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宁波GDP首次超越天津,背后是什么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宁波从经济体量上正式超越天津。
根据宁波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GDP为18147.7亿。而几天前,天津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则为18024.32亿,比宁波少了123.38亿。
要知道,这可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宁波首次超越天津的历史性时刻啊。
[color=#A3A3A3 !important][img=847,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z6o4unyFEYIy6sMj8eCtGaY5KDoPoZQjGEHRpwy-enB4AA/641[/img]
在2017年宁波正式超越青岛之后,天津可一直都是宁波追赶的目标。2014年,天津的GDP比宁波还要多2700亿。
然而,此后天津发生了两次“挤水分”事件,这使得宁波有了超车的机会,两座城市的GDP差距逐年缩小,如今成功实现赶超。
但宁波的“野心”绝不止于此,它的下一个赶超目标,可是超越南京,进入GDP前十俱乐部。两城在2023年的差距仅仅只有274.8亿,按照宁波今年的发展势头,这个目标也许很快就会达成。
这座看似低调的浙江城市,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的?
实际上,在这股历史洪流之中,裹挟着一股不可消逝的重要力量,那就是商帮。
[color=rgba(0, 0, 0, 0.9)]
在2023年的胡润富豪榜中,浙商一共有335人上榜,位列全国总人数的第一,粤商、苏商、闽商分列二至四位。
在过去20年里,除了2004年和2007年被粤商所超越,浙商上榜人数几乎年年都是第一。可以说,中国目前最厉害的两大商帮,已经变成了浙商和粤商。
浙商为什么能这么厉害呢?有人说,浙商并不是“一个菜”,而是“一桌菜”,包括了各具特色的温商、甬商、越商、婺商。
在这此中,甬商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是最不容忽视的群体,其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于资源规模的大小,而是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宁波帮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源是如何改变一个区域的命运。
在宁波,有一个地方叫三江口,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水日夜在此奔驰向东。矗立在老市区三江交汇口,有一座“三江送别”雕塑,刻画着昔日老宁波人最常见的“跑码头”场景。
一直以来,“要想窜,海三湾”是宁波人的信仰,天下各地都遍布着他们的足迹。
当时的宁波帮出门闯天下,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以上海滩为码头,北上天津卫,西抵汉口,走向全国;另一条则是南下香港,以香港为跳板,走向天下。
天下船王包玉刚是这里头的代表人物。1918年,包玉刚出生于宁波镇海市。13岁背井离乡,来到汉口父亲开设的平和鞋帽庄,学习做生意。20岁辗转去到了上海,在中心信托局保险部找了一份工作。之后,因工作能力出色被调任到上海银行业务部,更是在第二年就被提升为副总经理,那时候他才28岁。
在风雨飘摇的1949年,包玉刚全家搬到香港,跳出体制下海经商。在人生地不熟的弹丸之地,他和父亲以及几个朋友决定开一间贸易行。当时国内亟需生存、生产用品,包玉刚瞄准这个商机,从国外买商品,然后销往内地,赚取差价。
但后来抗美援朝战役爆发,美国开始搞贸易禁运,明面生意很难做了,只能通过私运。
包玉刚以为这不是长久之计,决定换赛道。当时,香港有非常好的港口条件和贸易优势,包玉刚决定涉足自己完全不熟的航运业。
得益于此前在金融业和进出口贸易业积累的履历优势,包玉刚从无到有打造起了一个拥有大型、巨型轮船200多艘,总吨位2000多万吨的航运帝国,位居天下航运之首。短短20年时间,包玉刚就取代董浩云,成为天下第一船王。
每个商帮都会诞生类似包玉刚的人物,在阜外享有盛名,但是宁波帮有一个与众差别的地方——纵览近现代史,能同时深远影响上海和香港这两座顶流城市的,只有宁波帮。清末大上海的崛起,二战后香港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一重要商帮力量。
《中国商业地理》里说:“上海者,即曰宁波人之上海。”在上海租界,以洋人名字命名的马路数不胜数,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只有3条,而此中两条就是宁波籍巨商的名字。
清末,宁波人把持了上海经济的半壁江山,当时在上海居住的宁波人有40万人之多。到了1948年,在上海谋生的宁波人已达100万之众,占上海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
人数规模是一方面,影响力是另一方面。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制造业等,其实都是宁波人率先支棱起来的。
叶澄衷在上海办起五金进出口业务,虞洽卿在上海办起宁绍轮船公司和独资的三北轮埠公司,宋汉章办起第一个保险业,虞洽卿、盛工华、包达三等还办起了第一家物品交易所(证券业)等等,而且他们把赚来的钱不断投入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资源展开激烈的竞争。
浙江兴业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全国商业资源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源以银行居首位,上海银行资源以宁波人居首位。”也就是说,上海金融贸易长期为宁波籍巨商所操纵。上海今时今日的金融地位,实际上与早期的宁波帮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宁波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敢于拥抱时代变化,吸收并转化大量的西方理念、技术和商务模式,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传统产业中。
比如将传统的钱庄改造为现代银行,并引入了保险、兑汇、结算如许的新式金融概念。
反观晋商和徽商,虽然过去在金融史上占据偏重要地位,但仍然习惯于将自己的命运与把持权力牢牢捆绑在一起,创新意识不敷,导致后来无法适应时代的转型而逐渐消灭。
由此宁波人也创造了上百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艘商业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华人五金店、第一家日用化工厂,中国最早的化学工业社、最早的味精厂、最早的灯胆厂、最早的精纺呢绒厂、最早的民营仪表厂。
同仁堂、老凤祥、亨得利、商务印书馆……这些至今响当当的品牌,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
而在珠江入海口的香港,宁波帮也打拼出了一席天地,在商界、政界,宁波帮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安子介、全球纺织业之王曹光彪、华人天下船王包玉刚、中国电器电信业先驱李达三,特区当局首任特首董建华等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波帮遍布香港的纺织业、银行和金融业、塑胶生产业、商业等。就拿纺织业来说,宁波帮的曹光彪可以说是香港的首位开拓者,他在1954年就投资创办了香港首家毛纺厂,之后更是被称为“香港毛纺界的元老”“天下毛纺大王”。
紧跟其后的,还有宁波帮的安子介和赵安中,他们生产的纺织产物远销欧美、东南亚,一举打响了香港纺织业的天下知名度。1984年,香港十大富豪中就有四位是宁波籍人士。
除了在商界气吞山河,“宁波帮”在香港回归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中英还处于谈判阶段,又碰上香港经济不景气和金融风波,外界对于回归之后的香港还会不会繁荣表示怀疑。
英资渣打、怡和团体抽走在香港的资金,一些精英甚至变卖产业远走他乡。
这时候,王宽诚、包玉刚、董建华、马临等宁波帮纷纷站了出来,多次在公开场合论述了中心实行“一国两制”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香港前景的乐观态度,这无异于起到了稳定民气的作用。
包玉刚还充当起了“民间大使”,利用自己的政商关系,穿梭于中英两国高层之间,传递双方在公开场合未便述说的信息。
英国外交大臣贺维曾经对包陪庆说:“你父亲包玉刚先生,不但是邓小平的朋友,也得到英国宰衡撒切尔夫人的信任。他在谈判的几年中,两地穿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同机器润滑剂,增进双方的信任。”
此后,香港特殊行政区的组建、立法会的组建,更是到处可见宁波帮的身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殊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5位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宁波人就占了两席。
过去走南闯北的宁波帮势力,如今的足迹已经遍布天下各地。据汹涌新闻的报道,目前宁波共有42.7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全球一共有16个港澳台宁波同乡社团,207个海外侨团,覆盖47个国家和地域。靠海生存的宁波人,在波涛汹涌中披荆斩棘。
[color=#A3A3A3 !important][img=960,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bHVjvqQ2iFKFDJ706MyqZCqXnrUhtnQkigdzJh_dZD6IAA/641[/img]
[color=rgba(0, 0, 0, 0.9)]
境外宁波帮的出彩,对于本土宁波市来说是极其荣幸的。
1984年,邓小平向当时的国务委员谷牧扣问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进展,特殊问到“宁波怎么样”。
随后他指出:“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天下上有名的2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把全天下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立宁波。”
随后,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3年间开了6次集会,协调办理了当时涉及宁波的几乎全部庞大问题。国务院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专门设立协调小组,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邓小平之所以那么看重宁波,是因为这个城市身上恰好有改革开放需要的两大优势。一是宁波港,宁波港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与长江“T”字形航线的交汇口,可谓中国港口的“皇冠”。
而且,北仑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7.5公里长的深水岩壁海岸线,海域水深20米以上,能吞吐25万吨级及以上的巨轮,是少有的理想港口。在那个亟需吸引外资的年代,一个好的港口有多重要啊。
第二是宁波帮的人脉资源。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整个国家面临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物资、缺水、缺电、缺粮的困境,而宁波帮就是宁波突围的底气。
1984年,香港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人口533万左右,占全国的0.5%,但GDP占全国的比重高达13%,实力相称恐怖。在这此中,早已成长为港岛中流砥柱的宁波帮,便是宁波非常重要的华侨资源。
在邓小平“宁波帮帮宁波”的号召下,香港“影视大王”邵逸夫、香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骅、香港宁波同乡会会长李达三、香港永兴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彪、美国第一任华人州长吴仙标、全美华侨工商业总会会长应行久、新加坡宁波同乡会会长水铭漳、日本孙氏团体主席孙忠利及在中国台湾的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昌期等宁波帮,都在阔别故乡几十年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故土,反哺故乡,捐资投资。
当时宁波500多万人口,只有两所专科院校,没有一所大学。当地想要创办“宁波大学”,计划2000人,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宁波一年财务收入8亿元,扣除上交和用饭,只剩下2000万元,根本无能为力。
66岁的包玉刚一返来就献上了一份“厚礼”——两千万美元的外汇,用于创办宁波大学,邓小平甚至亲身题写了校名。在1991年包玉刚去世之后,邵逸夫、王宽诚、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朱英龙等大批宁波帮倾囊而出,累计为学校捐款近7亿元。为宁波发展中高端产业奠基人才基础。
在那个年代,宁波帮拿出的真金白银,可不仅仅是投资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宝贵的外汇资源。要知道,1949后中国与所有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双重资金困境,加上西方社会的经济封锁,中国非常缺乏外汇资金。
为了积攒外汇,国家派出各种演出团队去外国演出,但都是杯水车薪。结果,中国在进口海外先辈设备以及国际外交上支付能力不敷,出海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而在邓小平发出“宁波帮帮宁波”号召之后的三十三年里,宁波引进侨资企业8100余家,总投资约5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2亿美元,此中大部分资金来自宁波帮的投入或者牵线搭桥引进来的。这些外汇末了化为了原材料、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嵌入宁波的经济机器中。
时至今日“宁波帮帮宁波”的传统从没有间断过。只管很多老一辈的宁波帮也已经年近古稀,但他们的二代和三代开始接棒,加入新宁波帮的行列当中,将宁波帮的精力持续传承下去。
包玉刚的好友、香港繁华纺织有限公司前董事长赵安中,他的孩子在美国芝加哥读完研究生后,就返来镇海创办了生阳新材料,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和产物生产。
宁波本地的企业永新光学,其前身是宁波光学仪器厂,这是由宁波帮人士、香港实业界的翘楚曹光彪投资创立的,也是宁波首家“宁波帮”投资的上市公司。如今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研发的光学镜头,成为“嫦娥号”探月的“眼睛”。
这些不断累积的资源存量,推动宁波从一个商埠小城敏捷跃升为现代化大都市。
[color=#A3A3A3 !important][img=960,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2FVFQup-lmJsjvBGWVDjyY5dDFmOkon6ZekET2ZUeQVwAA/641[/img]
[color=rgba(0, 0, 0, 0.9)]
由于宁波帮的存在,宁波市从起步开始,就获得了顶层设计的倾斜和关照,极大地推动了宁波的发展。
1979年,从北仑港十万吨级的铁矿石中转码头,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到1981年,第一艘十万吨级“宝清海”轮成功靠泊,北仑港实现了从河口港走向海港的历史超过。
历经3年的建立,1982年,北仑港从一片芦苇丛生的荒芜滩涂,蜕变成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10万吨级深水码头。当时中国的彩色电视机很少,质量也不高,但北仑港矿石中转码头上的重要生产环节,竟然全部是用彩电进行实时监控的,在当时可以说是设备最为先辈的。
要知道,福州港可是在上世纪90年,才开始探索向外海深水港区拓展,而宁波已经早早走在了时代的前线。但就算是设备如此先辈的北仑港,其定位也不过是上海宝钢的配套港口,用作钢铁厂进口铁矿石的中转码头,充其量不过是舞台上的配角。
让北仑港从配角一举成为主角的,照旧宁波帮的力量,此中的代表便是卢绪章,是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4岁时,他离开宁波老家至上海谋生。
1933年,卢绪章和几个朋友成立本日华润团体的前身——广大华行。1984年,73岁高龄的卢绪章受中心和小平的委派,回到故乡宁波资助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并被浙江省、宁波市当局聘为特邀顾问。
为了加速开发北仑港,他向国家提出了许多实际且中肯的建议,这些真知灼见都得到了中心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器重。
他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沿海开放地域已经形成几种开放模式,但缺少一个大型国际中转港,他为此实地调研过沿海很多港口,确信唯有宁波才是最佳选择,并资助宁波制定久远的发展规划。
而且,他还充分利用自己海外朋友多的优势,多方奔走联络,希望海外的乡亲们都可以多回乡来看看。在他的盛情邀请之下,包玉刚在阔别故乡40年之后终于重新踏上故土。而这位天下船王一眼就发现北仑深水良港对于宁波发展的重要性,当时他就向邓小平积极提议,要大力发展北仑港。
次年,邓小平与国务院主要领导谈对外开放时说:“包玉刚先生说,宁波可以进25万吨的货轮,是少有的理想港口,25万吨船的运输成本可降低30%。所以,发展金三角,假如把上海与宁波连起来,就可以办理上海的许多问题。”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85年北仑港就被定为国家要建的四个国际中转港之一。
得益于宁波帮的推波助澜,国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开发和建立这个港口。1990年开始,北仑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建立高潮。在10万吨级的矿石中转码头旁边,抓紧建立集装箱专用泊位。
到了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北仑港建立20万吨级大型货轮码头,而1994年建成的5万吨级算山原油码头,使得原本没有资源优势的北仑港,一下子跃升为国内海运油港和油品集散基地。
如今,北仑港已从昔日的内河小港,变成了气吞万里的天下级大港,货品吞吐量一连14年位居天下第一,航线总数超过300条。而北仑港的开发建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宁波的辐射能力。
为了建立宁波机场,卢绪章还多次上书邓小平。因为有了机场,才气方便境外人士来往宁波,才气给这座城市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大概性。
1985年,邓小平交代国务委员谷牧,将宁波机场从军用机场变成军地合用,另外还给出了两条指示,一是航班要增加,先做到每天有一班,随着通航的进一步发展,徐徐做到每天有两个航班。二是将来经济发展了,宁波以地方为主再搞一个大一点的机场。
正是有了邓小平的特殊关照,宁波很快走过了宁波庄桥机场军民两用的初创时期,在1990年,比省会杭州更早迎来了浙江省内的第一座民用机场——宁波栎社机场,结束了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
当时的栎社机场是长三角第四个国际机场,耗资1.26亿,跑道长2500米,可起降波音757及以下机型,停机坪5.5万平方米,可停放9架飞机。
拥有国际机场、北仑港等庞大设施的宁波,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比别的城市拥有了更多的筹码,加速了宁波的崛起。
2024年,宁波GDP罕见超越天津位列全国第11名,间隔中国前十大城市仅有一步之遥,背后的宁波帮功不可没。
[color=#A3A3A3 !important][img=960,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2Q1bvXvVTRq19znz__QA1NXrbWQgo1LX_uN7wWwAul0MAA/641[/img]
[color=rgba(0, 0, 0, 0.9)]
宁波帮之所以可以崛起,并超越晋商、徽商等其他商帮,在于它并非“官商”,而是“民商”,民本经济是它的根。
早期晋商和徽商之所以更强势,主要缘故原由在于他们与当局的关系更为紧密。但长期背靠权力,加上深居内陆,也作育了晋商、徽商封闭、保守的性格,也使得他们难以应对市场经济大门打开之后,资源主义的冲击,逐渐走向衰落。
相较之下,沿海的宁波帮本质照旧民本经济,适应性更强,在上海开埠后敏捷从买办经济中夺得主导权,并顺应时代变化铺开商业图谱,形成后发优势。
时至今日,民营经济仍然是宁波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力量。2008年,当时天下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使得宁波到上海的通行时间从4小时收缩至2小时。
过去,由于杭州湾的阻隔,宁波长期处于交通末梢,与浙北、上海、苏南的陆上交通极为未便,这也变相缩小了宁波港的腹地,制约了这个黄金良港的代价最大化。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完工之后,宁波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嘉兴、苏南等地域到宁波港的公路间隔与上海港几乎相等,江苏一带企业的出口从此多了一个选择。
宁波和上海“牵手”之后,宁波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长三角一体化将大大加速。
但这还不是最引人瞩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过去国家级的特大基础设施项目,一直都被视作民间资源的禁区,资源再雄厚都难以逾越这座大山。然而,浙江却打开禁区之门,创下了中国民营资源首次进入基础建立项目标历史。
2000年,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的经费估算下来,大概需要118亿元,而当时宁波的财务收入连110亿都没有。时任宁波市市长向国家部委汇报时语出惊人:“主要项目批下来,大桥建立不要国家投一分钱。”
钱从哪里来呢?2003年,酝酿了10年之久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动工。有关大桥的投资谜底就此揭开。原来,宁波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从市场融资,向民间资源敞开大门。
具体来说,银行贷款占65%,项目资源金占35%。而企业投资的35%中,宁波和嘉兴以9:1的比例出资。
此中宁波的投资方,45%为国有的宁波交通投资公司,45%的股份是民营企业雅戈尔拿下的,其余的10%由慈溪(宁波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建桥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这是由海通食品团体股份有限公司、环驰轴承团体等十多家宁波的民营企业构成的。
民间资源在企业投资中超过了一半。以至于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杭州湾跨海大桥被套上了“民资控股”的光环。
只管后来由于诸多因素,民营资源已经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历史篇章结束。近几年,浙江的民间资源再一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2022年,中国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绍台城际铁路开通,其运营主体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是由复星团体牵头的浙商民营连合体,占股51%。
2024年,温州的首条350公里时速高铁杭温高铁也正式运营,这是全国第二条民资控股建立的高速铁路。
这便是与众差别的浙江。这种敢于突破界限的胆识,来源于本土民营资源力量的底气。
如今,宁波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65%的GDP和出口额、80%的税收、85%的就业岗位、超95%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宁波,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人均拥有1/26家民营企业。
[color=#A3A3A3 !important][img=805,auto]https://inews.gtimg.com/om_bt/OI_wTBbk6UQF3xxjKqPGkMBXe3xkvrIxiJav3Fl2KKiEUAA/641[/img]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有20家在宁波,数目位列全国第6,比上海、重庆、福州、广州、南京、佛山都要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宁波帮,选择在制造业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制造冠军”之路。目前,宁波涌现出10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养出全国6.7%的单项冠军,缔造出不少传奇。
像慈溪民营企业天生密封件公司制造的反应堆主密封环,助推“华龙一号”核电站核心设备的完全国产化。贝发冲破了“中国造不出好圆珠笔笔头”的尴尬。长阳科技的光学反射膜实现进口替代,冲破国外厂商的长期把持。宁波德鹰精密机器有限公司专注于小小的缝纫机旋梭,旋梭产物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90%……
三江口的潮水奔驰不息,宁波帮的故事,仍然未完待续。
/// END ///

No.6185原创首发文章|作者巫珩

作者简介: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区域经济观察者。

参考文献:《从配角到主角,北仑港的C位之战》,螃蟹甲,载于《看航运》公众号,2022年1月;《地域放权与经济效率:以计划单列为例》,史宇鹏、周黎安,载于《经济研究》,2007年第一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1A002U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