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朋友聊天,她分享的一件事,让我有些吃惊。
她有2个孩子,大儿子小杰是典型的“夜猫子”,每晚12点才睡觉;
小儿子小恒,则从小就是“早睡早起”的范例,每晚8点就上床,早晨6点准时起床。
她本来以为,老大在学习上不停优秀,即便早晚作息不规律,也影响不大。
但最近,她却发现,两兄弟在一些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记忆力、创造力和情绪管理上。
她问我:“听说就寝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和学习能力,是真的吗?”
我看过一些关于就寝的书,书中确实说,就寝对人影响大。
2个孩子,一个睡觉早一个睡得晚,10年后,会在3方面差距显着。
一:记忆力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熬夜复习。
但第二天上课时,我总感觉自己记不住重点,尤其是背诵类的内容,老是记不牢。
我问老师:“我显着复习了,怎么还是忘记了?”
老师告诉我说,早睡早起,不要刻意熬夜撑着,那样反而影响学习。
研究发现:睡得少的孩子,记忆力比睡得充足的孩子差30%左右,学习效果也显着打折扣。
由于深度就寝期间,孩子脑内的神经连接会加强,帮助白天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
但是,假如孩子睡得少,尤其是熬夜到很晚,大脑无法在深度就寝中完成记忆的巩固,记忆力自然会下降。
朋友也说,老大晚上睡得晚,常常复习了也记不住重点,考试时显着做过的题目总是答错,记忆力也比不上弟弟。
而老二早睡早起,他学的知识很久后还记得,考试时也能得心应手。
二:创造力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睡得晚,第二天总是“懒得动脑子”?
老师跟朋友谈话时也提到,弟弟在课堂上总能给出独特的解答,常常动员全班的思索。
而哥哥尽管成绩也不差,但思维总是有点固化,回答问题总是按照固定套路走,缺乏灵活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就寝对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深度就寝阶段,大脑会将白天学到的信息进行“重组”,让孩子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遐想和创新。
就寝充足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能迅速从不同角度思索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睡得少的孩子,由于熬夜导致深度就寝不敷,思维变得僵化,面对问题时,他会习惯用既定的方式去解决,而缺乏灵活性。
而就寝多的孩子,他能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思维更加开阔,解决问题时总能找到创新的方式。
三:情绪管理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没睡好的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女儿晚上睡太晚,而早上又起得早,效果那段时间,她变得特别情绪化,动不动就哭,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大发脾气。
缺乏就寝,会影响大脑控制情绪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和杏仁体),导致情绪波动更加剧烈。
就寝充足的孩子,大脑能够更好地处理情绪信息,面对压力时更加冷静、理智。
孩子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保持冷静,积极应对。
但若经常熬夜,精神就会很差,导致情绪控制力差,遇到压力和波折时,容易变得焦虑和暴躁。
四:帮孩子拥有一个好就寝
为了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受益于高质量的就寝,我们可以在以下3方面帮孩子:
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的生物钟,和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来帮助孩子建立生物钟。
尽量确保孩子每天在9-10点睡,早上7点左右起。
即使在借节日,也要尽量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周末综合症”——周末睡得太晚,周一回归学校时难以适应。
②营造舒适的就寝情况
舒适的床铺、适宜的温度、安静的氛围,这些都能够促进孩子更好地入睡和维持深度就寝。
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温馨、安静的就寝情况:
●床铺要舒适,确保床垫和枕头适合孩子的身体必要,不宜过硬或过软。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通常18℃至22℃的温度最适合就寝。
●避免强光,晚上睡觉时,可以使用窗帘遮光,营造一个安静的就寝情况,淘汰外界干扰。
③避免睡前太兴奋
假如孩子在睡觉前玩得太兴奋,或进行刺激性的活动,如看电视、玩电子装备等,会影响他们的入睡时间和就寝质量。
由于电子装备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帮助入睡的重要激素。
同时,刺激性活动(如玩游戏、观看激烈的电视节目),会使孩子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影响大脑的平静状态,从而推迟入睡时间,影响深度就寝。
我们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睡前一小时”的放松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可以让孩子洗个热水澡、听轻音乐、阅读书籍,或者做一些轻松的亲子互动,这些都有助于让孩子的大脑逐渐放松,为就寝做准备。
你家孩子一般几点睡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1A05Y1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