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中国经济进入“微通缩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14|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种低本钱零售商品层出不穷,在消费端的史上最低折扣之下,拼多多乘着这股东风逆势增长。
消费降级浪潮的威力,不容小觑。
过去一年,从房地产到咖啡、从服装到奶茶乃至玩具餐饮,各种消费降级的例子层出不穷,街边上的“地摊火锅”主打菜品3、6、9元,而哪怕是曾说不打代价战的星巴克,也把单杯代价拉下了二十元。
当然,贬价幅度最厉害的还要属大宗商品,房子和汽车。
过去一年,我国房地产代价已经下跌了10%以上,一些城市的套房代价下跌十万以上,房价的不跌不仅仅削弱了居民对将来的信心,同时也让本就疲软的消费,再度变得低迷。
我国居民财富和房地产深度捆绑,70%的家庭资产都是房子,这也导致房价一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就变得审慎。
至于汽车,它的影响力和波及面也不容小觑。


最近两个月,先是美国,然后是土耳其和欧盟,三个经济体都对我国汽车加征关税,这背后是耶伦口中的“产业过剩”。
而放眼国内,汽车行业的代价战也可谓是环球之最。
多家热门新能源车企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先后对旗下热门车型贬价,同比降幅高达万元。
消费降级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消费者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之下可谓是损失惨重;数以十万计的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经营艰难,无数的家庭失去了多年来积累的财富。
而在后疫情时代,和许多人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不同,我国的消费复苏低迷,银行里躺着有史以来最多的存款,不管我们如何出台刺激消费政策,不管银行存款利率如何下调,人们就是不消费。
一个可见的例子是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尽管出游人次创新高,但详细到人均消费上,只有六百多元,还不及2019年的同期人均消费。
房地产的消费持续下滑,由此引发的债务危机蔓延,大量的消费者要么是没钱消费,要么就是持币观望,导致供应端通货紧缩,不得不贬价去库存。
作为象征国民消费风俗的电商平台,也在这一轮宏观消费变化中,不断强化着国人的消费意识。
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茅台代价和苹果手机代价补贴新低,都强化了消费者心中对我们发生日本式通货紧缩的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会很难改变。
对以电商平台为生的商家而言,平台有意鼓励的“低价竞争”,也间接促进了商家之间的代价内卷。
但如果商家以贬价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那么它们就会反过来迫使供应商大幅减少本钱,挤压利润空间,进而导致人们的工资增长放缓或对低薪零工造成更多依赖,最终造成家庭需求的减缓。
这是螺旋式的负循环。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继续下去,我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低附加值消费、微通缩、低利润率导致低工资,从而进一步迫使消费者减少消费。
更关键的还在于,走低价竞争路线或许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比方,以低价培育用户心智的拼多多,最新财报表现,拼多多的营业额飙升131%,美团走“拼好饭”模式,营业额也涨了25%。
而折扣零售商名创优品和瑞幸咖啡的总营收也分别增长了26%和42%。
除了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消费品,企业端的代价也在下跌。
以云计算市场为例,阿里云此前全线贬价20%,最高降幅达55%,京东云也紧随其后,甚至还喊出了“随便降,比到底”的标语。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甚至公开感叹道,行业代价战把我们搞蒙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我国内需消费环境看作是一个大公司,贬价容易涨价难,由奢入俭难,同质化的产品服务和非理性的贬价,最终可能不仅伤害了竞争对手,也伤害了自己。
今天的国人消费者早已经接受了更自制的商品,更好的服务代价,而各大电商平台也在不断培养用户低价的心智,消费者好像已经风俗了买到更自制更实惠的商品。
哪怕是线下,地摊火锅、便宜咖啡、自制奶茶也大行其道,在如许一个微通缩时代里,消费者的认知愈发固化,我们认为自制就是应该的,这也为今后的涨价难埋下了引线。
这是一个高度分化的时代。
银行里躺着140万亿的家庭存款,人均下来每个人在银行的存款都接近11万元,但眼下的消费贬价浪潮又在不停告诉我们如许一个事实:大多数的消费都变得更谨慎。
如何解释数据和现实的差异化?
只能用财富分化来解释。
140万亿的家庭存款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缘的,少数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银行存款,而由于这少数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最多一天喝两瓶红酒,吃五顿饭,这也导致了我国整体消费环境的“微通缩”。
当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那么消费一定是难以增长的。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如果一个经济体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那么该经济体的消费一定难有起色。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要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橄榄型社会,而不是金字塔型社会。
我国有14亿人口,但根据北师大2019年的研究发现,我国月均收入在5000以上的,只有7000万人,这7000万人月收入5000以上,是我国的“中产”。
但14亿人的基数,中产却只有7000万人,我们离一个标准的橄榄型社会还太远太远。
当内部消费不敷,基建投资也开始饱和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有失灵的风险,投资消费和出口,最终我们只能慢慢依赖出口。
对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来说,我们却还要面临美国在商业上对我们的孤立,越来越多的商业壁垒,也在倒逼我们去促消费,而不是拼命生产。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所说,“中国经济面对现在的困境,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将更多收入转移到家庭,从生产端转移到消费端,增长居民收入从而增强消费需求。但中国好像奇怪地不愿做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变,它们执着地仍然专注于大量生产而非消费。
按照这位经济学家的说法,我们现在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维持巨额商业顺差,将大量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国外,但一旦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这种商品冲击,我们唯一的出路也会面临灾难。
今天,西欧已经联手开始就我国的汽车产业加征关税,将来就“产能过剩”这个概念,可能还会掀起更多的关税壁垒。
而我们来说,届时还能够靠外贸每年赚取大量的顺差吗?
刺激经济,我们不能单单只依赖出口;正如美财长耶伦自己所说,我们的确需要将更多留意力转移到国内家庭的消费上面,而不是生产。
福利主义未必会养懒汉,它更像是一个社会保障的基石和底线,让那些敢于拼搏创业的人,有一个生存的基础。
而这,恰恰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统统,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灰心主义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24A07Z4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