,通常相去甚远。例如病理性赌博成瘾、游戏成瘾、酒瘾、性瘾等。
因为很多人在说自己成瘾的时候,是有浮夸和调侃的成分在的。就像偶尔 emo 的人说自己“抑郁”了,偶尔不想社交的人说自己“自闭”了。事实上,TA 们并没有到病理性成瘾的精神疾病的水平。
相反,生活中大部分说自己“上瘾”的人,多数时刻只是喜欢、渴望、重复做某件事。只是有些时候,会一边渴望主动地做这件事,一边又讨厌不够自律的自己。
你或许也试过,想戒掉自己身上的各种“瘾”,却总是失败,然后批评自己:
“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是做不到?”


“我怎么一点自控力都没有!”


“再这样下去,我就废了!”

为什么我们越逼自己戒掉,却往往越容易沉迷呢?
事实上,戒掉这些“瘾”,真的不简朴。因为我们“成瘾”的大脑,也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变化。
首先,“成瘾”的大脑需要更多奖励。我们都听过“多巴胺”,它带给我们夸奖感,让我们产生动力,领会到快感。而在“成瘾”的大脑中,多巴胺的运动力变弱了。如果还想要获得同样水平的夸奖感,得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行。
例如,我们平时吃一顿烧烤就能获得快乐,“饮食成瘾”的人可能需要同时吃烧烤、炸鸡、汉堡、奶茶等,才能感到满足。

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再者,想要更强的注意和期待。我们睡前随手刷刷直播,不一定会有购物冲动。但“购物成瘾”的大脑一看到主播在试用试穿,很容易唤起与之相关的情绪影象。
即便 TA 们已经拥有一堆衣服鞋子、囤到快过期的商品,仍然会期待购物带给自己的快感,然后鬼使神差地激情下单。
最后,是大脑更难控制冲动。“成瘾”的大脑,额叶功能相对受损——这是负责管理冲动、控制自己的脑区。
它让我们能在夜晚控制自己,实时放下手机,让身体早点休息,为第二天储蓄能量。可对“熬夜成瘾”的人来说,TA们的额叶功能没那么强,这件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正如《欲罢不能》的作者亚当·奥尔特认为的:与药物上瘾或对某种物质上瘾不同,“行为上瘾”是你在进行个行为时,大脑里的“停止”键失效了。
即便你已经不那么享受,你也很清楚这个行为长期下去,会给你带来伤害,但你还是停不下来。
“成瘾”背后
藏着未被满足的内心需求

“上瘾”那么难戒,我们就只能认输了吗?倒也不是。
瘾,并不是无懈可击。
早在 20 世纪,生理学家就提出,一个人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密切相关。
别的行为成瘾背后,同样隐蔽着未被满足的生理需求。所以,与其不停责问自己:为什么你就是戒不掉“瘾”?不如试着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你为什么需要这个“瘾”?
对于“上瘾”的 TA 们来说,爱、自主、安全、自由、掌控感等内心需求,从未被好好地看见和满足过。
即便长大后,也可能会像饥饿的婴儿一样,嗷嗷待哺。那些令 TA 们上瘾的事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为了内心需求的替代品。
然而,美食、手机、购物、熬夜等,虽然能短暂填补内心空洞。最终还是会像无底洞一般,怎么填也填不满。
理解和允许自己上瘾
“瘾”反而可能会消散

想要戒掉不健康的“瘾”,我们得从健康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做起。到底要怎么做呢?
1
挖掘未被满足的生理需求

“犯瘾”的时候,不妨先暂停一下。问问自己:
是什么引起了这个动机?


此时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情绪?


想点烧烤、炸鸡、啤酒,是真的肚子饿,还是孤单、委屈、不甘心?


忍不住熬夜到破晓两三点,是手机真的很好玩,还是想补偿白天失去的个人时间、自主感和自尊感?[color=rgba(0, 0, 0, 0.9)]

无论想到什么,你都可以在纸上或者手机上写下来。也许说着说着、写着写着,那些已往埋下的“病因”就出现了:
“他凭什么嫌我胖?现在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为什么弟弟有、我没有?现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没人爱我,我就要好好爱自己!“


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看清已往的创伤,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真实需求。当你理解自己为何上瘾,或许就不会再苛责自己了。
2
换一种方式“上瘾”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和欲望永远不会消散,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克制,你所能做的,不过是终于肯诚实地面对其中的一小部分。
强行压抑内心需求,或者强行戒“瘾”,是很难的,还可能变本加厉。不妨先允许自己释放这些被压抑的需求和欲望。
关键要在过程中,换一个方式上瘾——更正念地,去吃、看、买……专注在当下,让脑海中那些不甘心的想法、批评自己的声音,被当下的真实感受盖过:
这块鸡爪表面是微黄色,挂了一些红油,看起来肉比力厚;


放进嘴里,辣味让舌头有微微的痛感,柠檬的酸味也出现了……[color=rgba(0, 0, 0, 0.9)]

当注意力集中在嘴里这口食物上、眼睛看到的画面上、想买的物品信息上。它们就可以脱离满足生理需求的属性,回归物品的本质了。
然后我们就会发现,“瘾”的气力弱了。
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甚至,还有的人会尝试让自己对某些容易引起积极反馈、得到多巴胺激励的事物、行为上瘾。比如“学习上瘾”“跑步上瘾”“打球上瘾”等,这些“上瘾”行为,反而越做越让人快乐。

权图库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多一些自我肯定

当然,除了“犯瘾”的时候,平时我们也可以多用健康的方式照顾自己,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自己。
“今天你又吃到了很好吃的外卖,你可真会选啊。”


“你今天比昨天早睡了5分钟诶,你真的太棒了。”


“不要紧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管你变成什么样,你都是值得被爱的。”

研究发现,越是低自尊的人,越可能行为成瘾。提升自我价值感,就像打造坚固的盾牌,让“瘾”望而却步。
写在最后
当然,生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成瘾”的大脑也需要帮助。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瘾”已经非常具有强迫性、不可控,甚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无法靠自己缓解。一定要实时去医院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帮助。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危言耸听。食品、手机、购物等“上瘾性”行为,本身当然不至于毁掉一个人。只是,当我们长期用不健康的方式应对内心需求,那身心必将会回馈给我们不健康的结果。


策划制作
来源丨壹生理(id:yixinligongkaike)
作者丨木棉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1A09JS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