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佛教修行中,“过午不食”是一种常见的饮食习惯,修行者相信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欲望,保持身心的清净与平和。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饮食习惯与健康、寿命之间的关系。最近的一项研究为这一传统习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2022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题为“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揭示了节食和进食时间如何相互作用来延伸寿命。这项研究的核心是通过设计差别的节食方案和进食时间,观察其对小鼠寿命的影响。
02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化系统长期跟踪小鼠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通过基因分析研究食品摄入和昼夜节律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现,当小鼠的食品摄入减少30%时,其平均寿命增长了10%。这表明适度的热量限制可能是延伸寿命的有效本领。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研究还发现假如小鼠的进食时间与其昼夜节律相一致,寿命延伸的效果更为显著。具体来说,12小时的禁食时间显著进步了小鼠的生存率。这表明,禁食本身也有助于延伸寿命,并可能通过影响体内的生理机制来实现这一效果。
禁食被认为可以促进自噬作用(autophagy),这是一种细胞自我清理的过程,有助于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此外,禁食还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代谢健康,所有这些因素都与寿命延伸密切相干。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层面的分析,揭示了饮食时间和热量限制如何影响小鼠的基因表达。
这一发现不但为我们理解饮食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佛教的“过午不食”习惯提供了科学依据。作为古老的饮食习惯,“过午不食”旨在帮助修行者减少对食品的依靠,保持心田的宁静与专注。如今,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习惯在生理层面上也可能具有积极的健康效应。
03
虽然这项研究是在小鼠身上举行的,但它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以下是一些基于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和发起:
定时进餐:尽量将重要的进食时间安排在白天,避免晚上进食,以更好地与昼夜节律同步。
适度热量限制:尝试减少逐日总热量摄入的30%,但要确保营养平衡,避免营养不良。
间歇性禁食:可以考虑采用间歇性禁食的方式,例如每天设定一个固定的禁食窗口(如12小时),以促进身材的自噬作用和代谢健康。
个性化调整: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差别,发起根据自身情况举行调整,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大夫或营养师的意见。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维护身材健康,延伸寿命。这项研究不但为古老的饮食习惯提供了新的表明,也为我们探索更健康的将来提供了方向。
参考
Acosta-Rodríguez, Victoria, et al.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376.6598 (2022): 1192-1202.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3A01AYB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