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回复: 0

又有一批房企,下牌桌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一家房企退出了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日,中交地产发布公告,拟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聚焦于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
2024年以来,包括华远地产、美的置业、格力地产在内的多家房企陆续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令人唏嘘。
今天,明源君就来盘点下,到底有哪些房企在与房地产做切割,剥离之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国央企加速剥离房地产
民营房企大量“离场”

近来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大部分房企的结局走势已逐渐清晰,不少曾经气吞山河的品牌房企,大概率要“去地产化”。

不过,这里面也分几种类型,有些是主动为之,有些则是无奈之举。

第一种是响应号召的央企,主动剥离“非主业”。

这类企业自己就不以地产为主业,而在国资委提出“聚焦实业,优化资源设置 ”的要求后,一批央企开始主动出售资产,与房地产做切割。



比如去年3月,国家能源投资团体拟转让一家地产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为4967.88万元;去年5月,国家电网再度挂牌转让一家地产公司,底价1.5亿元。

实际早些年,在经营压力和做大规模的双重驱动下,很多央企纷纷开启多元化,进军地产行业。但近几年,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让不少央企的地产投资陷入困境,所以退出也是意料之内。

比如某央企挂牌转让的某地产公司,就净亏损3.08万元。另一家央企转让的地产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218.03万元。

包括近来两年,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用净资产收益率更换净利润,用营业现金比率更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其目的就是提示各大央企不能再盲目投资,对于“两非(即非主业、非优势)”“两资(即低效资产、无效资产)”要尽快剥离处置,全面提升盈利质量。盘清资产底数,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点此了解


所以将来几年,依然会有大量非地产主业的央企,选择变卖资产,彻底退出房地产行业。

第二种是优化资产布局,主动转型。

近来两年,很多房企出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和优化资产布局的思量,主动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比如中交地产就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聚焦于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今年1月,格力地产也宣布重组实施完毕,将来将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发展成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围绕大消费运营等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


美的置业已于2024年10月完成股权重组,除了承接控股股东房地产开发代建业务之外,拓展第三方代建业务将是美的置业控股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三类是亟需化债的城投。



近来两年,随着各地城投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通过处置存量资产便成为城投化债工作的重点。



比如云南城投就曾一口吻挂拍出售14家公司股权,并不再保留房地产开发业务。某地城投也退出旗下一个重点项目股权,转让底价为1.52亿元。去年1月,该城投再度退出一家亏损房产开发公司股权及债权,底价5.75亿元。



应该说,近来一两年,随着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各地城投都开始大面积地处置一些低效土地、产业园等等。



尤其去年3月财政部提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渐渐化解债务风险”,各地政府和城投都在积极落实,处置旗下一些存量资产。

比如有城投招标的时候,就把一些低效土地、工业园等资产的处置和盘活,作为招标条件之一,以此完成对房地产的退出。






退出销售开发业务后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赚到了钱

恒隆地产荣誉董事长陈启宗曾在一次论坛上表示,转行绝对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思量的选项,而且要把握机遇,早转行大概比晚转行好。

那么,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后,房企都往哪里转?据明源君梳理,有的布局新能源,有的布局医美领域等等,可以说,跨度非常大。

先讲下新能源。

作为这几年最炙手可热的产业之一,虽然目前新能源对于经济的贡献度还不如房地产,但胜在有强力政策支持、发展速度快,想象空间大,也是最有希望替代房地产的领域。

所以早些年,包括万科、保利、雅居乐、合生创展等十多家,也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军新能源。

比如去年3月,曾为宁波房地产龙头的山子高科(曾用名:银亿股份)就发布公告称,拟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股权和债权资产。此次交易后,就意味着该公司将彻底退出房地产业务,全面进军新能源汽车。

实际上,进军新能源并非山子高科一时兴起。早在2017年,山子高科就开始实行业务转型,由原来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为主转向“汽车零部件+房地产开发销售”并重。

再讲下医美。

在“颜值经济”风口下,医疗美容也成为各大房企布局的重点。

比如苏宁环球就从最早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渐渐推进地产、医美双主业发展战略。2023年,该公司医美板块业务实现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3.36%,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奥园美谷的前身是“京汉股份”,主营业务为化纤和房地产,后面也逐渐剥离房地产业务,全面布局医美行业。

房地产商拓展医美领域,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看重其将来的发展前景。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目前国内医美渗透率接近4%,较韩国21%的医美渗透率、美国16.8%左右的医美渗透率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3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6382亿元。

另一方面则是医美能为地产项目引流。比如苏宁环球就举例称,一家美容医院装修加设备的投资大概1000多万元,公司利用空置的商业综合体房产,节省了房租本钱,而且医美项目也能对商业综合体起到引流的作用。


房企转型切莫盲目跨界地产相关产业链依然有机会

之前明源君讲过,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门槛的,切莫盲目跨界。

如果开发商一定要转型,最好是在泛地产上下游作适当尝试比如代建、资产运营等。

正如万科董事长郁亮所说,伴随城市发展,人们的工作生存场景越来越多样化,对不动产的内容和服务不断有新的需求,因此这项业务也会常做常新。

目前,与地产关联度最高,最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无疑就是代建。

过去两年,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大配景下,代建却成功走出一条“逆势增长曲线”,引得房企扎堆涌入。

金地管理就指出,将来代建市场会从当下百亿级市场成长为千亿级市场,货值规模也将达到2万亿~2.5万亿。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近百家房企开展代建业务。

比如去年4月,寂静多年的华远地产向市场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公司将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于代建、资产管理与运营等业务,实现战略转型。

应该说华远转型,也是被逼无奈。根据财报,华远地产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9.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5.37亿元,已连续亏损3年。

于是,华远地产开始把业务重点放在代建等轻资产运营上。其中代建部分,华远主攻政府代建,并渐渐形成“代建、代运营、代销、城市更新、咨询服务”五类发展模式。

关于政府代建,明源君也专门提过,虽然政府代建准入门槛较高,利润也比较薄,但胜在市场规模可观、不易受地产周期影响,而且轻易形成企业护城河,适合有国资配景大概优质龙头代建企业深耕。

当然除了代建这种轻资产运营,围绕重资产的运营管理也是开发商可以思量的转型方向。

比如日本三井不动产最早是以住宅办公楼作为发展重头业务,但后面日本房地产急速回落,导致公司连亏4年,股价大跌。后面三井不动产开始调整各项业务占比,目前投资端占1/3,代建端、轻资产占1/3,运营管理占1/3,最后实现“投、建、管、退”式发展。

比如去年4月,龙湖团体就通过整合长租公寓、活力街区、服务式公寓、产业办公、妇儿医院以及颐年公寓等多元业务,专门成立逍遥洲资管。

华润置地也明确把“大资管”业务作为主航道业务来定义,目标是“十四五”期内将其培育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甚至绿城管理董事会副主席兼实行董事李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规模不是公司的目标追求,资产管理才是将来。

他举例称,公司每年交付的超1000万方中,有大量的公建配套、地下车位以及临街商铺等,很多委托方并不擅长于此,由此可衍生出一种商业模式。

以地下车位为例,在源头设计端,公司可以对车位集中分区安排,只销售其中一个方向,另一方位做长租租赁管理,甚至可以出售予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本化。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4A01VC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