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回复: 0

因妈妈限制吃零食,孩子想跟爸爸,法院这样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9 09:12:16|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夫妻离婚后,两个儿子都判给了母亲,长子满八周岁后又表示想与父亲生活,称父亲陪自己玩,而母亲却限制自己吃零食。父亲王老师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法院审理后,以“未成年人长处最大化”为出发点,终极驳回了父亲的诉讼请求。
2018年,赵女士和王老师协议离婚,6岁的长子东东(化名)和1岁的次子辰辰(化名)都由赵女士抚养,王老师无需支付抚养费。2022年6月,东东被父亲接走探望后,便一直在父亲王老师家中生活。2023年1月,王老师起诉了前妻赵女士,要求变更东东的抚养权。
虽然东东表示愿意跟随父亲生活,法院还是委托了社工机构对其开展社会观护。报告显示,东东性格内向,与母亲、弟弟交换时活泼幽默,他表示愿意和父亲生活,缘故原由是父亲陪他玩耍、对作业和辅导班要求不高、保姆做饭合胃口,而母亲对他学习要求严格、限制吃零食和喝含糖饮料,且东东觉得,母亲对弟弟更好,自己存在感低。
北京三中院审理以为,王老师将东东接走长期生活,此举动违反离婚协议约定、有悖诚信。东东近一年没有见到母亲,难以判断东东表达意愿时对母亲的认知是否正常、充实。
此外,法院从社会观护报告中无法认定赵女士存在不利于东东健康成长的举动,且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俗和健康的饮食风俗。虽然东东表达了喜欢随父亲共同生活的意愿,但是其所述缘故原由,法院以为不符合其最大长处。据此,法院终极驳回了原告王老师的诉讼请求。
北京三中院未审庭法官刘艳辉先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后代是限制民事举动能力人,但其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法院应尊重其独立个体身份,在抚养关系问题上征询其意愿。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后代意愿的形成有可能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因其不成熟或非理性而做出不符合其最佳长处的选择,故人民法院“尊重”未成年后代意愿不等于无条件采纳,人民法院应以“未成年人长处最大化”为出发点,检察未成年后代意愿的形成背景及缘故原由,确定是否为其真实意愿,是否符合其最大长处。
泉源:北京日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8A0AFY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