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经济学人》2月16日文章,原题:不止AI,中国药物也让世界惊叹 可瑞达是有史以来贩卖盈利最高的药物之一。自2014年推出以来,这款癌症治疗药物已为美国默克公司带来了1300多亿美元的贩卖收入。去年9月,一款试验药物实现前所未有的成绩。在非小细胞肺癌后期试验阶段,该药在病情不恶化情况下让病人生命连续11.1个月,比可瑞达的5.9个月翻了近一番。不仅这一成果令人受惊,背后公司的国籍也让人受惊,研发该药的康方生物是一家中国公司。
近几个月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震动世界。一场相对安静但同样意义重大的转变正在生物科技领域推进。中国素以推出大量仿制药而闻名,但中国药企也在尖端领域发力,其生产的创新药比竞争对手更便宜。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药研发国。
因此,西方药企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东方以寻找思路。去年,西方药企所达成的大规模许可证生意业务近1/3与中国企业合作达成。去年11月,默克公司向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礼新医药付出了5.88亿美元,以获得该公司推出的类似于康方生物的疗法。
近20年前,中国政府明确将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财产奋起直追的重点。2015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管部分启动雄心勃勃的改革,在两年时间里审核完成2万件遗留累积下来的药品申请。发表在《自然综述:药物发现》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药品获批进入首轮人体临床试验所需的时间已从改革前的501天缩短到87天。
上述改革与大批“海龟”回国同步。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发展势头,吸引各大药企进入,也带来了科技和人才。简化上市规则为生物科技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楚的退出策略,增加了该投资领域的吸引力。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私募融资规模从2016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34亿美元。
有了更多人才和资金,中国企业开始超越对西方药品的仿制。他们不是坐等专利过期或生产雷同的仿制药,而是采用“快速跟随者”战略,即在既有药品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提高安全性、疗效和药物递送效率。由于“快速跟随者”并非从头开始研发,因此其测试所需的成本大幅降低,速率也大幅提高。
2021年至2024年,中国药品研发数量翻了一番,达到4391款。“快速跟随者”式的改良药品和全新原研药占研发总量的近42%。艾意凯咨询公司主管合伙人陈玮表示,中国这种药品研发方法对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发推进特别有效。
速率是中国药企的另一大优势。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说:“我们的速率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快一两倍。”中国临床试验速率比西方更快。中国病人群体数量大,招募志愿者更方便,政府也鼓励医院和医生支持有关研发。
更快的试验使中国药物对全球制药商更具吸引力。其他国家的监管部分也注意到中国数据质量的提升。康方生物在中国的试验结果足以说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该药物直接转入后期试验。
中国药企基本不直接在美国贩卖药物,而是选择达成许可证协议,即收费出让在国外市场的贩卖权。还有一种模式是设立新公司,中国药企将临床资产拆分进入新设的美国实体,由当地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运营。杰富瑞投行估算,去年5月以来成立的类似公司已达8家。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并非没有风险。许可证生意业务的增加背后潜藏着融资难的问题,而更大的关切则来自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上升。(甄翔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8A00UD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