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强:要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办法
2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天下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当局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李强指出,向天下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接受天下人民对当局工作的查验,是国务院的法定职责。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当局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推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把报告修改好。
李强指出,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已经非常明确,要系统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既要注重团体把握,综合均衡好国内和国外、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在多重目标中找到有效路径,也要寻求突破突围,找准潜力足、空间大的发展领域,策划好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打造更多能够带动全局的突出亮点。要认真总结和丰富拓展工作中探索的好做法,锚定发展目标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聚焦突出问题整合资源集中发力,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办法,及时回应关切增强政策与市场的互动。
李强强调,要以更增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刚强信心、知难共进,客观辩证看待外部形势变化,统筹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应对外部挑战,变压力为动力,采取有力办法在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并着眼长远打造我国发展新上风。要奋发作为、善作善成,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实,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科学应变,着力增强工作的穿透力,让目标清晰可评估、措施明确可操作、配套措施及时跟上,把更多精力用于抓落实、办实事,并在实验中不停优化完善政策办法。要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条件,为各类人本领事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有关部分、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万科2024年全面完成保交房目标任务
2月5日消息,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保交房攻坚战顺利完成2024年既定目标。
该负责人表示,自保交房攻坚战开展以来,各地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大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保障项目建设交付。停止2024年年底,天下“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过5万亿元,保交房攻坚战实现住房交付373万套,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保交房工作的有序推进,有力维护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提振了市场信心,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从专班掌握的情况看,2024年,万科交付住房超过18万套,全面完成保交房目标任务。从各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万科房地产项目建设正在平稳有序推进中,“白名单”制度将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2025年,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均纳入“白名单”,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同时,有关部分正积极推动各地运用地方当局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闲置土地力度,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支持房地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协调金融机构综合运用贷款、债券等金融工具,多渠道满意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行业融资稳固。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岭南春早之际如期举行,省委书记黄坤明发表讲话。
以下为讲话全文: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今天,当开工的军号再次吹响,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开启了接续奋斗的新程。我们加满油、富足电,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借此机会,我代表广东省委、省当局,向全省父老乡亲,向所有关心支持广东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向春节期间在广东坚守岗位、春节之后神采飞扬投入工作的广大工人、农夫、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艺术家等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慰问和诚挚感谢!正是靠着我们每个人的辛劳付出、创新创造,共同绘就了岭南大地百业兴旺、春色满园的美好画卷。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注重谋产业抓生产,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固的伟大古迹。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走正确的路,牢牢捉住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辈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基本特性,符合完整性、先辈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在理论上超越了西方经济学概括的产业演进规律,在实践上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古迹。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产业发展亲切关怀,强调抓实体经济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要求我们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央;2023年亲临视察时指出,广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有力指引我们深刻把握立省之本、强省之基,牢牢捉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踏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天下各国现代化的历程表明,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规模之大、难度之大史无前例,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之高也史无前例。我们不但需要建成农业强国、制造强国,发显现代服务业,还要推动差别地区、差别产业、差别环节之间协同融通、高效运行,全方位提升生产力水平,以体系性的强大“硬实力”,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大厦。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将开辟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路径,让中国式现代化绽放更增强大的真理光芒。广东作为天下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把握天下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三来一补”起步,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到牵动全球的天下工厂,再到引领全球的智造基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产业体系的迭代升级,带来生产力的不停跃迁,支撑广东取得环球瞩目的发展成就。把握大势、捉住机遇,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在转型升级中持续蝶变,是广东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成功经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图先。我们要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停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开创广东发展新局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上风所在、使命所在。总书记指出,广东在天下产业体系版图中分量很重,要求我们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继续走在天下前列。颠末长期发展,广东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厚实基础、独特上风。我们的体系足够全。今年粤港澳将联合承办全运会,我们也完全能够举办产业体系竞赛的“全运会”。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4强,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去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我们的配套足够强。广州的先辈制造和现代服务、深圳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佛山的智能家电、东莞的智能终端各具上风又相互协同,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上卑鄙链条、产供销环节高度耦合。特别是我们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及时在粤人口,既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也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我们的空间足够大。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上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总书记去年视察的横琴,靠着发展“四新”产业,15年间经济总量从可以忽略不计增长到去年的538亿元,有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我们要刚强信心,久久为功,捉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经济社会繁荣、活力动力充沛的新广东。
同志们,朋友们!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引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要锻造先辈制造钢筋铁骨。先辈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武装农业,用制造牵引服务,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产业有新有旧、有大有小、有主有辅,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上风产业的巩固和优化,紧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产必备,实现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打造更多热点、燃点、爆点,积极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创设者、新赛道的重要主导者。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上风,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要量的产业新支柱。盼望广大有远见、有理想的投资者、创业者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欢迎人机共生的智能天下。
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捉住了科技创新,就捉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关键焦点技术比例不高但关乎命脉,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向上突围。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广东强芯”、焦点软件攻关等重大专项,采取“大兵团”战争式作战模式,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在战略必争领域并跑领跑。科技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辈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持续进步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科技引擎,市场点燃。要向“转”发力,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在竞争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广东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另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要打造天下一流企业群,壮大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国企、民企、外企都是广东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引导创建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开展多样化合作,各尽所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万万”计划,积极作育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盼望广大企业扎根广东、深耕广东,聚焦实体、专注主业、关注市场,练就独门绝技,塑造百年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纲大任。
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泥土。广东通江达海、融汇中西,改革开放的精神、创新创造的意识、苦干实干的品格深入骨髓、融入基因,具有软硬兼备的良好环境。要充分激活政策效应,增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精准对接、协同发力。这次大会安排了政策发布与解读环节,请各人关心关注,在实践中用好用足。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创建未来产业治理机制,深化名誉广东建设,提升“数字当局”效能,让每位创业者、企业家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要广聚天下英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热忱欢迎广大优秀学子、有志青年前来广东实现人生梦、见证中国梦。
同志们,朋友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这几年,广东的现代化建设殊为不易。因其不易,更需勇毅。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过渡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见面,面临的困难比力多。但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转型之痛、升级之难后,发展之船必将驶出三峡、乘风破浪。因其不易,更彰不凡。实践证明,风险挑战是最好的“磨刀石”,卓越企业通常是在经历存亡考验后涅槃重生的,大国崛起通常是在化危为机中加速实现的。我们现在前行的难度越大、遭遇的磨砺越多,未来的回报必将更加丰厚,达到的高度必将更加瞩目。因其不易,更显担当。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既能享受实验区的红利,也会较早遇到发展中、转型中的难题,这是历史必然,也是历史使命。一路走来,广东经历风雨、屡创古迹,越来越从容、越来越坚毅。新征程上,广东一定能率先克服成长中的烦恼,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门,开启新的成长周期,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同志们,朋友们!赤子追梦,追则必达。耕者下力,即是福田。让我们更加细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焦点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奋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继续走在天下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广东新的更大贡献!
祝福各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广东省发改委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
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企业是产业发展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强力支撑和砥砺奋进。
金融羁系总局:202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7万亿 同比增长5.7%
2月5日,金融羁系总局近日公布了2024年1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5.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7%。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4万亿元,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3万亿元。
在赔付方面,2024年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2.3万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长19.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万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1.3万亿元。
停止2024年12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35.9万亿元,资产规模增加5.9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9.9%,增速为2017年以来新高。
从公司层面看,2024年,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7万亿元,赔付支出1.1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6%,赔付支出同比增长6.5%;分险种看,车险、责任险、农险、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分别为9137亿元、1372亿元、1484亿元、2043亿元、534亿元。
2024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4万亿元,赔付支出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7%,赔付支出增长39.4%。分险种看,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2万亿元、408亿元、7731亿元。
央行1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171.05亿元
2月5日,为满意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5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71.05亿元。
其中,隔夜期113.35亿元,7天期17.7亿元,1个月期4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6.1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35%、2.50%、2.85%。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发起,利用前请核实。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5A08MP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