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回复: 0

看空A股市场天理不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这个结论并非说A股市场没有波折而一涨不转头,而是长周期内的超级牛市。短期看空大概情有可原,但长期看空却是天理不容。


得出这一结论的,除了前一阶段管理层出台的一些政策之外,比如促进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打通央行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增加上市公司回购的贷款支持等等,还有就是上周末出台的关于降低外国投资者投资A股的门槛。这里最紧张一条就是增加要约收购这一战略投资方式。


先大概解释一下什么是要约收购?就是收购人向被收购公司的全部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门股份的要约,以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国家允许境外自然人以要约的方式对A股上市公司举行战略投资,将会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上讲,只要某境外投资机构或自然人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就可以对A股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从而实现对这家公司的控制。当然,这还要满足中国有关的法律规定,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某些上市公司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就是某些公司大股东可能会因为某境外公司发出的要约收购而失去控制权。垃圾公司无所谓,被外资收购刚好可以金蝉脱壳。但优质公司可能会因为要约收购而引燃股权之争的战火。


对于境外机构来说,人家也不是人傻子,除非垃圾公司包装得比较完美,或者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否则人家也不会轻易对那些垃圾公司下手。这就意味着管理层降低境外机构收购门槛的政策对于垃圾公司应该不会起太大的影响,但优质公司的股权可能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香港电视剧《创世纪》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企业对某企业举行收购,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显得还比较文明。通过要约方式收购极容易被称为恶意收购。实际上,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恶意或善意,对控股股东来说,如果这种要约收购并事前并不知晓,那这种收购确实有恶意之嫌疑,但作为政府来说,除非事关国计民生,一样平常不会阻止这种举动。


因此,对于控股股东来说,除了认真做好主业之外,就一定要注意其公司股价的运行。如果不维护公司市值、不去增持股份并达到全面控股,就可能随时被要约收购而失去控制权的可能。在潜伏的威胁下,控股股东不仅不会肆无忌惮的减持,反而还会通过增持来增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股价自然也会维持相对的高位。


现在的题目是,外资对中国哪些行业范例的上市公司有爱好呢?


1、消费行业。为什么是消费行业呢?因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群体,通过要约收购消费类上市公司相称于直接获得中国的市场,通过这一途径就可以轻松实现将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举行销售。这里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苏泊尔,法国SEB集团于2006年8月以每股18元受让苏泊尔的股份,并向SEB发行4000万股。于2007年4月通过商务部的反把持审查,2007年年底,SEB持股比例达到52.74%成为控股股东。当年,达能集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分别取得光明乳业、汇源果汁等上市公司的部门股权,实现达能对中国市场的扩张。


2、医药行业。本质上讲,医药行业也属于消费行业,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医药行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大。未来,境外医药巨头就可以通过直接要约收购中国的医药企业,使他们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够进入到中国市场。这里的案例主要包括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Genmab收购普方生物、日本武田制药成为亚盛医药的第二大股东、日本津村收购紫光辰济药业等等,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这样的案例。


3、科技行业。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顶尖科技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发展中国来说,中国的科技产业还是有较明显的优势。由于中美在科技领域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并不相同,因此会吸引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科技产业的股权投资,特殊是有资金实力的中东国家。这里的例子就是刚刚在过去的10月份,新加坡特科科技公司以160万美元收购中国芯片制造商华芯星半导体275万股普通股,占公司的20%股份而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


4、新能源行业。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保持环球领先为环球资本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收购成为可能。他们在并购中国的新能源公司之后,就可以推动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本国的市场,当然也包括环球市场。这里的案例包括2021年环球最大的锂生产商雅保公司表示将以2亿美元收购广西天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2019年法国雷诺集团并购江铃新能源汽车、2023年传言沙特资本入股中国新能源企业锦浪科技、BP收购国网分布式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大众汽车对小鹏汽车举行了股权收购等等。


5、金融行业。由于境外资本对中国金融企业的股权收购会受到中国相关政策和监管的严格限制和审批,因此金融业的开放最主要会合于券商领域。2020年高盛公布收购高盛高华证券、摩根士丹利收购华鑫证券股权、瑞银集团入主北京证券等等,我认为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牛市周期的拉长,将会涌现更多的券商并购案例。


从收购成本上讲,境外资本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战略投资自然想寻求更低的价格,即使是管理层对收购予以更多的便利。似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管理层才通过出台各项政策,使得A股市场在前一阶段行情实现大涨。如果市场处于低位,就意味着中国的资产会被大幅贱卖,现现在要想进入A股市场,也必须要担当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


可以说,管理层的这一做法无疑会吸引更多的环球资本进入中国,由于在监管中有最低的持股时间要求,这无疑为A股市场的长期牛市奠定基础。


那么,除了我们讲的这些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值得长期关注之外,还有一类公司可能在近期就有机会,这就是股权相对较为分散,乃至无实控的优质上市公司会率先启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担心被实施要约而大幅增持。此外,各路资本也会有类似我的想法而提前对这一类公司举行埋伏。


当然,从环球经验上看,无论什么性质的资金在实施要约收购时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比如政府的审查机制、上市公司为了针对被收购而实施的“毒丸”筹划、以及为了阻止收购而吸引所谓的白衣骑士。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反收购战略,相关的上市公司也必定会因为股权之争而股价大涨。作为中小投资者,谁收购谁并不紧张,赢利才是最紧张的。


顺便说一下大盘,上周五绝大多数高位股跳水,为下周市场蒙上阴影。我认为周末的这条消息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不过高位股能否收回失地还要看公司本身的质量。在这里,我并不发起各人去对前期大幅上涨的股票搏反弹,耐心等待机会才是王道。至于市场热点会否转移到资源股上去,我认为短期有一定的可能,但长期并不具备持续大涨的条件,不过稀缺资源除外,环球科技的发展与局势的告急会加剧稀缺资源的争取,央国企主导的科技成长才是最核心的主流,紧盯这一主线才能实现资产最大化增值。






陈星宇,中利资产执行董事,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论首创者,善于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研究。曾担任上海交通台财经评论特约嘉宾。: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03A068Z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