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深圳湾悦府二期1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1人坠楼身亡。今年1月初,深圳市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发布文件称,将对幕墙、电梯及设备办法更新和修复,并订定过渡安置方案。
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呈逐年增长态势,是火灾防控的难点。国家消防救济局消防监督司副司长王天瑞在第二届建筑防火大会上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全国高层建筑火灾共38750起,已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的23633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所长孙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尤其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其火灾风险尚未引起合理认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住宅建筑内火灾荷载与电气设备办法大量增加,导致其自身火灾风险大大增加。
具体而言,高层住宅火灾有怎样的特点?其火灾防控和救济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怎样才能保障高层住宅消防安全?
2024年2月23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图/视觉中国
风险系数高、设防标准低
应急管理部2021年6月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高规》)中明确,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为高层住宅建筑。另据住房城乡建立部和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联合发布的《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均为超高层建筑。
中国消防协会科普委委员、全国建筑防火高端智库专家许传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截至2023年底,国内已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总量约115.3万栋,居天下第一,其中高层公共建筑13万栋,高层住宅建筑102.3万栋。“这几十年来,高层、超高层住宅已成为城市新增住房的主体形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说。
2024年9月,国家消防救济局办公室高级指挥长王玮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4年前8个月,高层建筑火灾起数虽只占火灾总数的5.4%,但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5%以上。
救济任务重、火势伸张快、起火源头多,这是许传升总结出的高层住宅火灾的特点,他曾在一线消防队伍中服役27年。许传升分析称,高层建筑体量大、高度高、内部人员多、结构复杂,短时间内实现灭火和救人的任务很重。如果从内部进攻灭火救济,理论上消防员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按照现行规范,33米以上的住宅建筑应配备消防电梯。但现实中,思量到火情及消防办法维护缺乏保障,消防员通常会选择爬楼梯,这是非常耗时的。如果被困人员多,特别是在楼内有烟的情况下,消防员的空气呼吸器支持不了多长时间,需要多组消防员轮换并分区搜索救济,难度很大。
“高层住宅火灾中,能够引发全楼伸张型的火灾带来的风险更高。”许传升说。他分析称,高层建筑内有很多竖向井道,包括电梯井、管道井、天井等,烟气通过井道竖向伸张,容易形成“烟囱效应”。2024年,南京发生的“2·23”火灾变乱中,排挤层电动车起火产生的火焰和有毒有害气体,正是通过天井迅速伸张。此外,高层住宅外部的阳台、外窗遮阳遮雨棚、外部空调等,也可能导致火灾往垂直方向伸张。
许传升称,高层住宅在火源和可燃物管理上面临着很大挑战。作为高层建筑,其内部存在大量电气设备、燃气管道等,可能由于设备短路、漏电、过负荷等引发火灾。深圳湾悦府发生的火灾便是由燃气爆炸引发。此外,高层住宅内部人员密集,住户存在大量用火行为。在楼梯间堆放可燃物、擅自携带大块锂电池进入建筑的行为都是引发火灾的潜在隐患。
然而,孙旋指出:“国内针对高层住宅的消防规范是相对薄弱的,亟须开展住宅建筑自动防火相关设防标准研究。”
他分析称,相较于高层公共建筑,目前,高层住宅建筑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防要求偏低。根据国内现行消防技能标准,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强制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度介于54米至100米的住宅建筑,公共部位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住宅内仅作宜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规定。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些建筑商会刻意把建筑高度控制在98、99米,某种水平上,高度小于100米的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更值得担心。
作为对照,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高层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备比例从 67% 跃升至 9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配备比例从21%提升至48%。美国国家消防管理局指出,1980—2020年,美国住宅火灾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68.6%和88.7%。
值得一提的还有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的缺位。退役消防员、应急管理部火灾变乱缘故原由调查专家张万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不同于一般起火,燃气爆炸会开释大量有害气体,其巨大的冲击力常常会破坏楼宇内既有消防办法,其引发的火灾毋庸置疑危险系数更高。然而,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是,“很多高层乃至超高层住宅内,最基础的燃气泄漏报警装置都没有”。张万民说:“燃气设防标准实在太低了。”
“住宅燃气设防标准低,主要因为原先不够重视,如今标准也在逐步提高。”孙旋说。住房城乡建立部等2021年4月发布的《燃气工程项目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家庭用户使用燃气时,应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并应在燃气引入管处设置紧急自动切断装置。不过,目前国内并未对百米以下住宅建筑内家庭住户安装燃气报警系统做强制性规定。
王天瑞在前述建筑防火大会上称,国外的建筑防火要求非常严,强调要把火灾限定到最小单位,对家庭防火提出很高要求,但国内关于此的规定很多时候还是空白。
外墙保温材料之忧
2022年9月16日,长沙一电信枢纽楼冒出滚滚黑烟,大火在数分钟内席卷了整座大楼,造成直接财产丧失信791万元,25名责任人员被问责。调查结果显示,外墙施工辅料易燃可燃、外墙施工时竖向未做防火隔断是导致火灾伸张扩大的紧张因素。
外墙保温材料,是公认的高层建筑火灾的“帮凶”。王天瑞在去年10月的建筑防火大会上提到,国内既有建筑留下了40亿—50亿平方米的易燃外保温材料,这是一个大隐患,亟须加强全链条治理。
外墙保温材料好比建筑物的“棉服”,能降低建筑物的热丧失,起到节能、保温隔热的作用。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规》明确指出,禁止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作为高层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
孙旋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外墙保温材料在国内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应用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不少火灾教训后,针对外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国家也出台了—些政策文件。2014年,住房城乡建立部等发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了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安全的技能标准。有了规范,也并不意味着外墙保温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建筑消防用材方面常见的情况是,规定用好材料,但现场用的不是好材料。”孙旋说,“这里有市场问题,也有监管技能问题。”
“外墙保温材料很难同时兼具经济性、保温性、难燃性、耐久性。”许传升分析,“符合消防标准又有较好保温性能的材料本身很少,就算有,价格又特别高,对企业而言负担很重。除开材料购买本钱,还要思量到安装和后续维修保养的本钱。”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院长李思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保温材料的性质或功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外力侵蚀发生改变,导致防火性能下降,或出现破损、开裂、脱落,若未能及时更换或维修,极易引发火灾。
监管环节亦是关键所在。孙旋称,目前对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管控与验收,主要还是靠看材料检验报告。可能出现的状态是,做鉴定检验时提交的是符合防火规定的材料,但现实建造时用的是不合规的材料。到了竣工验收环节,不合规的材料埋在外墙内层,检查人员也很难通过肉眼识别。孙旋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检验技能手段,让监理、验收人员能够有效地检验材料质量。
“一些开发商、施工单位有意隐瞒,部分负责验收的工作人员知道要求本身很难达成,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重因素叠加下,并非所有高层建筑都能够完全符合既有的消防建立规定。”许传升总结,相较于高层住宅,高层公共建筑消防责任主体更明确、处罚后果更严肃,使用“假”材料的可能性更小。
孙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时代在变化,高层建筑的结构和材料也在更新,建筑防火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有关部门要更有针对性地订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对于既有的高层建筑,也要积极开展整治工作,只管降低风险。
“一些消防办法基本是瘫痪的”
去年1月30日,贵州贵阳市云岩区某住宅楼14层发生火情,此时楼道内消防栓因水带缺失无法正常使用,一名男子多次尝试自主灭火无果,消防人员不得已从1楼铺水带至14楼灭火,极大延误了救济时间。该男子的母亲最终不幸葬身火海。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消防检查通报情况来看,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
李思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消防办法正式投入运行后,相关主体并未对其日常维护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既有的消防办法在火灾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他说:“一些高层住宅内的消防办法基本是瘫痪的。”东南大学物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黄安永分析称,这要归咎于政府监管、物业服务企业及业主自治管理工作的缺位。
“针对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的监管主体虽多,但效果并不理想。”李思成说。按照现行消防法,除去消防救济机构,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另据《高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供电、供水等专业运营单位也应依法承担一部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李思成分析称,消防救济机构人力有限,通常采取抽查监管的方式,而高层住宅不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被抽查到的概率更低。派出所等其他部门本身基础业务繁多,开展消防监督的人员大多没有担当过充分业务培训,“有时就是走个过场”,就算检查频次高,也未必能发现问题。“看似谁都管了,但现实上谁也没管好。”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关键还是要加强单位自治。根据相关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由于业主、使用人浩繁,其通常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等提供消防安全服务。黄安永认为,物业公司所需承担的消防责任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包管消防办法设备等硬件办法正常运作;积极开展消防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逃生疏散。
然而,黄安永分析:“由于目前国家层面对物业公司在消防管理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处罚后果的界定不够详细,物业公司的消防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行动上常常缺位。”还需思量的是,高层住宅内部更复杂,物业管理的任务更多,而消防办法日常使用率低,问题相对隐性,因此,“物业公司一般将工作重点放在保洁、绿化、电梯维护等业主更关注的方面,其他就不管了”。
与此同时,由于物业公司缺乏执法权,即便管理,也很难管好。黄永安分析称,以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为例,即便部分住户不愿意规范停车,物业公司也很难采取强制性或具有威慑力的措施。“理论上业主或物业公司可以将情况上报给街道办、消防监督机构等,但由于权责划定不清,现实通常是,报告了一圈,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黄安永说。南京“2·23”重大火灾变乱发生前两年,已有业主多次向物业、街道、媒体反映电动车违规停放、上楼入户问题,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整治。
相关条例也在逐步完善。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中规定,对于存在影响物业管理区域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携带电动自行车大概其蓄电池进入住宅电梯或户内等,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等。各部门应及时处理违法行为。“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物业管理的职权,有利于解决以往监管责任不清晰、现实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黄安永说。
资金也是一大困难。消防办法的日常检修、更换需要淹灭一笔不小的数目,但钱从哪儿出,业主和物业容易相互“扯皮”。黄安永说,尤其对于老旧住宅小区,其专项维修基金可能不足以弥补现实所需。但若扳连到让业主重新交钱,或业主委员会专门拨款,现实难度也很大。
但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已刻不容缓。黄安永建议,物业公司要变化观念,优先保障投入消防办法设备在内的硬件办法上的资金,而不是一味“做面子工程”。相关部门可以思量对物业管理工作重点作进一步明确,给出参考标准。
许传升分析称,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后几十年,既有大量高层住宅的楼体与消防办法老化问题会日益突出,带来更大消防隐患,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
怎样自救?
2024年12月11日,深圳湾悦府二期火灾变乱中,一个年轻的生命自29层坠落。
此次变乱中,深圳市消防部门出动了最高作业高度为101米的举高消防车,起火高度正好在101米升限范围内。而101米几乎是当前消防车灭火高度的极限。“如果着火点更高,消防车可能就够不到了,可能造成更严肃的丧失。”张万民说。
目前,举高消防车仍是从建筑外部举行消防救济的主要设备。然而,许传升指出,大部分举高消防车的作业高度是30—50米。若起火点位置高,举高消防车要想发挥作用,通常操作耗时较长,且对停车园地、消防供水、风速的要求都很严苛。据媒体报道,前述101米举高消防车每台造价高达2400万元,并不是每座城市都如深圳一般,有配备作业高度百米以上消防车的实力。
如果着火点更高,该怎么办?这是高层建筑消防救济面临的紧张问题。专注于高层建筑和将来城市设计、建立与运营的全球非营利组织天下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拥有1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3393座,其中200米以上的有1208座,300米以上的有121座,均居天下第一。
“无人机或许能在百米以上的高空消防救济中发挥积极作用。”张万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开侦察火情和检测危险物质外,无人机在高层建筑消防救济中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灭火,如让无人机搭载灭火装置系统,使用干粉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消防水炮等,从高空实现对高层建筑起火点的精准打击;二是救助,如给受困高空、暂时难以逃走的人送上防毒面具、避火袍、安全绳缓降器等,为其争取更多生还机会。
目前,河南已有消防无人机在满载荷情况下升至3000米高空,并被列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济消防科技结果推广目次。2024年11月,广东省首支无人机消防救济专业队在东莞成立。1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速航空救济队伍整合布局,推进灭火飞机与无人机等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
张万民分析称,无人机灭火救济装备属于新产品,消防队伍配备数量有限,“全国范围内或不超过20套”,其操作难度大,操作人员训练水平低,再加上保险跟不上,普遍存在不敢飞的现象。此外,无人机高层建筑灭火救济装备的可靠性、有效性、安全性仍需提高,相关战术、战法也在完善的过程中。“尽管我国高空消防救济水平走在天下前列,但消防无人机作为一项新技能,总体还在起步阶段。”
面对高层住宅火灾,施救仍难点重重。怎样建立行之有效的自救路径?
日本的防火疏散设计或许值得借鉴。在日本,多层、高层住宅大多设有疏散外廊,阳台之间相互连接或上下对齐,可以横向或向下打开,提供逃生通道。这就为住户提供了除电梯、楼梯之外的第三条生命通道。不过,许传升认为,思量到生活习惯差异,阳台互通可能会导致陵犯住户隐私权,如许的模式在中国很难大面积推广。
在孙旋看来,现行消防办法的设计理念需要更新。他呼吁,要树立人性化消防的理念,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优化消防办法布局和疏散路径。许传升认为,关键还是要及早发现并控制火情,这将为自救创造更多可能性。好比鼓励更多高层住宅在户内安装火灾报警器,在火势尚小时及时使用灭火器举行灭火,或尽早从户门疏散,可避免伤亡。
多名受访消防专家强调,要做好烟气控制。“建筑火灾中,大部分人的死因不在火,而在于烟。”许传升表明,火灾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吸入少量便足以致死,且烟气温度极高,经常能达到两三百摄氏度,一旦吸入,高温烟气会造成喉咙起疱、肿胀,呼吸困难,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日常注意关好防火门,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自救举动。这能有效防止火灾发生后烟气进入楼梯间,得以保留安全的逃生通道。”李思成强调,民众亟须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学习科学逃生技能。
从更长远来说,对新建高层住宅的高度举行限定十分必要。2021年,住房城乡建立部等出台规定,新建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不超过80米,各地相关部门审批80米以上住宅建筑、100米以上公共建筑建立项目时,应征求同级消防救济机构意见,以确保与当地消防救济能力相匹配。“但我认为80米仍然太高,相信将来标准还会不断调整。”李晓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发于2025.1.20总第117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之忧何解?
作者:林奇欣
编辑:杜玮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5A02WS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