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时隔十四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表述,政策环境在发生重大调整。
上一次类似表述出现在2008年环球金融危急(GFC)时期,当时中国实行了“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并通过大幅降准、降息和其他政策工具,为经济注入流动性。这一历史背景可以为当前政策转向提供一些参考框架。
图:2008-2011年 "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时期的中国资产表现
一、2008年发生了什么?
回首2008年,当时中国在短短三个月内将存款预备金率(RRR)下调200个基点,从17.5%降至15.5%,并将贷款利率从7.47%降至5.3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5%迅速下行至2.7%,而短端收益率在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更是从3.6%一路跌至1%。与此同时,上证综指(SHCOMP)在危急初期大幅下跌30%,但得益于强力财政刺激,市场随后触底反弹并在不到一年内翻倍。
汇率层面,人民币从2008年下半年起停止升值并与美元挂钩,直到2010年才重启缓慢升值。
这些政策组合清晰展示了当时中国的目标:迅速通过货币宽松稳定流动性,通过财政刺激拉动内需,同时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当条件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参考了这一模式。
图:China macro policy stance history
二、这一次的“适度宽松”可能带来什么?
再一次提出“适度宽松”会对债券、股票和汇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债市上面的定价逻辑注定必要重新评估。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时,利率的下行通常是前置的,此前预计的2025年中国利率40-50个基点的下行空间,随着政策提前转向,这一过程或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加速实现。
央行大幅降准的可能性明显提升,此前行长潘功胜已经释放了50个基点降准的信号,这可能成为后续政策的第一步。此外,公开市场操作和直接购买国债(CGB)等非常规工具的利用规模可能扩大,为市场注入中长期流动性。
必要警惕的是目前政策组合的完备效果尚需观察,货币宽松会在短期内利好债券市场,但一旦财政刺激的具体方案明朗,长端利率可能再次面临压力,利率曲线的陡峭化风险随之而来。
特别是,如果财政政策规模超预期,类似2008年的国债收益率上行可能重演。
图:高盛预计中国的宽松政策可能会持续到 2025 年甚至更久
三、关于股市与汇市
市场对中国资产的低配已经回到之前的交易区间,尤其是离岸投资者,政策转向后风险偏好的提升如果被逐步证实一定会进一步推动外资流入,但这也是一个过程,不会是急拉急配。
见下文,我们对会议第一时间的思考:
历史上,在“适度宽松”政策背景下,A股表现出强烈的贝塔效应,预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短期来看,12月11日至12日的经济工作会议将成为后续观察意图的重要节点,尽管此次会议可能不会提供具体数据,但对关键支持领域的方向性指引将至关重要。
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已经到来,市场必要为更大幅度的利率调整和资产价格重估做好预备。
这些变化都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步显现,说到底,这一轮“适度宽松”,不是对2008年的重复,更可能是对决议层这边市场预期管理能力的全新考验。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11A018Z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