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珠海市中心的“都会伤疤”巨人大厦终于迎来重生。这座曾承载史玉柱创业野心的大楼,在烂尾28年后,以总投资16.67亿元的都会更新项目重新启动,计划于2029年竣工。这座曾因资金链断裂而烂尾的“中国第一高楼”,如今将转型为集办公与公共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体,成为珠海都会更新的标志性工程。
巨人大厦:从“第一高楼”梦碎到重生
1992年,史玉柱创立巨人集团,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凭借汉卡和“脑黄金”两款产品,巨人集团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史玉柱的商业天赋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他在短时间内积聚了财富,也让他有了更高的目的——打造一座属于巨人的标志性建筑。
1993年,巨人大厦正式奠基。最初的设计是18层,预算为2亿元。然而,在野心膨胀下,大厦设计被加码至78层,预算从2亿元飙升至12亿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巨人集团的资金链开始出现紧张,而巨人大厦的建立成本却在不断攀升。最终,市场的风云变幻和资金链的脆弱,让这个雄伟的计划逐渐走向破灭。巨人大厦在仅完成地下三层和地上两层后被迫停工。
此后,项目权益分散至19个债权人手中,复杂的产权与高额土地欠款令其成为“烫手山芋”。巨人大厦的停工,不仅让史玉柱陷入了逆境,也让珠海市的都会发展受到了影响。这座未完成的大厦,成为了都会的一块“心病”。然而,命运的齿轮在2019年开始悄然转动。
2019年,珠海市香洲区成立了烂尾楼整治专项小组,决心解决巨人大厦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国企正方集团牵头介入,耗时一年半,完成了复杂的权益梳理工作。正方集团联合史玉柱关联企业士安公司等成立合资公司,并于2021年以4.02亿元拍下项目。
尽管剩余土地利用年限仅剩18年,且需自持60%面积,但正方集团看到了巨人大厦的潜力。他们计划将其改造为一个集商业、办公、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整合停车、物业租赁等多元收益,为都会更新注入新动能。这一计划不仅为巨人大厦带来了重生的曙光,也为珠海市的都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史玉柱的“还债”与诚信坚守
巨人大厦的烂尾是史玉柱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他曾公开反思:“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决议失误,好大喜功,昏了头。”在巨人大厦停工后,史玉柱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他不仅背负了巨额债务,还有来自市场的质疑和社会的舆论压力,但这位商界传奇人物并未逃避责任。
面对巨人大厦危机,尽管史玉柱可以选择申请停业来免除债务,但他没有这么做,缘故原由在于他不想辜负那些信任他的人,尤其是那些购买了巨人大厦楼花的债权人。他曾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后来的故事,证明了他没有食言。
史玉柱的诚信和坚固,让他在逆境中找到了新的机会。2001年,他凭借“脑白金”东山再起。这款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史玉柱重新站稳了脚跟。
2001年,史玉柱通过关联公司士安公司,以现金收购了巨人大厦的楼花债权。这一举动不仅表现了他的诚信,也展现了他对企业的责任感。他兑现了“负债必还”的允许,累计偿还债务凌驾1.5亿元。这一举动,让史玉柱在商界重新赢得了尊重,也让他就此得到2001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此后,他又在上海重塑了“巨人”品牌,将巨人集团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史玉柱的东山再起,不仅证明了他的商业才能,也证明了他的诚信和坚固。
巨人网络:AI战略下的价值重估
一边是搁置了28年的“烂尾楼”如今焕发新生,另一边,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立足自主研发,在多个领域取得跨越式创新,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势。
近期,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002558)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2025年初至今,其股价涨幅已近30%,成为渝股周涨幅冠军。财报表现,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2.18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4.16%,核心产品“征途”系列与《球球大作战》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
更引人注目的是巨人网络在AI领域的结构。公开信息表现,巨人网络已建立起以自研大模型为核心的全方位基础能力,具备涵盖文本、视觉及语音的完整大模型生态,拥有行业领先的AI工业化生产全流程解决方案,并深层次的应用到研发、运营、发行、测试等各个环节,形成高效的生产链路闭环。
2月14日,巨人网络与阿里云宣布双方基于“游戏+AI”深化互助,将在游戏场景的AI落地应用及算力生态建立等领域进一步联动,推动AI技术与公司业务的深度融合。AI技术研发层面,巨人网络AI实验室与阿里云将聚焦AI Agent(智能体)及高性能算力互助;游戏场景应用层面,《太空杀》等游戏将全面升级与通义大模型的互助,打造更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游戏体验。
这一互助不仅提升了巨人网络的技术壁垒,更被市场视为“游戏+AI”互助的标杆。通过AI技术的应用,巨人网络的游戏产品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用户体验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这也让巨人网络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巨人大厦的重启,既是都会更新的胜利,亦是企业家精神的见证。史玉柱从负债累累到兑现允许,其个人履历与巨人网络的崛起形成鲜明呼应。有分析人士指出:“资本市场对巨人网络的追捧,既是对其AI转型的承认,亦是对史玉柱信用价值的重估。”
在珠海,巨人大厦的重修为其他烂尾项目提供范本——通过政策扶持、权益整合与市场化运作,即使是“烫手山芋”也能焕发新生。而在上海,史玉柱以巨人网络证明:商海浮沉中,唯有诚信与创新方能穿越周期。
28年,足以让一座都会沧海桑田,亦足以让一位企业家完成从“失意者”到“回归者”的蜕变。巨人大厦的钢筋水泥终将封顶,而史玉柱的故事,仍在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18A074A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