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应对中国电池企业挤压,环球第五大动力电池商完成2000亿大合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2月6日,SK中国发布消息称,SK On已完成三方合并,正式以“环球电池与贸易公司”的身份起航,新合并的实体将以SK On的名义运营。
与SK On合并的别的两家企业分别为SK Trading International和SK Enterm。其中,SK Trading International是韩国唯一的原油和石油产品专业贸易公司,SK Enterm则是韩国最大的商业油罐码头运营商,专门从事石油货物的储存和出入货管理。


SK中国表示,SK On的收入和资产分别估值为13万亿韩元和33万亿韩元,预计合并后将增至62万亿韩元和40万亿韩元。以最新的汇率(1韩元 ≈ 0.005 人民币)计算,合并完成后的SK On总资产为人民币2000亿左右。
“通过这三家公司的合并,SK On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在原材料方面的竞争力,并确保事业的可持续性;别的,SK Trading International将进军锂、镍等新矿物交易领域,确保未来的增长动力,而与SK Enterm合并将为其贸易业务提供必要的储存能力。”SK中国称。
SK中国还表示,三方合并后,可提升SK On的利润结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将增加约5000亿韩元。合并后的实体对外部市场波动的敏感性较低,拙质僻出有限,因此有望产生稳固的利润。
SK On是环球著名的锂电池制造商,最初隶属于SK Innovation,是SK团体的电池业务平台,早在2010年便开始了锂电池业务的环球化结构,并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2021年,SK On从SK Innovation中分拆独立。
据上月初韩国SNE Research发布的统计数据,在2024年1—11月环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排名中,SK On以35.5GWh的装机量和4.5%的市占率位列第五位。而在除中国以外的环球其他市场,SK On则以10.8%的市占率位列第三。
尽管SK On位列环球第五大锂电池制造商,但是面对不小的挑战和危机,主要来自三方面:
其一,来自中国电池企业的强烈威胁。数据显示,近年来,尽管SK On在动力电池年度装机量榜单的排名浮动较小,但是市占率却大幅下滑。SNE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1—11月环球动力电池市场,SK On的市占率为4.5%,相比2023年同期的5.1%出现明显下滑,这主要是受中国电池企业的挤压所致。
其二,SK On动力电池的市场主要在欧美,但2024年以来,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低迷,欧洲市场则因为补贴淘汰和碳排放法规调整而增长放缓,这给公司业务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其三,在技能路线上,包括SK On在内的日韩电池企业多押注于三元锂电池,但现在,铁锂电池的装机占比明显提升,三元锂电池的空间在日益压缩,这对于SK On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从业绩和财政方面来看,SK On也全是糟心事。自从分拆独立后,SK On一直没有实现盈利,甚至一连出现10个季度的亏损。仅2023年,公司亏损就高达 581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1.42亿元)。直到客岁第三季度,公司勉强实现了240亿韩元(约1.25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利润,这也是自独立以来首次告竣季度盈利。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是否盈利,现在还没有官方信息发布。
正因为面对上述“内忧外患”,SK团体希望以资产整合来盘活SK On。华夏储能注意到,早在客岁7月,SK On三方合并事宜便开始启动(参见此前文章:《韩国电池巨头SK要重组了,整出一家资产5600亿新公司?》),如今算是终极竣工。但整合后的SK On能不能打得过中国电池企业?现在看胜算的希望不大。
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1-11月环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榜单中,有6家中国电池企业上榜,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中国电池企业的强大竞争优势由此可见。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泉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07A02A1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