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回复: 0

光辉一时的“小微之王”民生银行,如今却深陷“失落的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光辉一时的“小微之王”民生银行,如今却深陷“失落的十年”。从2020年开始,这家股份制银行的业绩持续下滑,资产质量问题频现,不良贷款率高企,业绩与市值表现不尽人意。然而,2024年年底,一则关于股东增持的消息让市场重新将目光聚焦到这家银行身上。新盼望集团宣布增持民生银行股份至5%以上,引发了关于其将来发展的广泛讨论。
业绩持续低迷,昔日光辉不再
根据民生银行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下滑4.37%至1016.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21%至304.86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8.24%。截至11月21日,民生银行每股净资产值为12.51元,但股价仅为3.99元,不到净资产的1/3,股价表现持续低迷。
回首十年,2023年民生银行的营收仅比2014年增长3.94%,净利润反而下滑了21%。作为对比,其他股份行在过去十年里大多保持了稳固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净息差为1.4%,尽管略高于上半年的1.38%,但在股份行中仍排名倒数第二。不良贷款余额也高企,2024年上半年达到352.68亿元,资产质量问题持续压制银行业绩。
“内忧外患”成拖累主因
民生银行的困境可以追溯到两个方面:高风险的战略布局与复杂的股东结构。
在战略层面,民生银行曾依托小微金融迅速崛起,但风险控制滞后导致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从2015年开始,民生银行将业务重点转向房地产领域,与多家房企建立了密切合作。然而,随着恒大、阳光城等房企暴雷,房地产不良贷款率激增,2023年末已攀升至4.92%。
别的,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问题严重。曾经的主要股东泛海集团、东方集团相继暴雷,与其相关的贷款成为沉重包袱。例如,泛海集团高峰期占民生银行关联借款的80%,仅2023年两次被告状的金额就超过百亿元。东方集团则在2023年末陷入债务违约,与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接近96亿元。复杂的股东背景导致民生银行不仅未能实现稳固发展,反而长期受制于内耗和风险敞口。
新盼望增持,白衣骑士能否带来转机?
2024年11月18日,民生银行公告称,新盼望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持股比例达到5%。此次增持使新盼望系跻身A股第二大股东,并巩固了其在民生银行的影响力。
新盼望集团的增持意图有两方面:一是市场以为民生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渐渐缓解,焦点风险有所出清;二是新盼望集团与民生银行客户资源具备一定互补性,通过整合双方资源有望实现协同效应。然而,增持发布后,民生银行股价虽短暂上涨,但很快回落,表现市场信心并未完全恢复。
从宏观层面来看,新盼望的参加能否助力民生银行翻身,仍需面临几个关键挑衅:1.存量风险化解: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依然居高不下,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红线,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2.营收与净利润恢复:过去四年,民生银行持续营收与利润双降,业绩修复是赢回市场信心的关键。3.股东结构稳固性:尽管泛海系、东方系已基本退出,但大家保险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将来去向仍存不确定性。一旦其股权转让,民生银行股权结构可能再度面临变数。
破旧方能立新,能否打一场翻身仗?
2024年,民生银行完成了高管与股东层面的“大换血”,新任行长王晓永明确指出,将来的焦点任务是解决营收增长乏力、风险管理压力大、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市场普遍以为,这一轮改革是民生银行的“破旧之年”,能否真正迎来“立新”,则取决于新管理层的改革力度以及股东的支持力度。
作为一家有着光辉过往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而复苏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在新盼望集团的增持之下,市场重新燃起对民生银行的盼望。2025年已至,民生银行需要用实际行动打赢翻身仗,这不仅对其自身至关紧张,也将为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紧张启示。
有分析师以为,新盼望集团的增持确实为市场注入了一定信心,但民生银行业绩恢复仍需时间。将来,如何稳步推进风险化解和业务转型,将决定这家银行能否真正涅槃重生。(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17A03RH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