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A股创新药企业股价平均下跌19.17%。在499家医药企业中,近八成股价年线下跌,数目远超2023年。
然而有一家药企却是个例外,股价涨幅凌驾了不少信创、半导体、AI等热门板块。它就是百利天恒,过去一年股价涨幅超38%,被视作中国医药财产最大的一匹“黑马”。
一个仿制药出身的企业,却在创新药赛道“杀”了出来,而且这家公司实际手中还没有商业化成功的创新产品。只是凭借临床管线BL-B01D1,全球唯一一个能使HER3成药性变为可能的EGFR/HER3双抗,2024年公司就达成了一项首付款56亿元、潜伏总交易额达600亿元的全球战略许可协议,创下了全球ADC领域单项资产交易额的最高纪录。
截至1月21日,百利天恒总市值逾776亿元,凌驾了A股大部分医药上市公司,其创始人朱义也荣登2024年的“科创板首富”。在近来披露的业绩预报中,公司坦言: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5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932.2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在36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为止,百利天恒是国内净利润最高的创新药企。
赚钱,还得靠创新药
百利天恒的基因并不带创新,完全是通过“后天”押注。1996年,其前身百利药业是做仿制药起家的,首款仿制大单品利巴韦林颗粒风靡一时,2023年1月,公司成功在科创板IPO。随后,公司业务板块就被鲜明分割开来。一方面,在药品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等的影响下,公司主营业务营收逐年下滑;另一方面,公司即公布调解部分募投项目标资金分配,重金研发ADC。
公司主营的三款镇静镇痛类麻醉药物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产品纳入集采;中成药黄芪颗粒和柴黄颗粒的原材料代价疯涨,导致公司产品实际贩卖收入连年下降。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及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贩卖额分别为7.95亿元、7.02亿元、5.60亿元及1.65亿元。
到2024年初,百利天恒眼看就要撑不下去了,2024年第一季度末时的账面资金不够支撑一年研发开销。关键时刻,投入重金创新的ADC起了作用。
2024年3月11日,百利天恒收到了百时美施贵宝就双抗ADC BL-B01D1项目协议的57亿元首付款,金额是其IPO融资的7倍之多。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公司表示营业额的94.2%来自与百时美施贵宝的许可及合作协议所产生的许可费收入。
ADC的筹划难点不仅仅是简单的选择抗体分子、连接子和有效载荷,而是怎样将这些“零件”有效组合,目前国内,百利天恒是少有的具备综合能力的公司。百利天恒曾称,BL-B01D1的有效载荷更出色,与第一三共的新一代HER3-ADC药物U3-1402相比有效性有可能更胜一筹。百利天恒还在开发这款药物的乳腺癌顺应症。去年底举办的2024 SABCS大会上,BL-B01D1对三阴乳腺癌、HR+/HER2-乳腺癌,以及HER2+乳腺癌等领域也都表现出优效性。
太平洋证券预测,百利天恒已在国内启动BL-B01D1的7项实体瘤III期注册临床,今年有望完成鼻咽癌或食管癌III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1月2日,该药还被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国内上市时间有望进一步缩短。海外I期临床也在顺利推进,数据有望在今年读出。
百时美施贵宝估计:该药大约2028年可在美国上市,首年预计年贩卖峰值就能凌驾69亿元。如果后续情况顺利,依据协议百利还可能得到高达600亿元的额外付款,就算是只出不进、高研发投入,也够百利“吃”很长时间了。
富贵,险中求
百利天恒野蛮式增长让行业眼馋,负面议论声也接踵而来。通常来讲,单一品种撑起的市值,公司站得越高越怕摔下来,更何况,百利短期内难以依靠创新产品得到商业化转换。简单来说,大部分人并不看好这种卖管线换钱的一次性置换交易。
百利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出6款潜力较大的临床ADC药物管线,比如治疗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HER2-ADC;治疗三阴乳腺癌、肺癌、胃癌的TROP2-ADC;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CD33-ADC;治疗胃癌、胰腺癌等实体瘤品种等。2024年上半年,3款药的III期临床成功取得进展。有了大笔资金进账,百利天恒后续研发投入更有保障,产品的未来路径只会更加明晰。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曾公开表示,所有底层核心技术平台的每个环节都是公司自己在做,通过“海外做前端创新,国内接力研发”,公司把握大量的底层关键数据,既能帮助进行技术上的迭代和升级,也能把握好ADC应用方向,以此不停研发出系列ADC新药出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62亿美元。百利天恒也想借此打开国际视野,借力A股企业赴港海潮机会。朱义坦言:“赴港上市是为了夯实资金储备。国内很多大药企资金储备是不够的,前十大头部公司资金储备与全球前二十大药企账上现金不在一个量级。国内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够。”
1月21日,百利天恒再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只是,国产ADC新药研发管线并不是一片红海,进入临床的国产ADC就有155款,临床项目更是占全球管线逾40%。竞争激烈水平可见一斑,新的一年已经来到,百利天恒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落地?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雾纪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1A05C2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