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几天,小行星大概撞击地球的新闻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引发担忧。新闻报道称,小行星在2032年12月撞击地球的概率,已经从最初计算的1.3% 上升到了最新的 3.1%。大家大概想问,这个概率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何还在升高?准不准?3.1% 算高吗?以人类现在的技术,能够应对撞击风险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相干话题。
这颗小行星的编号是2024YR4,直径大约在40到90米之间,属于阿波罗型近地天体。它是在2024年12月27日被发现的。之所以说它大概撞击地球,是因为阿波罗型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有大概会与地球轨道发生重叠。科学家要预测撞击概率,就需要准确计算出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但这并非易事,计算效果目前还存在误差。
简单来说,地球的运行轨道非常准确,但由于对YR4的观测数据还比较少,所以还无法准确计算出它的轨道。根据已公布的数据,2024年12月25日,YR4 距离地球约 83 万公里,飞行速度大约为每小时61200公里,靠近50马赫。截至2月19日晚上10 点,它距离地球已经约0.55个天文单元,也就是超过了8200 万公里。YR4 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 3.99年。
由于目前我们还不能精确计算出YR4 的轨道,所以预测效果存在一个较大的不确定区间。 打个比方,假如轨道计算的上下误差范围是600万公里,那么3.1% 的撞击概率就意味着,大约18万多公里的轨道范围会发生重叠;同时有580多万公里的轨道范围不会相交。随着更多观测数据加入计算模型,效果会越来越准确,概率自然发生变革。很明显,变低的大概性更大。
退一步讲,即使计算效果显示轨道完全交叉重叠,也不代表一定会发生撞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十字路口,也并非一定发生事故。 要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相遇”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而且,这里所说的轨道“重叠”,跟我们日常理解的“重叠”也不同,动辄也有几十万公里之遥。 另外还要考虑速度和角度等诸多因素,所以说不消对此太过担心。
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理论上是可以应对撞击风险的。 目前,被认为技术成熟度较高且相对可行的方案是“动能撞击法”。 它的原理是发射一个高速飞行的探测器去撞击小行星,以改变小行星的速度和运行轨道,使其偏离原本大概撞击地球的轨道。 2022年9 月,美国 NASA 成功进行了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 (DART)”。 当时,探测器以约 22000公里的时速成功撞击了直径约170米的小行星,并改变了它的运行速度和轨道。 撞击时,小行星距离地球大约1100万公里。
当然,将动能撞击法实际应用于行星防御,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困难, 但总的来说,我们人类并非束手无策。3.1%的概率,看上去似乎不低,但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高,我们平凡民众不消过分担心。 相信随着后续更多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下一次更新数据时就会降低。 让我们保持理性,相信科学。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21A09BI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