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特朗普又挥关税大棒!全球格局将被彻底改写?美元霸权还能继续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52|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朗普又对关税动手了!这次还搞出来个新词叫“对等关税”。
很多人大概觉得这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那你就错了,由于我们大概将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
为什么这么说?
由于美元主导全球贸易的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美国的政策转向,恰好暴露了全球化红利分配的深层矛盾。


首先这个对等关税是什么意思?
2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了个总统备忘录,核心就一句话:你给美国商品加多少关税,美国就给你加一样的。
比如欧盟现在对美国汽车收10%关税,那对等关税的话,美国就有大概把对欧盟的汽车关税从2.5%也给拉到10%。
而且特朗普还特别针对采用增值税的国家,像欧盟以及中国等等。
美国没有增值税,但特朗普认为这变相“补贴”了出口,必须用关税抵消。
按商务部长的话说,最快4月2日就要动手。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直是我行我素,这次的“对等关税”说白了,还是特朗普的那一套MAGA逻辑。
但这种做法,真的能办理美国经济的根本题目吗?
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虽然咱天天听着是特朗普要怎么怎么征收关税,但其实,从关税的本质上看,最后买单的还是当地的消费者。
比如日本的车卖到美国去,假设每一辆都得交25%的关税,那车肯定就得涨价,这样的话,本土的汽车企业就有些价格优势了。
但题目在于,这税费不是由外国车企出,而是美国进口商先垫付。人家肯定不肯吃这个亏,最后大多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018年特朗普给中国加关税那会儿,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举行统计,仅美国人购买洗衣机这一项就得多花15亿美元。
要是这次全面开始加征关税,美国的智库预估普通家庭每年大概得再多掏1700到3900美元。
更魔幻的是,一边喊着“制造业回流”,一边对进口钢铁加税。结果本土农机厂由于买不起高价钢材倒闭。
这套“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真能带来特朗普承诺的就业奇迹吗?  


表面看,这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但其实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特朗普的关税,其实就是拿贸易保护主义来遮掩美国产业空心化的逆境。
美国一边喊着“对等”,一边却在享受美元霸权带来的低成本融资特权——这才是题目的核心。  


要理解本日的贸易战,必须回到美元体系的起点。
1944年,二战还没结束,一群大佬在美国的布雷顿丛林开了个会,敲定了“布雷顿丛林体系”
也就是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再跟美元挂钩。而当时美元的官方价格是35美元/盎司黄金。
这个体系打破了战后的贸易壁垒,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复苏。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靠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造就了“东亚经济奇迹”。


但题目来了,这个体系有个致命的缺陷。
为了满足全球贸易对美元的需求,美国必须不停输出美元。但美元输出越多,美国的黄金储备就越少,美元的信用就越受质疑。
果然到了1971年,美国着实撑不住了,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下降了60%,美元的信用也差不多破产了。
现在的美元体系即便没有了黄金作为背书,却依赖石油结算、军事力量与全球稳定需求三大支柱维持其霸权职位。


这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好处。美国可以通过贸易逆差,从全球购买廉价商品,接着再用金融本领回流资金。以极低的成本融资,维持高消费和高福利。
但是这种模式正在遭遇反噬。
为什么特朗普要打关税牌?就是由于美国正陷入全球化逆境:  
在金融资本上尝到了甜头,谁还愿意费力去搞制造业?
美国制造业在GDP里所占的比重从1960年开始就一直下降,到现在已经降到了11%。连波音这样的标杆企业都质量危急频发。
贸易逆差越拉越大,科技和金融优势也受到了挑战。


美国一方面在享受着美元的霸权职位,另一方面却在不停地抱怨自己“被占了便宜”。
但用关税堵漏洞,只会推高国内通胀,把美国自己内部的题目给推到全世界身上。
如果各国由于关税减少用美元交易,大概会加快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瑞银猜测,2025年欧元大概跌破与美元平价,不过人民币以及数字货币在结算方面的占比正在不停上升。
企业大概会就近安排供应链,使得地区贸易集团的职位上升,进而低落了全球化的效率。


全球贸易体系现在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上,2025年以后,美元、欧元、人民币大概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货币结算体系。
而新技术革命,比如人工智能、能源转型,也会对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数字货币要是能办理信用题目,大概会绕过传统的银行体系。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看似咄咄逼人,其实暴露了美国对体系失控的焦虑。
美元霸权的衰落不是“会不会”,而是“多快”的题目。
但新旧体系交替必然伴随混乱:比如保护主义抬头、货币竞争加剧、产业链动荡等等。


现在所有人都盯着4月2日这个时间点。
但别忘了,特朗普以前也玩过“高举轻放”的把戏,这次大概又是谈判筹码,毕竟一个多月的评估期足够讨价还价。
而对于我们来说,机遇在于可否提供更公平的贸易规则和更稳定的货币选择。
毕竟,全球化的下一幕,不再是“谁当老大”,而是“如何共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20A098Z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