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低课堂效率的娃,高要求的老师,究竟该如何进行家校共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
新学期开始了,于是一些家长的神经也开始紧绷:

孩子课堂效率低,需要回家家长教,但是家长不教还好,一教就鸡飞狗走。可完全放任不管,又难以应付来自学校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并不是家长只要淡定就好,或者家长去静待开花就行,而是需要正确的态度和合理的方法。

周四
思维
全文共367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一、教诲的现实

必须认可,现在的教诲情况跟以前是不同的

低年级校内课程难度加深,没有家庭作业,再加上课间时间变成十五分钟,直接导致课堂时间减少,所以课堂效率的高效对于学习效果至关紧张。

但是,低年级普通情况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太强的学习动力,所以课堂效率很难高效。

再加上,如果没有提前进行过幼小衔接,没有前置知识的积聚,孩子真很难在课堂上高效学习。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校内知识,就得家长助力。

但现实情况是,家长带着学,很多时间是逼着学,不学还好,一学鸡飞狗走

可如果放弃在家鸡娃,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在学校就处于一个学习的情况,学习效果不好,肯定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和自信心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不过分佛系也不过分鸡,不放纵也不高压,有方法地陪孩子度过低年级。

听起来很难,该怎么做呢?




二、孩子究竟在何种情况下
能得到自我驱动力?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不抗拒学习这件事,适应课堂节奏,不会因为跟不上而自卑,就已经是不错的学习状态。

那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今天我们结合《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奈德·约翰逊 著 叶壮 译,以下简称《自驱型成长》),来谈谈低年级孩子究竟该如何驱动


1.因压力而产生的驱动力无法长久,孩子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动力
对于课堂效率低这件事,很多家长的应对方法就是,回家带着孩子背书、做题。

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学习能力不行,为了提高能力,需要多做题。

但即使好坏常简朴的背诵做口算,孩子也非常不配合,甚至经常反抗、抵抗,甚至想尽办法躲避。

几次回合下来,家长会由焦虑变得不耐烦、甚至愤怒,想到来自老师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惧,就会倾向于高压本事,逼迫孩子学习

这种方式当然有效果,在身强力壮的成人面前孩子会变得听话乖巧。所以,一部分家长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但是,这种压力之下的驱动力往往不会持续太久,孩子是因为恐惧产生的动力。

恐惧并不是孩子真正的内驱力

按照《自驱型成长》里的说法,压力分为正向压力、可承受压力、毒性压力。这种因恐惧而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毒性压力,毒性压力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为真实天下做好准备,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孩子如果长期在毒性压力情况下,又缺乏必要的支持,那么应激系统就会被频繁或者长期地激活。

但是,如果成人一味地帮孩子规避压力,接触不到导致焦虑的情境,这往往会让他们在焦虑时的情况更加严峻。

所以,太有压力不好,没有一点压力也不好,什么样的压力正好呢?那便是,有压力,但是孩子还能得到应对压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会让孩子对目前的状况有一点控制感。

但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是,很多家长认为:只要他们现在严厉地管教孩子,使劲逼孩子一把,就能让孩子冲上更高的层次,还能让孩子不必面对自己无法预见的那些痛苦后果。

父母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能乐成,更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2.多巴胺是让孩子产生内驱力的关键
什么是孩子真正的内驱力所在呢?

答案就是多巴胺。

为什么是多巴胺呢?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其实都不会看得太长远,能让他们欲罢不能的不是目标、夸奖,而是时下快乐的感受

按照《自驱型成长》一书的表述,就是多巴胺一旦分泌到最佳水平,就会引发“心流”体验。

多巴胺是驱动力的关键所在,当你处于慢性压力中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水平会逐渐降落,而保持做某件事的动机本就不容易,因此,随着多巴胺的减少,你的动力也随之流失了。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多巴胺更加紧张。

如果不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产生多巴胺,最起码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无法产生多巴胺。

高压、逼迫、学习任务太难,都无法让孩子产生多巴胺。只要孩子不开心、不快乐,其实都难以产生多巴胺,更难以产生动力。

比如,字不认识,不会读题,父母又以培养独立性为由,让孩子自己面对生疏的题目,那孩子就很难分泌多巴胺。

当孩子积极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是难以分泌多巴胺的,相反很多时间会一想起要完成某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就会变得磨蹭、抗拒、畏难。

所以,让孩子产生多巴胺的条件是,我们起首要知道在哪些场景下无法产生多巴胺

杜绝无法产生多巴胺的场景,最起码能让孩子感觉:

学习这件事我不是多喜好,但也不是多讨厌,我还可以学习一会儿。

这在低年级已经富足了。


3.内驱力的三个元素:自主性、胜任力、存在感,
要正确明白,胜任力并不是会做一件事的能力,
而是这件事我不做我就有信心能做好。
有很多老师或者家长觉得孩子成绩上不去,课内知识掌握得不踏实,是练习做得太少。

如果练习多做,成绩上去了,孩子自然能在学校得到自信。


又或者很多家长觉得,只要让孩子提前学学,去学校自然会得心应手。

学会了自然就有自信了吗?

未必。

对于普娃来讲,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提前学,而且提前学也不愿定占据优势,因为他终将一天遇到不提前学反而比他学得更好的人。

而且,很多孩子发现自己学十遍才会写一个字,别人可能看一下就会了,也会变得不自信。

所以,让孩子对没有学过的知识不产生畏惧感,才是自信所在




4.目标感,要把目标可视化,
写下来,在无任何驱动的情况下靠着对目标的想象自我驱动
低年级的孩子,目标感没那么强,比如他很想考100分,但是等到看到好玩的、好吃的,他就不去学习了,而把100分这个目标早忘记了。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目标写出来,贴到随时能看到的地方。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说,把目标写下来,也有助于人们更多地让前额皮质参与操作,而非仅仅把目标当做一种对即时需求或压力最初简朴反馈。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孩子明知有的事变要抓紧办,但好像就是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往往需要提醒他要做的事,一次次把他从无关目标的事变上拉出来。

所以让孩子把目标写下来,是一种有力的强化,同时也构成了一种紧张的提醒:这是他的目标,而非你的目标


5.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拥有自主性,这也是内驱力产生的紧张条件
自主性也是产生内驱力的紧张因素。

学校里,孩子的生活是被安排好的,写什么作业、上什么课、什么时间下课,什么时间上课,孩子都是没有权力决定的。所以,很多孩子在学校是无法产生内驱力的。

如果在家继续让孩子过清单生活,事事都安排好,那孩子也是无法产生内驱力的,相反会破坏内驱力。

因为被安排不是引导,而是控制

如果孩子时时刻刻会感觉到被控制,被控制久了,就会习得性无助,不再积极做任何事。

不控制,不等于放任。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能就此不管吗?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是玩非常钟再写还是吃完饭后写?在多种选择中,让孩子领会到自主权。



三、如何做好一个低年级孩子的家长


1.分清孩子的问题所在
低年级课堂效率低,有可能是学习动力的问题,也可能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基本逻辑是,先解决动力问题,再解决能力问题

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课堂效率不高,就贸然给孩子报很多学科类的课程,希望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即使老师方法再好,孩子不喜好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跟不上,会把孩子喜好的别的兴趣课程取消,其实也是不可取的。

贸然把孩子专心于自己爱好的时间给取消了,不仅不利于学习,相反会使亲子关系趋于紧张化

解决完动力问题后,可以给孩子一些实际的帮助。

针对每科的薄弱点,以及前置能力的缺失,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


2.多积聚关于学习快乐的经历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不要拿学会当做学习目标,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聚更多的快乐经历,这对高年级产生真正的内驱力起着非常紧张的作用


不要要求低年级孩子一上来就有自驱力,能快乐地把作业写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3.不要当监工,要当陪伴者
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可以多积聚学习时的快乐经历,多产生多巴胺。



四、面对高要求老师、低学习效果
的娃,家长该如何跟老师沟通


  • 学校对学习不可能没有要求,所有学生一个要求也好坏常正常的。学校的要求可能跟孩子的水平不在一个层面,要跟老师沟通,要说明情况,还要摆明态度,自己是支持老师工作的,但是得一步步来,孩子不可能一步登高峰。
  • 把孩子的进步告诉老师,以实际行动表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 把老师的投诉看做反馈,不上火,不焦虑,不把焦虑变成高压。做好自我心理建设。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肯定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

    家长辅助孩子,并不是取代老师教授知识,而是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BUG,帮孩子去适应、去调整,去面对充满挑衅的小学生活。







    作者 | 萌小果

    亲子教诲观察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6A015S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