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回复: 0

事实证明,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1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人好,我是布谷妈~
小时候,孩子总爱围着妈妈转,一个劲地跟在死后“妈妈”、“妈妈”地叫唤。
可长大后,有些孩子会疏远妈妈,甚至一看见妈妈就烦,躲得远远的。
而有的孩子,却始终和妈妈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让有些妈妈深感狐疑:“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好,而我的孩子长大后,就不跟我亲了呢?”
事实证明,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1件事。


一:情感账户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情感账户。
它是由心理学家斯蒂芬·柯维提出。
任何一段密切关系,就像是银行“账户”。
在这个“账户”里,若“存款”多于“支出”,关系就会变得稳固;
反之,账户若“透支”,关系就会受损。
有些人会问:“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投入的‘存款’多吧?可为什么孩子还跟我关系不好呢?”
这个“情感账户”,跟我们现实中的银行账户,有很大的差别。
它不是说,你单方面为孩子花钱、付出,就是“存款”。
它指的是,你每一次爱与支持、拥抱、鼓励和陪伴,才是向账户中存入“情感存款”。
而每一次忽视、叱责或忽视,都会变成“情感取钱”。


这个账户的核心逻辑在于——当“存款”多于“取款”时,孩子就会觉得安全、幸福,和妈妈的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密切。
反之,如果账户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孩子会感到被忽视、不被理解,甚至会逐渐疏远妈妈。
别的,情感账户的核心是“均衡”。
不是说,我们不能批评孩子。
我们可以批评,但肯定要记得,“取完钱”后,肯定要多“存钱”。
你只有存得足够,才气在“收”和“支”之间,达到均衡。
想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账户”,我们就必要通过具体的举动,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被爱、被理解和被支持。


二:要怎么建立情感账户?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气让情感账户的“存款”大于“支出”?
①爱和接纳
孩子最必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妈妈的接纳和爱。
接纳的意思是:无论孩子的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期待,你都让他们知道,“妈妈爱你,是因为你是你,而不是因为你表现得好不好。”
我们必要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先接纳他们的情绪,再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题目的方法。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第一句话不要是“怎么又没考好”,而是“这次没考好,你是不是有点失望?妈妈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好。”
我们还可以在一样平常生活中表达爱意:
天天的一个拥抱、一句“妈妈为你骄傲”,甚至是静静地陪孩子玩一会儿,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②在关键时刻,及时“存款”
有时候,妈妈的一次及时回应,就能让孩子的情感账户瞬间“存满”。
比如,孩子生病时、考试失利时、被朋友误解时,这些都是他们情感最脆弱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时刻,谛听并支持他,这会让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更深刻。
邻居小诺参加画画比赛,他布满了期待,末了结果不如意。一回到家,他就低着头不说话。
邻居宝妈看到他的样子,心里就有了数。
她没有指责说:“叫你平时多用点心,你不听,现在怪谁呢?”
也没有马上否认:“不就一次比赛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考试考得好就行了。”
而是蹲下来问:“看你的样子,好像心情不大好?”
小诺抬头,红着眼睛点颔首,说自己没拿奖。
妈妈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耐心先听他说完。
接着又鼓励他:“妈妈知道你为了这次比赛,努力了很久,可是依然没有收获,心里肯定很难受。
这样,我们先吃点东西,然后一起想想看,要怎么改进,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好不好?”
小诺很快就从这次失败中走了出来,并且更有动力了,他说,因为妈妈“懂他”,所以他更好学了。


③制止“无意的支出”
情感账户的“支出”,每每来自一些无意的举动,比如:
●不小心忽视了孩子的需求
孩子向你分享一件事时,你随口“嗯”了一下,低头继续看手机;
●过度控制孩子的举动
孩子想自己试试搭积木,却被你一句“这样不对”打断了;
●用打击式的语言伤害孩子
你无意识的口头禅“你怎么这么笨”、“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不行”。
这些看似是小事,却会在“情感账户”里,一点点“偷”走你和孩子的“钱”。


想要孩子长大后还与我们亲,他一想到妈妈,心里就满是温暖和爱,那我们平时,就要多在情感账户里“存钱”。
只有存了足够的“钱”,那孩子和我们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稳定。
你平时在“情感账户”里,是“存钱”多,还是“取钱”多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31A08XP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