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回复: 0

32.5亿,刘强东拿下一张放贷牌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4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零点财经

历时近三年,捷信消费金融重组一事尘埃落定。
2024年12月20日晚间,天津银行发布的一则公告,披露了捷信消费金融重组的最新动态。
据公告,天津银行将出资五亿元投资捷信消费金融


对于此次投资的意义,该行有关负责人称,这既有利于天津银行拓展普惠金融客群、增强普惠金融发展能力,也有助于天津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则消息虽由天津银行披露,但多数人的关注点却并不在天津银行身上。
这是由于除天津银行之外,参与捷信消费金融重组的公司中出现了互联网巨头京东集团的身影。
众所周知,本轮重组之前,捷信消费金融由Home Credit N.V(捷信集团)100%持股,注册资本70亿元。
而重组后之后的捷信消费金融将由广州晶东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晶东贸易”)持股50%、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网银在线”)持股1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持股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11%、天津银行持股10%、Home Credit N.V.持股2%。


根据企查查显示,大股东广州晶东贸易成立于2007年7月31日,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100%控股;二股东网银在线(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4日,由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这意味着,重组之后,京东集团将持有捷信消费金融65%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01

急需消金牌照的京东

作为国内的电商巨头,京东对金融的结构可追溯到2012年,彼时,其方向是供应链金融。
2013年7月,京东确立电商业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以及技术创新的四驾马车结构,并成立金融奇迹部。同年10月,京东金融开始独立运营;12月,产品“京保贝”上线。


2016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完成,其财务数据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截至2017年7月底,京东金融累计服务超过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用户。
而截至2018年7月,京东金融已建立起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等11大业务板块,其代表产品有京东白条、京保贝、京小贷、京东支付、京东小金库、ABS云平台、京东金融云等。并获得支付牌照、小贷牌照、保险经纪牌照及基金销售牌照。同年9月17日薄暮,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今后,京东金融退出历史舞台。


过往,京东的金融业务主要通过小贷牌照开展。
据京东数科2020年发布的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现京东科技)旗下共有4家小贷公司,分别是北京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上海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其中,重庆盛际小贷和重庆同盈小贷为京东科技发起设立,其余2家为收购控股。
2020年11月,央行与银保监会团结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规定,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
监管之下,京东科技先是在2022年注销了北京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上海京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随后,又将“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京东同盈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至此,京东科技旗下的网络小贷公司仅剩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一家。
尽管已有小贷牌照,但相比之下,消费金融牌照的优势更加显着。且不说其业务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还涵盖信贷资产转让、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和咨询业务等。
从杠杆率来看,小贷公司最高仅 4 倍,而消费金融公司最高可达 10 倍。这对于在金融业务上结构相对落后的京东金融而言,无疑是一张好牌。
对于京东参与捷信消费金融的重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需要攻克的问题也很多。
“京东的金融类产品比较丰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而且京东涵盖了众多消费品类和丰富的消费场景,自身供应链体系也比较健全,这些都是做消费金融很好的基础。而且捷信消金自身在线下积累多年,虽然近来几年业绩下滑,但也是京东开展线下业务很好的抓手。”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京东参与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重组,将推动京东集团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普罗大众,还将促进消费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重组,将为消费金融市场带来新模式、新气象。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京东此时入局势必面临较强的竞争。
“此外,京东参与捷信消金重组后,需要与捷信消金原有的团队、业务、系统等进行整合和协同,这些都是后续必须注意的问题” 王蓬博表示。
02

衰败的捷信消费金融

捷信于2007年进入中国,最早在国内开展的业务是POS贷款业务。
2010年,中国消费金融试点工作启动,捷信消费金融成为首批四家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我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
重组之前,捷信消费金融由HomeCreditN.V.(捷信集团)100%持有,注册地为天津,注册资本70亿元。
但根据天津银行最新发布的公告,重组后,捷信消金的注册资本从70亿元调整至50亿元。
成立早期,捷信消费金融迅猛发展,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末,捷信消金业务已覆盖24个省份和直辖市,超过260个城市,拥有超过33000名员工,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200万。
2018年是捷信消费金融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其净利润为13.96亿元,是彼时最赚钱的消费金融公司;紧接着,2019年其资产规模跨过千亿大关,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破千亿的消金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开始“水逆”。其营收为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15%;资产规模652.07亿元,同比减少37.62%;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滑超88%。


对此,捷信消费金融称,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下信贷需求显著下滑,信贷业务规模显着紧缩所致。但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或也与捷信消费金融一直以主打线下的经营模式有关。
疫情竣事之后,捷信消费金融非但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差。裁人、“卖身”等相关消极信息不断传出。2021年起,更是险些暂停了所有新增业务,并开始处置惩罚不良资产。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出售了108亿的资产包;2023年,又受让了一个本息合计170亿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占比超当季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所有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40%,是业内自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试点来最大的一笔。
今年上半年,捷信再度以0.75折的价格甩卖了规模达264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据此计算,仅这三笔,捷信消费金融的不良资产规模就已高达542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称这或是为“卖身”而采取的清扫障碍之举
但其实,不仅是在中国,捷信在其他国家的环境也不容乐观。比如在印度、越南、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捷信也已开始业务变卖模式。
至此,行业一代“枭雄”走向落幕。
结语

从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到如今“卖身”求存,捷信消费金融爬上巅峰又坠落谷底。京东集团虽实力雄厚,且结构金融已久,但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上却相对滞后。
可以对比的是,自2019年起,蚂蚁、平安、小米等参与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相继获批成立,百度、新浪微博、滴滴等也陆续通过入股的方式曲线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唯有京东毫无进展。
如今拿下捷信消费金融,获得牌照,对于京东而言,也算是直接又省事的方式之一。
只是,从捷信消费金融遗留的各项历史问题来看,要让其回归正轨,短期内恐也并非易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24A04AF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