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已经爆火一阵子了,我一直没有追这个流量的原因不是自命清高,而是谨慎乐观。抛开知识产权纠纷和抄袭听说,DeepSeek绝对是一个卓越的1到1.5乃至1.8级别的技术创新,但与开源社区大模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它,并非从0到1的原创型技术。
无可否认,中国人极为擅长从1开始的创新,无论是之前所谓的“新四大发明”还是近年花样繁多的车载应用,再到风头一时无两的DeepSeek,都是如此。而让我真正等待的,能够真实代表我国科技程度的创新级科技,始终乏善可陈。
正应了那句话,一说历史五千年,一谈科技刚起步。其实,我们国家的科技落后不是近来一两百年的事,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我在《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吗?》中说过: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我们当然不必为此感到遗憾,毕竟科学的诞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与我们文化同源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同样没有科学。
但在引入现代科学后,日本的基础科学研究进展神速,而我国在这个领域却始终落于人。这绝不是骇人听闻,迄今为止,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共计28人,其中物理学奖得主12人,化学奖得主8人,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5人,而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屈指可数。基础科研落后,从0到1的科技创新当然就成了无源之水。为什么会如许呢?我认为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传统文化的束缚从大秦王朝焚书坑儒,用暴力结束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启了外儒内法的主流意识形态道路,我国陷入了文化思想日渐单一的窘境,而主流知识界的固步自封、以崇古为荣、视标新立异为仇寇,让中国文化彻底失去了创新本事。如果我们不能抛开传统文化这条锁链的束缚,继承尊古崇古,就难以真正获得一个拥有创新本事的社会情况。
二、精神与思想自由的缺失现代科学的诞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精神与思想解放,之所以出现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允许“错误思想”的表达。而在一个公众言论和文化创作要经过少数人审核通过才允许发表的社会,既没有精神和思想的解放,也就更谈不上源源不断的文化和科技创新了。
三、没有系统的法律体系来掩护知识创新
同理,在一个对知识创新缺乏基本尊重,以利用盗版为荣,以“摸着鹰酱过河”为口号的社会,谁还敢去创新呢?四、急功近利的民族性我们常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恰恰是偏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在科学技术方面同样如此,以至于我们古代只有技术产品,而技术后面的热力学公式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没有多少人在乎。从老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没有实用性的事情,我们不做,不能立刻产生效益的技术,我们不搞。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是最需要耐得住寂寞,最不能急功近利的。只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仍然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就没有多少人愿意矜矜业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五、穷
别看有人整天使劲鼓吹我们经济天下第二,实际购买力环球第一,但具体到实际生存如何,每个老百姓内心都有杆秤。搞基础科研是一件又“笨”又辛苦且费钱的事,真正从事基础科研的人都清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所谓的“弯道超车”在这个领域是不存在的。以近来国内讨论热烈的原研药来说,我曾撰文谈过,国际上研发一种新的原研药,动辄需要投入超过十亿美金,而我们的药企,有多少有本事投入如此巨量资金搞原研药的研发呢?大多数的所谓药物研发,都是类似于连花清瘟这种花15天研发出来的玩意儿罢了。不说那些没良心的骗子,就算是再有理想主义的科研者,没有充足的经费,怎么去搞基础科研呢?为拿到充足的项目费用放弃基础研究,转而选择应用研发,是无数科研者无奈的选择。毕竟,当初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时,谁的内心不是装着星辰大海呢?也许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科学家能够踏踏实实搞那些“没用”的基础科研而不担心自己没有项目费乃至没饭吃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持续创造出撼动天下的科技产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1A05R3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